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 ) A.“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 B.毛泽东思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群众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八大召开 C.?中共十二大召开 D.?中共十三大召开 3.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江青 5.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 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 A.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 8. 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西柏坡 D.井冈山 11. 在一次八年级历史知识竞赛中,有一题的关键词是:拓荒牛精神、一夜崛起之城、最早的经济特区的代表。这个地方应该是(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深圳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开放的广州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13. 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旅游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 ) ①广州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⑥湛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4.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5. 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八大 二、非选择题 16.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联系? (5) 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1993年11月,中共中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3)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采取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 1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历史史实?这些历史史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广东的特区”指的是什么地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继“广东的特区”之后,1984年,中央又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山东省的是哪两个城市?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9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9年 286619亿元 127367亿元 52150万吨 15786元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BB 6-10BBADB 11-15DBCAB 二、非选择题 16. (1)人文主义;但丁。 (2)启蒙思想运动;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卢梭:社会契约学说)。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解放思想,促进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7.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8.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这些历史史实告诉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广东的特区”指的是深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等。 (3)继“广东的特区”之后,1984年,中央又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山东省的是烟台、青岛。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我们选择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