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2.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A.壮族B.藏族C.汉族D.维吾尔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革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4.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大聚居5.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开发西部,维护国家安全C.西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D.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6.“我们要象糯米粑粑一样不可分开”少数民族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A.当家作主的愿望B.民族平等愿望C.民族团结的愿望D.民族共同繁荣的愿望7.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确切含义是()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政策C.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D.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8.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有高度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9.目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首脑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B.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的权利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10.某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B.统一大业逐步推进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D.外交工作不断突破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C.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D.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12.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充分证明了()A.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B.祖国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愿C.各族人民是一家.就能造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内蒙古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A.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B.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15.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18.拓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2019年浙江省的GDP突破6万亿大关,农民人均收入2987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0182元,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2016——2019年新疆社会经济情况年份GDP(亿元)农牧民收入(元)城镇居民收入(元)进出口总额(亿元)20169617.210180279001284.1201913597.113122346641640.9(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2)请你结合下图,分析新疆实现发展有哪些优势?(3)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着汉、维吾尔、回、蒙古族等31个民族,各民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如何维护喀什地区的团结与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完成这一重大课题。答案解析1.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所以A项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而制定的制度,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只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所以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所以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本题答案为C。3.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故D符合题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三大改造是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实行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采取的政策。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5.A【解析】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主要依据,排除。故选择A。6.C【解析】早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筹建的时候傣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就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民族团结的愿望。“我们要像糯米粑粑一样团结得不可分开。”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民族团结的愿望是题干语言表达的愿望,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D【解析】“民主改革”主要是政治上的。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所以答案选D8.C【解析】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A错误;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没有特殊的民族政策,故D错误;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享有高度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但必需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下,故B错误。C说法正确,故选C。9.B【解析】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首脑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说明了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的权利。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所以答案选A11.B【解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主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所述是错误的,所以答案是B。12.D【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选项D符合题意,我国于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A排除;祖国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愿,材料中没有体现,B排除;各族人民是一家,就能造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内蒙古说法过于绝对,C排除。故选择D。13.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地区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消除民族差别,②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故“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C【解析】根据材料进行分析,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主要涉及少数民族的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6.(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此内容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3)依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1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西部大开发战略。(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3)根据题干材料及问题分析可知,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应该: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18.(1)新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是与浙江省相比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新疆与多国相邻,边境线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解析】(1)根据“2016——2019年新疆社会经济情况”分析可见新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是与浙江省相比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加以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新疆与多国相邻,边境线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3)根据“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着汉、维吾尔、回、蒙古族等31个民族,各民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喀什地区的团结与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