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5“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阻扰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B.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C.民进党蓄意制造分裂,不断鼓吹“两个中国”D.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统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香港澳门的回归C.抗美援朝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3.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放弃使用武力B.实现两岸三通C.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A.1999年12月20日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7月1日D.1997年7月1日5.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A.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原则D.互补互利原则6.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的“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7.我们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8.2019年12月3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A.10B.20C.25D.309.2019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坚决支持特区政府、香港警方和司法机关坚守法治原则强力遏制打击各种违法暴力犯罪行为和恐怖主义行径,保护香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政府的态度表明①法治是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②违法暴力犯罪严重侵害香港根本利益③保持香港稳定繁荣须坚持法治原则????④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11.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这三个地区()A.都设立了经济特区B.都成立了特别行政区C.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都由中央政府行使主权12.今日澳门,发展活力为世界瞩目。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这充分说明()A.“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3.“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歌词反映的是哪一地区被西方列强强占的屈辱史?()A.台湾B.香港C.澳门D.旅顺、大连14.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中国己经完成了统一大业15.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A.能够彻底解决台湾问题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62.8亿美元,自台进口1520.3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新华社评论(1)材料一,二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哪些领域的交往?(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17.我要回家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山东菏泽人。他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想念。……结合教材“共同的愿望”的知识,为他们“回家的路”不再艰难提几点建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已二十年,但回归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和两个地区走过的不寻常之路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吧!(沉重的记忆)歌曲一: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歌曲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歌曲一和歌曲二分别与哪两个地区有关?(2)“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指的是什么事件?(3)上述两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怎样理解这一构想?答案解析1.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国内统一面临的障碍是台独分子鼓吹两个中国,国际障碍是外国反华势力,故A项符合题意;BC项不属于国际因素;D项不是阻挠两岸统一的因素,故排除D项。故选A。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与题意不符,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我国边境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与题意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ABC项都不属于前提,排除。4.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B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A排除;加强两岸合作交流并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C排除;2005年,我国通过《反国家分裂法》,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D排除。故选B。7.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国际地位提高源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排除A;殖民国家削弱属于外部因素,排除C;外交政策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源,排除D。故选B。8.B【解析】时事题,解析略。9.C【解析】因为违法暴力犯罪严重侵害香港根本利益,所以我国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打击各种违法暴力犯罪行为和恐怖主义行径,同时证明保持香港稳定繁荣须坚持法治原则,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④错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故选C。10.B【解析】①汪辜会谈事件是1993年,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③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1995年,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的时间是1987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④①③,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11.D【解析】香港、珠海和澳门都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由中央政府行使主权,故D符合题意;依据题干,“这三个地区”是指香港、珠海和澳门,设立了经济特区的是珠海,成立了特别行政区的是香港、澳门,故AB不符合题意;根据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后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内容说明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澳门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A符合题意;材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无关,B不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的制度,C不合题意;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3.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C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歌词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C【解析】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中国1997年收回了香港,1990年收回了澳门,图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正是反映了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史实。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A排除;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B排除;中国至今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D排除。故选择C。1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习马会在新加坡召开,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正确;台湾问题至今尚未解决,A排除;港澳回归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实现,B排除;海峡两岸关系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C排除。故选D。16.(1)经济、人员、政治。(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3)有利: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等;不利: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等。【解析】(1)本题考查两岸关系。依据题文描述,两岸贸易总额体现了经济交往;人员往来体现了人员交往;两岸领导人会面体现了政治交往。(2)本题考查两岸政策。依据题文描述和所学知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3)本题考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等;不利包括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等。17.(1)作为国家,要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大力发展“三通”;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2)作为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团结全世界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民),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解析】要理解材料中“共同的愿望”的含义是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从这一着眼点出发,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的前提下,要求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既要调动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又要调动关于公民义务的相关知识,展开综合分析。如:(1)作为国家,要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大力发展“三通”;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2)作为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团结全世界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民),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18.(1)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可知,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依据材料“一次次呼唤你”“我离开你太久了”可知,歌曲既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还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良好愿望。(4)关于“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长期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