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理科数学试卷
命题人:康中伟 2012-3-21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在△ABC中,,则△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三边之比为,则最大角为( )
A. B. C. D.
3.若||=2sin150,||=4cos150,与的夹角为300,则·的值为 ( )
A. B.2 C. D.2
4.已知=1,,则=( )
(A) (B) (C) (D)
5. 函数是奇函数,则等于
(A) (B)- (C) (D)-
6.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是是它的前n项和,若,且与2的等差中项为,则
A.35 B.33 C.3l D.29
7.已知等比数列满足,且,则当时,
A. B. C. D.
8.函数y=sin4x+cos2x的最小正周期为
A.      B.     C.      D.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9.
10.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则 .
11.已知,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
12.已知 的一个内角为,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1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且=1.那么=
14.在ABC中..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3分)
16.已知函数,(13分)
(1)求最小正周期 (2)单调增区间
(3)时,求函数的值域。
17.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
(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继续每分钟走5米,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13分)
18.已知锐角三角形ABC中,(13分)
(Ⅰ)求证:;
(Ⅱ)设AB=3,求AB边上的高.
19.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为海里的B处有一走私船,在A北偏西方向距离A为2海里的C处有我方一艘缉私艇奉命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且C在B的正西方,此时走私船正以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方向逃窜,问缉私艇沿什么方向,才能最快追上走私船?需要多长时间?(14分)
20. 设数列满足:,
(Ⅰ)求证:;
(Ⅱ)若,对任意的正整数,恒成立,
求的取值范围. (14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文科综合
历史科试卷
命题人:蒋启俊
一、单项选择题(2X24=48分)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
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D. 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3、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政治非常开明 B.制瓷技术精湛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4、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6、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7、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专制制度的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9、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D.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10、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12、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
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
13、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
A.实业救国 B.教育救国 C.军事救国 D.法制救国
14、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商品输出的要求 B. 垄断贸易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1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6、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发动了“大跃进” D.实施了“一五”计划
18、“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20、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2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3、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24、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
C.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25题(17分)
材料一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3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4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带来的影响。(4分)
26题(18分)
根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从示意图可以看出B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高峰,分析其发展原因?(8分)
(2)从A点至B点的时间段,民族资产阶级主要发动领导了哪两次变法或革命 (6分)
(3)你认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分)
27、(17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材料二、
材料三 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3.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其影响?(4分)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及一次低谷出现的时间和主要原因。(9分)
2011届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2X24=48分)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26题【18分】
(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中华民国奖励发展实业③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此问任答其中一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两分,共8分)
(2)戊戌变法(3分)、辛亥革命(3分)
(3)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或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自身资金少,技术落后等(4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考试
政治科试卷(1-2单元)
命题人:李美茹 审题人:殷国文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
1、2010年11月,青海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等部门向社会公布了玉树地震灾害社会捐赠资金的运行、使用情况。从根本上说,青海省相关部门这样做是因为( )
A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C 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D 政府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2、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小锋今年十六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
①就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 ②向居委会反映社区环境卫生问题
③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收费听证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
A.民主选举 B.政治自由 C.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2900多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89%,国家公务人员占33. 17%,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占15.44纬,妇女代表占21.8%。上述数据充分说明( )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到完善的程度 ④民主具有真实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2009广东]某地考核领导干部有新规定,群众投票不满意率达到50%就不称职,不称职者将进行组织调整或降职安排。这反映了我国公民通过 ( )
A.调整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民主监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选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D.任免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6、广东各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今年展开,这次还要推选村民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的落实。在这些活动中,村民参与的是 ( )
A.民主选举 B.民主管理 C.民主监督 D.民主决策
2012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就老百姓最关注的 “两会”热点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线2个多小时,广大网民向温家宝总理在线提问,帖子超过数40万个。回答7-8题
7、上题材料中,人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8、通过这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者( )
A.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
B.对决策的理解,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
C.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消除腐败
D.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9、广州亚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期间,广州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亚运会的资金投入和使用全部过程审计,将向社会公开,请大家共同监督。”如果你发现问题,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
