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2.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 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 发电量 2.76 kW·h 2 949 kW·h 10.9 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4.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 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 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图片,按其形成历史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8. 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9. 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促进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10. 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的改革……”那“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 A.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正确分析国情,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D.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广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过渡. 顺利回归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当前,我国外交主体日趋多元化,外交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官方交往,而更多融入民间的参与,呈现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互补的局面(见下图)。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人人争取走出国门,融入世界 ②积极实施务实. 灵活的外交政策 ③树立平等. 开放. 参与的国际意识 ④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A:_________________ ②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C:_____ D:大跃进和_____________ 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E:实行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 G:全面免除农业税 H:______ (2)进行A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由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请写出对应字母)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17. 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材料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二?_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图四??_____________; 请将四幅图片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外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3)图二这一历史事件距今已有多少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时候? (4)根据材料二思考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有何不同?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5)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过一系列挫折。历史已今非昔比,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18. 综合探究: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 材料五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5)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DCDB 6-10DBCCA 11-15DCDBD 二. 非选择题 16. (1)A 土地改革 C ⑤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E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F ① H ④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 (3)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符合题意 ,言之有理即可) 17. (1)图二: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图三:万隆会议召开(或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图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排序:图三—图四—图二—图一 (2)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40年;1979年 (4)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求同存异 (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弱国无外交 (或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18. (1)毛泽东。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 (2)背景: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答对任两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开放四个经济特区。南方谈话。 (5)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