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壮族 B.藏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开发 3.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是( ) A维护民族平等 B.维护民族团结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4.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 B.1949年10月 C.1951年5月 D.1951年10月 6.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7.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拥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②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 ③都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④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0. 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11.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提出实施 (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振兴东北战略 C.中部崛起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2.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3.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___________ 的关系( ) 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C.相互对立、各自发展 .大杂居、小聚居 14. 2014年3月1日21时许,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事件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的严重暴力恐怖时事件。对此事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 ) A.昆明的治安太差,以后尽量不去云南 B.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分裂国家的行为 C.被砍的群众太惨了,以后出门要小心 D.诉求的表达方式要正确,不能走极端 15. 2005年2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西藏第十一世班禅的拜见。后来,第十一班禅写下《永志不忘的拜见》一文。文中写道:“胡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的亲切关怀不只是对我个人的关怀,更是对藏传佛教爱国人士和广大藏族同胞的关怀。”你认为这一事件体现了新中国实行的哪些民族政策 ( ) ①民族歧视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 材料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树料三是指1997年修改后的哪部法律文件? (3)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86年以来,保障我国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17. 【歌词赏析】“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每当听到歌曲《爱我中华》都会让我们把个人的感情、民族的感情熔化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中。 (1)品读歌词,说一说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政策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各省市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援藏、援疆和支边的力度,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经济,也由此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政策的? 【建言献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当地政府通过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有效激发了牧民依靠技术提高草场产草率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当地大力发展乳制品业和羊绒产业,出现了生产总值以年均17.1%增长的“内蒙古现象”。 (3)借鉴“内蒙古现象”,请你为各少数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实践活动】“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4)青少年作为“民族团结小使者”,该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唱响同一首歌? 答案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经历了千百年之久的西藏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西藏的发展,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土地所有权……从这一天开始,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西藏各族人民改变 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进。 ——2009年3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 ——新华社2009年1月19日快讯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两例。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了那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后,中央又实行那一项战略决策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知道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DD 6-10CBAAB 11-15ABBBB 二、非选择题 1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改革开放时期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7.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实现当家作主,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选举法》对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名额的保障,有利于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互助和谐,这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政策。(每点一分) (3)要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少三点) (4)自觉履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拥护、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任选两点即可) 18. (1)元朝,设宣政院,清,设驻藏大臣 (2)新、川、青藏公路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4)民族平等 团结 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