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2.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3.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6.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7. 口号是历史的缩影,从中可直观地看到历史的真实。“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9. 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78年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11. 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2.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 )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包括(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更重视发展均衡外交,即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发展关系,同步前进。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依附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不支持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反对另一国或集团。材料体现了(  )
A.“一边倒”外交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外交 D.全方位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17. 共和国近70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____A____……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的“A”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重要里程碑的意义”的理解。
(4)材料四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18.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 “梅开三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声音①: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②: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梅开三度”的外交事件中,最后一个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事件?中国正式步入国际舞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CD 6-10CCDDA 11-15AACBD
二、非选择题
16. (1)国共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7.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运动:土地改革。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或农村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3)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理解:两国关系从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
(4)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8.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重返联合国。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