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下 12.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八下 12.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2课《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遗存,知晓为什么要保护美术遗存,明确美术遗存保护与传承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中的资料、教师搜寻的图片和资料,回顾发现我们身边现有的美术遗存;通过观察、赏析,了解美术遗存;采用欣赏分析、观察比较、知识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发现、认识蕴藏在这些遗存中宝贵的审美、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理解这些遗存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美术遗存的意识,通过生活中的长期关注,逐渐理解美术遗存的珍贵和历史意义,并自发建立起对美术遗存的关注、保护和传承的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本课与第十课和第十一课和后面的第十三课形成一个较系统的独立教学单元。主旨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散落在身边的美术遗存、传统民居,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保护和传承美术遗存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珍视我国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信念,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遗存和我国各民族民居建筑的特色,学生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集中强化学生理解保护和传承美术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校学生地处城乡交界,绝大部分学生属于外来人口,相对知识面较窄,所以在前两节课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民居图片,并结合本地——陕西,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特点来引导、启发学生。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思维受限的情况,所以我在选图时找了学生较为熟知的古迹进行讲授分析,希望学生能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有所积累,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明确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并适当理解对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教 法:
多媒体、讲授引导法、对比分析法、案例说明法、点评法
学 法:
欣赏比较法、知识理解法、案例讨论法、实践练习法、自评互评法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图片导入—→知识回顾—→图片欣赏↘
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看法↘
图片分析↗
归纳总结—→课堂练笔—→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小结本课
图片导入
以西安名胜古迹临潼的兵马俑和半坡博物馆的彩陶盆幻灯片引入本课:除了这些知名的古迹,我们身边还有什么美术遗存?什么是美术遗存?
教师小结:美术遗存不仅仅只是大型作品、有名气的,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建筑,生活中的小物件一木、一瓦、一块绣片等,它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低估,今天我们去探寻发现他的美,它的魅力,它的价值!
知识回顾
提问:什么是美术遗存?他有什么特点?
1、美术遗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
2、美术遗存具有“最后的”“不可再生”的特点,许多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坏的危险。
3、美术遗存在艺术审美、人文和历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讲授新课
如何保护美术遗存
结合课件通过案例一:河南芒砀山西汉石室墓壁画《四神云气图》、敦煌莫高窟壁画,展示修复前因所处环境恶劣开裂、起翘的原状与修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想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得出,保护美术遗存的方法一: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结合课件通过案例二: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圆明园的惨痛历史,启迪学生,如何让宏大壮美的圆明园回复往日光彩?让学生理解荒芜废旧经过修葺整顿后圆明园将会原汁原味地展现与世人。
引导学生得出,保护美术遗存的方法二:复建
结合课件通过案例三:陕西临潼秦兵马俑由于种种情况所形成的局面,该如何展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的壮观和神秘呢?通过让学生认识到兵马俑色彩保护技术的不成熟、秦始皇一号坑中工作人员正进行修复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保护文物的真实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保护美术遗存的方法三:在原址建博物馆。
2、议一议:对于文物上刻有“到此一游”的行为,交流看法。
由此引出如何传承美术遗存。
3、如何传承美术遗存
(1)利用多种形式参与社会的普及与宣传。
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它保护它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游学活动中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拓印等,认识其技艺,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通过衣服和敦煌壁画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糖盒与杯垫现代设计。(教师利用自身服装展示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并且以剪纸、青花瓷瓶、铜奔马、景泰蓝、“中国印”明白现代设计传承传统元素的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工艺美及文化内涵。)
4、如何在设计作品中应用美术遗存中的传统元素:选择美术遗存作品→提炼美的元素→设计构思→制作应用。
三、小练笔
1.以自己熟知的美术遗存元素设计一件生活用品,如花瓶、杯垫、书签或者其他作品。
表现建议:注意发现身边美术遗存的造型、装饰和色彩美感。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连线题、填空题)
建议:帮助学生确定所选纹饰是否合适提示要点技巧。
3.课后以随笔的形式完成心得(300字左右)。
四、展示评价
选择典型作品,点评优点和缺憾。鼓励学生做保护和传承的有心人。学生自评互评,听取合理的建议改进自己的设计。
课后阅读文章完成随笔,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五、小结本课
回顾知识点:保护美术遗存的方法,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
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我们的共同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挖掘美术遗存的美和它的魅力所在,并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逐步提高对艺术品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一、美术遗存的保护方法 二、美术遗存的传承方法
1、复建 1、 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
2、在原址建博物馆 2.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3、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3.用绘画的语言加以记录
学 生 作 品 展 示 区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第十课到第十三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体系单元,这一领域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第十课关注身边美术美术遗存是本课的基础铺垫,学生已经对什么是美术遗存,美术遗存的价值和意义有了初步认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知识面较窄,本课在回顾知识这块可看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是较弱,为了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我找了学生熟知的古迹、景点、图片,在这个地方引导时还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评价时间就有些仓促。
在以后教学中要吸取这一教训,可以提前和历史老师沟通,历史课堂上可以涉及或多深入了解一些美术遗存的历史背景或故事,或者在课前激发学生多了解,这样学生就能珍视美术遗存,理解美术遗存的价值、意义,从而触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这一意识是一直可以传承下去的。
美术教育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养心教育,它不会立竿见影,也不会在短时间有成效,但是美术教育一定是可以唤醒学生在那一瞬间美的记忆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触动学生关注身边美术遗存,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尊重我国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并将此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实践作业
第十二课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
连线题
用绘画的语言加以记录
美术遗存的保护方法 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
在原址建博物馆
美术遗存的传承方法 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复建
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填空
1、你知道哪些美术遗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身边有哪些美术遗存———————————————————
2、你有没有自己保护和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
作业
1.以自己熟知的美术遗存元素设计一件生活用品,如花瓶、杯垫、书签或者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连线题、填空题)
3.课后以随笔的形式完成心得(3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