①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网上评议政府实行民主监督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④通过张贴大字报进行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某商店用高音喇叭从早到晚反复播放同一句广告语,噪音严重干扰了人们逛街、购物的情绪,引起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启示我们( )
A.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 D.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11、在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B.众多网民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意见
C.某中学生帮助当地居委会出黑板报
D.中学生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学校乱收费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有
A.201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B.2011年1月,国务院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
C.2012年,消费者协会将采取多项举措保障消费者权益,让违法分子无处遁形
D.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11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3、为创新干部选拔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2010年11月,梅州市在广东省探路基层党内民主,公推直选产生了两名乡镇党委书记。直选这种选举方式的优势在于 ( )
A.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B.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意愿的机会
C.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D.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 ( )
A.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级各类听证会
C.完善村民规约,扩大村民自治权 D.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这反映了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对人民负责原则 D.为人民服务原则
16、对于村民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②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③是我国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
④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漫画是在强调我国
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 )
A.依法行政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增强服务意识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8.区别政府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标志是( )
A.政府的权威是否由国家性质决定
B.政府的活动是否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C.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有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D.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有无影响力
1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加强廉政建设,保障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10广东]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21、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必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是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我们经常会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软件收到如称“某食物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或“出现严重危及公众人身安全的恐怖事件”等信息,这些信息散布谣言,引起民众恐慌,严重扰乱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
①国家应加强信息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②国家应加强文化建设,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
③公民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 ④公民应增强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后根据征集的意见,对《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并颁布,各省级政府按照《指导意见》和本省情况制订具体方案实施。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 ( )
A.审慎行使权力 B.增强工作透明度 C.听从民意 D.令行禁止
24、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的角色不应该是 ( )
A.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B.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C.企业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D.市场秩序的监管者
二、非选择题(四小题,共52分)
25、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请问: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2分)
26、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摘要:
(一)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7.5%。着力于调结构、转方式,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
(四)要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今年教育支出占GDP4%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左右。
(五)今年中国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六)加强行政民主舆论监督严惩腐败分子,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七)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
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内容摘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些职能?(16分)
(2)根据上述摘要(六),谈谈应该如何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12分)
(3)根据上述摘要(二),说明政府重视就业工作的必要性。(12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考试
政治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1)(16分)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材料中“加强监督、严惩腐败分子,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等体现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能。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材料中“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7.5%,着力于调结构、转方式,采取多项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等体现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能。
③社会主义文化职能。材料中“要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今年教育支出占GDP4%”等体现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材料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体现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能。(每点4分,没有结合材料给2分)
(3)(12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重视就业是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4分)
②政府重视就业工作是我国政府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要求。政府重视就业的各项措施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有利于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4分)
③政府重视就业工作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要求和体现。政府重视就业,关注民生是我国政府的职责所在。(4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文科数学试卷
命题人:康中伟 2012-3-21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在△ABC中,,则△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三边之比为,则最大角为( )
A. B. C. D.
3.若||=2sin150,||=4cos150,与的夹角为300,则·的值为 ( )
A. B.2 C. D.2
4.已知=1,,则=( )
(A) (B) (C) (D)
5. 在△ABC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一解 (B) 两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6. 函数是奇函数,则等于
(A) (B)- (C) (D)-
7.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则
 A.    B.   C.   D.
8.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公差,,则
A.8 B.7 C.6 D.5
9. 已知等比数列满足,且,则
( )
 A.12    B.10   C. 8   D.
10.函数y=sin4x+cos2x的最小正周期为
A.      B.     C.      D.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
12.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则 .
13.已知,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
14.已知 的一个内角为,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函数,.(13分)
(1)求的值;
(2)设,,,求的值.
