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3.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业
D.农业
6.某地一大宅院门上挂着的一副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7.在一篇有关某双百人物的报道中,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石油、大庆、铁人。请你判断他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8.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10.“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现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14.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天,这是全世界都在为中国人民震撼的日子,这一天,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只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5.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
——新华社杭州5月16日电
材料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新华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
17.完成下列表格
三大改造的内容
途径
意义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________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________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_。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________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________
18.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试卷第1页,总3页
答案解析
1.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2.C
【解析】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奠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排除B;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要改变我国生产力落后面貌,排除D。故选C。
3.A
【解析】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A。
4.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A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来临时宪法的性质,B排除;《中华人民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地改革的纲领,C排除。故选D。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6.A
【解析】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故A符合题意;B、C和D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他率领他的一只钻井队伍,打出来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他被誉为“铁人”。故B正确。邓稼先是科学家,故排除A项。焦裕禄是党员干部,故排除C项。袁隆平是科学家,故排除D项。故选B。
8.C
【解析】
根据“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可知,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左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没有从国情出发,以致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C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属于历史教训。A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属于历史教训。B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9.C
【解析】
根据“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可知,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功,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体系的布局。A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B错误;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才出现了严重冒进倾向,D错误。综上故选C。
10.A
【解析】
题干意为人、才、物都受严格管理,生产者与销售者不用见面,是因为产品由国家统一调配,体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的运作模式,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国企改革的特点是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而非由国家统一管理调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发挥价格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而非国家经济计划主管调配资源,故D项错误。故选A。
1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8年,不是在1956年这个“幸福的年代里”,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B排除;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排除;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完成,1956年“一五”计划即将完成,D排除。故选择A。
12.D
【解析】
由题干“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可知,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所以D符合题意;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A排除;土地改革后土地仍然属于私有制,B排除;一五计划的实行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排除。故选择D。
13.A
【解析】
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这不仅缓和了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和反抗,而且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因素,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故A符合题意;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做法是成立生产合作社,故B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A
【解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标志着中国人成功掌握了核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全世界都在为中国人民震撼,A符合题意;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排除B;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排除C;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排除D。故选A。
15.B
【解析】
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它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故B符合题意;中国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大国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排除AC;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排除D。故选B。
16.(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源:“左”倾错误。
(2)脱离群众,不实事求是,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等问题。
(3)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等。
【解析】
(1)第一问:读图可知,图一是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二是土法大炼钢。因此材料一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急于求成,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以至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根据“不顾村民们反对……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说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脱离人民群众,出现了左倾冒进错误,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等问题。
(3)根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我国要继续推进农村发展改革。因此从历史经验与教训出发,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系需要从实际出发,重视维护农民利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7.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1)根据表格,由“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根据表格,由“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三个步骤: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根据表格,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4)根据表格,由“三大改造的意义”,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
(1)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解析】
(1)分析材料一的“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中国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分析材料二的图表“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53-1957年,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最快。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