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3.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6. 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8. 下列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宝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C.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9.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0.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1. 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新疆 B.广西 C.青海 D.西藏 12.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3. “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4.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5. 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①中美关系不断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如图。 图A 图B 图C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7. 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作为大战略家,从原子弹一出现就给予了高度关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第二年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2)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在中医药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结合西医的药用提取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为之振奋! (3)根据材料四,谈谈屠呦呦获奖对我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 材料三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ACD 6-10CBBCB 11-15CBDCC 二、非选择题 16. (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一条即可) 17.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自己研制出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2)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 (3)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18. (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2)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方针:“一国两制”。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 (4)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