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5.2.2 美国的发展与欧洲的联合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5.2.2 美国的发展与欧洲的联合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2.1-5.2.2
美国的发展与欧洲的联合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

①经济停滞
②工人罢工
③物价下跌
④通货膨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列国家中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火直接影响的是(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
(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4.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
①投资高涨
②政府干预经济
③消费旺盛
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属于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工人就业
②改善居民住房
③促进教育事业
④扶植农业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7.20世纪6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
A.法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英国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真正成为“巨无霸”。进入九十年代,其突出的发展特点是(

A.积极开拓市场
B.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C.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D.资本输出增加
9.某同学在学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后,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有许多共同原因,它们是(

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 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④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⑤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0.观察下面一幅图片,它包含的寓意是(

A.谋求经济大国地位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阴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1.吉田茂是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他在著作《激荡的百年史》中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仅有内部调整,还“有生逢其时,凭借幸运的一面”。“幸运”应指(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先进技术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发展“新经济”
12.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
B.西欧国家受到“冷战”的威胁
C.西欧国家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休化
D.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13.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

A.美国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美国经济完全依赖信息产业
C.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D.美国经济低通胀、低失业率
14.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成立后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B.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C.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
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
15.“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句话中的“经济共同体”指(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德国公认最杰出的总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3)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塞缪尔·斯莱特越过英国当局的监察,进入美国,在第二年复制出了被英国人视为秘不外传的富国之宝阿克莱特纺织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作母机,为美国提供了创业急需的新型工具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发展依赖欧洲的技术发明,在南北战争前,美国机械设备的80%依靠欧洲进口。
──《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
材料二
1879年12月25日夜,门罗公园内部那60盏电灯释放出的光明很快降临到全国各地……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开始腾飞的时代……1945年以后,高科技成果在美国不断涌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问世、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在月球成功登陆……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
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如玩具、服装、家电等,畅销海外市场。但是这些标有“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的出口商品,大多只是在中国“生产”,技术品牌都是别人的,如世界上每生产四台电脑,就有一台出自中国,但一台只赚10个苹果的钱,而我们购买一架空客A380飞机,需要卖8亿件衣服。
──2007年第6期《时事》
(1)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从对材料一的分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一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对材料一、二的分析,我们如何改变材料三中“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现状?在实现“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的宏伟目标中,你该怎样做?
18.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塑前集会。这一庄严宣告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 《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项目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国内总收入增长率
2.2
4.2
3.3
3.5
4.7
4.8
5
其中IT产业的贡献
0.6
0.8
1.0
1.2
1.3
1.3
1.6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依据材料四,指出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5)综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解析
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70年代中期发生的经济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1973年中东的石油输出国联合起来大幅度提高油价,这对于高度依赖低廉的进口石油的美国经济打击巨大,引发经济危机。这场经济的表现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①④符合题意;根据原因,选项中的“工人罢工”不是此次经济危机的表现,而“物价下跌”与“通货膨胀”相对,排除②③,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基本没有受到战火的直接影响,损失相对较小。故D符合题意;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法国、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主战场,均受到二战战火的摧残,排除ABC。故选D。
3.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滞涨”,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二战前,C项是黄金时期,D项是恢复时期,排除ACD。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投资高涨是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从1949年到1957年,华尔街股市享受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牛市。在战后经济发展后,许多大型企业与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相继出现,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消费旺盛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又一重要表现。战争结束后,和平时期到来,人们开始大量消费。大多数家庭家庭拥有有了汽车、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日用消费品,近60%的美国家庭进入中产阶层。故选C。
5.D
【解析】
战后的美国政府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政府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如增加工人就业机会,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教育事业,扶植农业发展等等。①②③④均正确,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6.B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土基本没有收到战火的直接影响,损失相对较小。不仅如此,它还因在战争中向同盟国提供各种物资而获利,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多年稳定增长,超级大国地位得到巩固。故答案是B。
7.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后美国占领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由于冷战的开始、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扶植日本;日本政策也制定了适当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8.B
【解析】
根据所学,美国经济进入九十年代,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再度繁荣,B项正确;开拓市场不属于90年代的特征,排除A;C项是其经济发展的手段,并不是突出的特征,排除C;资本输出增加在90年代之前已经就有,排除D。
9.C
【解析】
根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并直接扶植日本。同时西欧与日本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故①②④C项正确;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属于日本发展的原因,与西欧无关,故③⑤错误,排除ABD。
10.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日本企图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说明的是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正确;日本此时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地位,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美国的扶植,因此A符合题意;BCD均属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排除。故选A。
12.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欧洲先后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而后三个组织合而为一,进而又成立欧盟,体现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冷战”,故排除B;“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欧洲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故排除D。
13.C
【解析】
由材料“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美国经济完全依赖信息产业、美国经济低通胀、低失业率,故ABD不合题意。故选C。
1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使欧洲走向联合,用一个声音发生,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在二战后期。B错误;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指的是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错误;欧洲共同体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A。
15.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发展经济,避免战争,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故B符合题意;世贸组织是世界性组织,排除A;北约是军事组织,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不是西欧国家的经济共同体。排除D。故选B。
16.(1)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
(2)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或1990年后)
原因:美国70年代发生了经济危机,综合国力迅速下降;而西欧各国经济却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政府鼎力支持科学研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或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如果欧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
(2)依据图一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的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或1990年后)根据图一和材料三的“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70年代后,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原因是:美国70年代发生了经济危机,综合国力迅速下降;而西欧各国经济却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政府鼎力支持科学研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这些都是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
17.(1)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依靠复制、引进别国技术起步。
(2)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美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影响:促进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如何改变: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怎么做: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③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解析】
(1)结论:根据材料“美国的发展依赖欧洲的技术发明,在南北战争前,美国机械设备的80%依靠欧洲进口”可归纳出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依靠复制、引进别国技术起步。
(2)差异:根据材料“美国的发展依赖欧洲的技术发明,在南北战争前,美国机械设备的80%依靠欧洲进口”“1945年以后,高科技成果在美国不断涌现”可归纳出差异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美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创新成果,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3)改变:可从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学技术同经济发展的融合及提高全民族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怎么做: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18.(1)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国家:英国。
(2)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罗斯福新政。主要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4)IT产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而且贡献越来越大。
(5)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等(答出任意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所以“母邦”指的是英国。
(2)根据材料二“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并结合所学可知,“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林肯,其贡献表现为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根据材料“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
(4)材料四反映出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从IT产业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且贡献越来越大等方面进行回答。
(5)根据材料中美国国家发展历程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正确的经济政策、科技创新、重视教育等方面分析大国崛起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