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国两制”已成功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B.我国成功的外交努力 C.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英葡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 3. “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4. 1997年7月1日,董建华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竭尽全力,维持香港一贯的生活方式,维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确保国际大都会的活力。”此时中国( )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中英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 D.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 “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6.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7. 下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8.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9.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歌曲《东方之珠》中包含了( ) ①香港的历史悠久和百年沧桑 ②香港人的精神归属及家园情结 ③基督教的忧患意识和天命思想 ④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 )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解放台湾 C.和平解放台湾 D.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12.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13.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的时间是( ) A.1976年 B.1978年 C.1987年 D.2008年11月 14. 2018年5月20日,为期5天的首届海峡两岸(闽清)张圣君文化节在榕落幕。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圣君缘·梅台情”文艺演出、“百业兴旺”主题展会等精彩活动,为两岸信众送上一场文化盛宴。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 A.两岸“三通”的实现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二、非选择题 1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一项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最终颁布实施于哪一年? (2)材料二这两幅图片是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徽。这两个地区分别指的是哪里?我国分别在哪一年对这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3)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中国能够对这两个地区成功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港媒认为:此次“习连会”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思是什么?其前提是什么? (2)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提到“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举出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两个重要民间团体的名称。此外,请再列举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的一例史实? 18.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BD 6-10DDBCC 11-15AADBD 二、非选择题 16.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1984年。 (2)地区:香港、澳门。时间:1997年、1999年。 (3)构想:“一国两制”。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4)建议: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 17. (1)“一国两制”,前提是一个中国。 (2)港澳回归,洗刷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九二共识;1993年的汪辜会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8.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如: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