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2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C.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D.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2.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
3.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有(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
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加大宣传力度
B.跨区域调配
C.开源与节流
D.加强能源立法
5.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
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6.我国许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下列工程中,能直接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  )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希望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
A.开源
B.节流
C.保护
D.跨区域调配
8.2018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这表明(

①我国人均资源的充足?
②资源和环境互相影响
③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鄞州有一条被网友称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的山区公路,因为那里有一个风力发电场而闻名。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能够(

①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治
③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  )
A.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
B.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
D.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1.如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汽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因买不到汽油而停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存在(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污染问题
D.人口问题
13.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

①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②严格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③抓好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④引导人们节约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看图,回答下面小题。
14.下边的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反映出当今世界存在(

A.气候变暖问题
B.水资源短缺问题
C.水土流失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15.上述问题的存在,就我国而言,其原因有(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
③水资源遭受污染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④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
自然资源
总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
耕地面积
4
126
森林面积
6
107
淡水资源
6
121
矿产资源
3
80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四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1)分析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党和政府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你认为原因何在?
(3)你认为应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打赢这三场战?
18.建设海绵城市,共享美好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材料二:
宁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可供借鉴的经验
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慈城——姚江片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60.42亿元。

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

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村料推助“海绵城市”建设。

(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体现哪些国策和战略?
(2)结合示意图分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3)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有哪些可供其它城市借鉴的经验?
答案解析
1.A
【解析】
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C叙述正确,ABD叙述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但由于人口众多且不断增长,人均占有量很少,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生产中存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所以②③正确,故选B;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少,人均占有量多,说法错误,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和电能消费地空间分布不均匀,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跨区域调配,故选B;加大宣传、开源节流、加强立法等措施均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排除ACD。
5.A
【解析】
生活垃圾分类,既关系到市民居住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合理分类投放,可以再次被人类开发利用。材料中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对垃圾的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可以再次开发利用,A正确。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没有体现,B错误。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属于初次利用,而材料体现的是再次利用,C错误。自然资源取之不尽错误,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6.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缺乏,而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能源资源丰富,所以为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采取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而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故选A。
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应对资源短缺的措施,试题难度较易。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这属于开源,故选A。
8.D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得相关知识。我国人均资源并不充足,①错误。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这表明资源和环境互相影响,新能源汽车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②正确。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这表明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③正确。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这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9.B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厂的建设能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①正确。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但不能根治。太绝对,②错误。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风力发电厂的建设,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而不是节约资源,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0.C
【解析】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战略;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形势严峻,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故选C。
11.C
【解析】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据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的逐月变化图可得: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C符合题意;ABD在图中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
12.A
13.C
12.
13.
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问题的认识。
ABCD:依据题文描述,我国某些地方出现汽油供应紧张局面,表明我国存在资源紧缺问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
要解决资源紧缺问题,我们可以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抓好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引导人们节约能源等,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限制发展”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C。
14.B
15.A
14.
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问题的认识。
ABCD:依据漫画描述,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表明水资源短缺问题,故ACD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5.
本题考查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在我国,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包括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等,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与题文不是因果关系,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资源现状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从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等方面来回答。
17.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解析】
(1)分析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和政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所以党和政府要求必须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8.
(1)水资源问题;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质);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等。
(3)政府制定和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法律法规,为海绵城市快速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对“海绵城市"的资金投入;增长市民的相关知识,提高节水意识";紧紧依靠科技,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
【解析】
(1)分析示意图“缓解城市内涝”等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水资源问题,体现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的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意义根据“缓解城市内涝”可知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根据“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可归纳出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等。
(3)根据“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可归纳出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慈城——姚江片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60.42亿元。”可归纳出加大资金投入;根据“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可归纳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根据“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村料推助‘海绵城市’建设。”可归纳出依靠科技创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