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中美关系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下列反映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C.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020年是中日建交
A.49周年
B.40周年
C.47周年
D.48周年
3.中美关系应该让两国人民安心,中美关系结束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A.1951年抗美援朝的结束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6.姚瑶同学以“中国的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文城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C.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971年毛泽东十分高兴的做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

A.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确立“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此处的有“德”主要是指(
)
A.援助中国的抗口战争
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2578号议案,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正准备结束对中国的第二次秘密访问。消息传来正是基辛格启程之时,周恩来只把喜讯告诉了乔冠华,但是对基辛格保密。但是在送行的路上,同车的乔冠华还
是忍不住问基辛格:“您认为今年中国能恢复联合国席位吗?”基辛格回答说:“大概得再等一年,等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应该差不多”。在基辛格看来,是否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关键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亚非多数国家的支持
C.美国对中国支持与否的态度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0.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亚太经济组织合作会议
11.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今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1979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12.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可以用
“三喜临门”,那么“三喜临门”应包括
①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这一时期(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14.近两年,我国继成功举办2016年二十国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盟之后,2018年6月上旬,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又在我省青岛市举行。这说明(

①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②中国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③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主导作用
④我国努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图反映了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因素有(

①“大跃进”运动②“文化大革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哪一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其中图二及图三都属于我国在哪一年的重要成果?
(2)周恩来在图一中的会议上提出了怎样的方针?后来发展成为什么重要的基本准则?
(3)其中图二被称为“跨越大洋的握手”,请问这一“握手”有何重要意义?
(4)以上领域在当时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国、世界各有何重大影响?
17.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材料一中,中国外交的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影响?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出两例即可)
(4)(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18.
材料一:图片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有重要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以下是其中的两次。
材料二: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恐怕没有哪两个大国像中美这样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曾经在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中用三句话做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他还指出: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
(1)在图1发表后的次年,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在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项重要外交思想,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提示2中“中国人来了”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3)中国通过什么事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标志是什么?
(4)运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史实印证分析中美要“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
(5)请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民族精神角度剖析“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答案解析
1.C
【解析】
根据所学,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正常化,C正确;ABD项都不是其标志,排除。故选C。
2.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所以2020年是中日建交48周年(2020-1972=48周年),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B选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把少数国家攻击共产主义的倾向转向共同反殖反霸的主题上来。所以答案选C
5.A
【解析】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了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成为运用“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故选A。
6.D
【解析】
“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的主题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与民族关系无关。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关系,B、C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故选D。
7.C
【解析】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大会,心情激动,仰天大笑。ABD不是发生在1971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D
【解析】
根据课本所学,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非洲国家的支持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来重要作用。选择答案D。
9.C
【解析】
由材料基辛格认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大概得再等一年,等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应该差不多”可知,在基辛格看来,是否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关键在于美国对中国支持与否的态度.但事实证明,美国的认识是错误的,毛泽东曾说过:非洲的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故选C.
10.B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解析】
1979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指的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标志中美关系由敌对紧张的阶段进入了友好相处阶段。故选择答案C。
12.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三喜临门”。因为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④,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A项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排除B项;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排除C项;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择A。
14.A
【解析】
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主导作用表述与史实不符,③排除,BCD项排除;材料反映了我国与他国进行合作交往,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①符合题意;根据“我国继成功举办2016年二十国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盟之后,2018年6月上旬,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又在我省青岛市举行”可知,中国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努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②④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D
【解析】
首先阅读题干中及曲线图信息可知研究的主题是“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时间为1972年开始至1985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②“文化大革命”是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推动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一个原因,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推动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一个原因,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错误,排除。故选D。
16.
(1)外交;1972年。
(2)“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1)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外交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后来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注意从分别从中国和世界两方面回答,围绕提高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家,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回答。如: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7.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可知中国外交的结果是1842年中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
18.
(1)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方伤亡惨重。
(5)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解析】
(1)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示2中“中国人来了”是指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9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交。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方伤亡惨重。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