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1)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1)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共同繁荣
2.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 )
A.52个民族 B.54个民族
C.55个民族 D.56个民族
3.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自治区
6.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州、自治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大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7. 西藏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0%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主体地位。这表明(  )
A.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切权利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我国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8.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9.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要求少数民族必须使用汉字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在每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身着特色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总能吸引众多目光。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民族平等
11.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2. 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实施了(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民主改革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3. 实行“资金援疆”“智力援疆”体现了(  )
①同步富裕原则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进行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5. 国家下列举措中,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民族区域自治
③一国两制 ④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
材料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树料三是指1997年修改后的哪部法律文件?
(3)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86年以来,保障我国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区财政补助投入累计达968.72亿元;对口支援西藏的中央部委、省市区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援建设项目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到2004年,西藏自治区人均GDP达到7779元,西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正迈出新的步伐。
材料二 旧西藏,占人口5%的领主把持着西藏地区的政治、宗教等管理事务,全区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一家现代的医疗机构。新西藏,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主管理西藏社会内部事务,翻身的西藏人民饱含热情投身建设。如今,西藏已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2017年上半年,西藏经济运行良好,财政收支不断增长,各项指标持续攀升。1—6月,全区生产总值实现555.4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57.22亿元,同比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0.05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元,同比增长13.9%。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和发展。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藏地区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18. 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歌词《北京的金山上》
材料二 “清晨我站在清清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歌词《天路》
请回答:
(1)西藏的人们是什么时候翻身得解放的?
(2)材料二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3)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4)你知道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入藏的哪三条公路?
(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的基本民族原则,请你举例说明我国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共同繁荣的。(列举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AA 6-10BCDBD 11-15CADBD
二、非选择题
1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改革开放时期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7.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选举权、受教育权、健康权。西藏的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经济援助;西藏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3)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18. (1)1951年10月。
(2)青藏铁路。
(3)民族区域自治。
(4)川藏、青藏、新藏。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投向少数民族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