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求同存异”的方针
2. 周恩来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中,属于周恩来在下图所示会议中的外交语言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3. 1955年,中国政府参加万隆会议时,意识到保留分歧、扩大共识是保证会议成功的重要条件。基于此,周恩来提出了 (  )
A.互不侵犯的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民族独立的要求 D.改革开放的决策
4.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问缅甸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平等互利 B.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 表中史实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1963年 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提出了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0年 第二十五届联大通过《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1974年 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1988年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A.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B.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C.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D.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下列对“开花结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C.“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中日邦交恢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 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时间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0. 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一年10月的《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
A.安倍晋三 B.基辛格
C.田中角荣 D.伊藤博文
11. 下面是1949—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我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中日建交的推动
12. 下图所示的纪念币是为了纪念( )
A.尼克松访华
B.“乒乓外交”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3. 2019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针对中美关系,王毅表示40年来中美关系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40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40周年
B.“乒乓外交”40周年
C.尼克松访华40周年
D.中美建交40周年
14. 下面大事年表最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2001年 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2013年 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议召开,为进一步巩固对我国总体有利向好的周边环境勾画了蓝图
2014年 习近平同奥巴马在中南海商讨两国共同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2015年 习近平赶赴俄罗斯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A.新时期中国外交
B.中国周边外交成就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大国外交
15.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二、非选择题
16.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我国一直把处理好、发展好同邻国的关系放在外交全局中的首要地位。我国对邻国政策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是睦邻友好这个根本政策始终未变。我国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周边。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这一原则的目的。
(3)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原则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该原则的认识。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我国周思来总理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材料三 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給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
——据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四 对走过40年的中美关系而言,无论前途是睛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2019年5月11日新华社《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解决好分歧的前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一中“严正警告”发表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中美两方面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主要因素,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引起世界关注。综合上述材料,就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18. 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领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与之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2月,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法案;2017年3月,英国首相致函欧盟,正式开启了英国“脱欧”程序。11月10日,欧盟和英国第六轮“脱欧”谈利结束。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BB 6-10CACDC 11-15BDDAD
二、非选择题
16. (1)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处理好、发展好同邻国的关系,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周边。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7. (1)背景: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2)事件: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原因: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许多友好国家的支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美国方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方面: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事件:中美建交
(4)建议:合作共赢
18.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说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出发点:英国的国家利益。
(3)最终目标: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