资源简介 8.1.1鸦片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签订《南京条约》C.火烧圆明园D.签订《辛丑条约》2.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A.乾隆B.嘉庆C.道光帝D.咸丰3.近代史上,厦门是首批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近代的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传播西方文明5.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戚继光B.郑成功C.关天培D.林则徐6.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7.《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我国最北部的是A.上海B.宁波C.厦门D.广州8.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夷”指的是A.外国人B.中国的少数民族C.汉族人D.侵略中国的人9.鸦片战争前夕鸦片输入中国带来的直接危害是()①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②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③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④动摇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10.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战,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是()A.林则徐B.郑和C.关天培D.郑成功11.你知道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打开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⑥南京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⑥⑤④③②D.①②③④⑥12.英国商人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向中国大量输入棉布B.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C.让清政府降低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D.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13.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品大量进口B.农业税收减少C.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D.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14.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柏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C.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D.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二、材料分析题16.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背景及该背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安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材料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人们说:“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集》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时说道:“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主要危害。(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3)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答案解析1.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B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火烧圆明园,C排除;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D排除。故选择A。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皇帝在时间是1821年—1850年,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所以C项符合题意;乾隆皇帝在位时间是1735年—1795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嘉庆皇帝的在位时间是1796年至1820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咸丰皇帝在位时间是1851年至1861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3.A【解析】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严重侵害了中国的经济主权,A项符合题意;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排除B;1844年地《望厦条约》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644年的《黄埔条约》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均不涉及开放厦门为通商口岸,排除CD。故选A。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被称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D正确;戚继光是抗倭英雄,A排除;郑成功主要功绩是收回台湾,B排除;关天培是抗英英雄,C排除。故选D。6.A【解析】1840年前后,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开始把侵略矛头制向中国的市英国,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7.A【解析】《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即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和广州,上海在长江口,而宁波、厦门和广州在上海以南,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8.A【解析】据所学知识,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因此,这里的“夷”指的是外国人,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9.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输入不仅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①③正确;鸦片输入加剧了中国人民的困苦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但并没有直接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②排除;鸦片战争后,外国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排除。故选C。10.C【解析】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英勇殉国,C正确;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持虎门销烟,但在鸦片战争期间被清政府撤职,A排除;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外交家,其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B排除;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D排除。故选C。11.B【解析】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打开的通商口岸由北向南依次是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不包括南京,因此包含⑥的CD排除;五处通商口岸中最南端的是广州,最北端的是上海,故B正确,A排除。故选B。12.B【解析】通过所学可知,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前,在英商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英国采取的措施是: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B符合题意;向中国大量输入棉布没有扭转贸易逆差,A排除;让清政府降低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是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C排除;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13.C【解析】由题干中的“1840年……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发生侵略战争,导致中国军费开支大,战争的失败致使中国战争赔款多,因而导致中国开支较大,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是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14.A【解析】1840年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导致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外国商人增多,A符合题意;材料与鸦片走私无关,B排除;徽商和晋商主要经营全国各地贸易,主要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C排除;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在1842年,D排除。故选A。15.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排除;鸦片战争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D排除。故选择A。16.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其次要学会仔细审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历史背景”“影响”。17.(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闭关政策。(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引发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同世界之间的交流。(2)理解:根据材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本题作答可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近代史的开端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8.(1)造成兵弱、银荒、国穷、民贫。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的危机。(2)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3)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解析】(1)危害:材料的意思是鸦片输入中国导致造成兵弱、银荒、国穷、民贫,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的危机。(2)事件: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可知这是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3)品质:材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林则徐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