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50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不能坐视美帝扩大侵略!》的重要报道,它对于我们研究哪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2. 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4.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5.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时期
8. 下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9. 为“中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袁隆平 D.邓小平
10. 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1.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2. 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民法通则》的颁布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3. 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15. 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参战”是指什么重大事件?我们何时参战的?司令员是谁?

(2)你认为应当参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参战军队的战士被中国人民誉为什么?为什么?
17.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对台方针政策既是长期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不同时期具体现实的反映;既有历史的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开创性……其中最为核心的基础在胡锦涛主席的四点意见中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总结。
──《厦门日报》
材料二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这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
材料三  “想通了就通了。”吴伯雄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感性地表达他内心的欣慰之情,“一年来,两岸交流合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得来不易,但说容易也真容易。”他在此次大陆访问中还多次公开说:“我们共同走的方向非常正确,国民党一定会坚持这个正确的方向。”
──《新华网》2009年5月31日
请回答:
(1)从1949年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经历了四代领导集体,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写出其中两位领导人对台具体方针。
(2)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局面?
(3)回首过往,两岸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写出体现海峡两岸发展的二个事例。
(4)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台湾是否可以顺利回归?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BB 6-10BDCCC 11-15BCDAB
二、非选择题
16. (1)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最可爱的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等;或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等。(言之有理即得分)
17. (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 探索:①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③发表南方谈话;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等。
18. (1)毛泽东:解放台湾(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四点意见。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3)汪辜会谈、九二共识、08年海峡两岸直接通航、09年胡吴会晤等等。
(4)国外反华势力、台独势力等。可以,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心愿、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社会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