16.已知等差数列{}, (13分)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17.已知函数,(13分)
(1)求最小正周期 (2)单调增区间
(3)时,求函数的值域。
1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
(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继续每分钟走5米,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13分)
19.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为海里的B处有一走私船,在A北偏西方向距离A为2海里的C处有我方一艘缉私艇奉命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 船,且C在B的正西方,此时走私船正以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方向逃窜, 问缉私艇沿什么方向,才能最快追上走私船?需要多长时间?(14分)
20.已知锐角三角形ABC中,(14分)
(Ⅰ)求证:;
(Ⅱ)设AB=3,求AB边上的高.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邓楚国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总分
得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tòng) 地壳(qiào) 酝酿(yùn) 掷地有声(zhì)
B.提防(tí) 堤防(dī) 炙烤(zhì) 博闻强识(zhì)
C.侍奉(shì) 寺院(shì) 对峙(zhì) 有恃无恐(shì)
D.拾掇(duō) 辍学(chuò) 创伤(chuāng) 呼天抢地(qiāng)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源远流长 D.叠床架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砖、石头、帛以及铜镜等上面的画像,是汉代人生活的折射,也是思想、精神的再现。
B.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C.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D、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基础。
4、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及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
A.③⑤①④② B.④⑤②③①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乃身自扶权
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 ”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 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肆匹夫之情哉 铺子,店肆
B.权谢昭曰 道歉
C.将军何有当尔 妥当
D.孤岂为子布有爱乎 偏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以委昭 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B、策且亡,以弟权托昭 所言不从,怨咎且兴
C、乃身自扶权上马 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
D、孝廉何得寝伏哀戚 何以对天下
7、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丞相孙邵死后,百官又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C.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张昭曾经因直言而使孙权好久不召见他。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不禁想起了张昭。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②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15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题2分)(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3)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小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
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4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扑进画框
韩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投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已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
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射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
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嗖嗖又余音袅袅—一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颤。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
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
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街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音时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只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身边树”,这是贾长江的诗。“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这是王勃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诗。“芦获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折,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向惊讶:“你在哪里 你真的去了八溪 ”——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吗 ”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 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 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
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中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风,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瓜扑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后续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 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扑嗵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 (选自《山南水北》)
16、解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2)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17、本文第四至六段,作者详细地写了自己过去的知青生活,有什么作用 (5分)
18、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请结合本文,谈谈“诗意地栖居”应包含哪几个方面。(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破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
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年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例如,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19、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 (4分)
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5分)
21、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_共12分。
22、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3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只在寻找水源时才会碰上,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总分
得分
六、作文 得分
200
400
600
800
1000
1100
参考答案:
6、【答案】B
【解析】A第一个是介词,把;第二个是介词,因为。B均为副词,将。C均为副词,就;第二个为副词,将。D第一个是副词,怎么;第二个与“奈……”结合,构成固定格式,译为“对……怎么办”。
7、【答案】C
【解析】②孙权不同意张昭担任丞相一职的借口;③⑥都是孙权评价张昭的话,不是直接表现其“耿介忠正”。
8、【答案】A
【解析】张昭没有真正辅佐过孙策,文中没有这一意思。
9、【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1)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①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多事”1分,“优”1分,句意通顺1分)②过去太后,桓王不把老臣嘱托给陛下,而把陛下嘱托给老臣,
(“以”1分、“属”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张昭,字布,是彭城人。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孙策创立大业,任命张昭为长史,文武大事,全部把它们交付给张昭处理。孙策将死的时候,把弟弟孙权委托给张昭,张昭率领其他官员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对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
张昭对孙权说:“作为人君的后代,贵在能担负先辈交付的重任,完成其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当今天下动乱,郡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 ”就亲自扶孙权下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张昭又担任孙权的长史,像以前一样接受重任。
孙权每次打猎,常常乘坐战马射杀老虎,虎曾经冲上前来攀住马鞍。张昭脸色严肃地上前说:“将军这样做妥当吗 作为一个君主,就是说能够统率英雄豪杰,统领各位贤才,难道是所谓在野外追逐野兽,同凶猛的野兽较量勇武吗 如果一旦发生灾患,用什么来面对天下 ”孙权向张昭表示歉意说:“我年纪轻, 做事不能深谋远虑,竟然因此愧对先生。”但(孙权)还是不能就此罢休。张昭虽然直言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起初,孙权打算设立丞相一职,众人商议应由张昭担任。孙权说:“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荐张昭,孙权说:“我哪里是对子布有偏心呢 担任丞相事情烦琐,而他性格刚烈,(如果)他说的话别人不听从,怨恨就产生了,不能给他增加权 力。”就任用雍担任了丞相。
张昭每次朝见,言辞慷慨,脸上充满正气,他曾经因直言违背了皇帝的旨意,皇上不再召见他。后来蜀国使者来,称赞蜀国人的美德,而群臣没有人能应对的,孙权感叹道:“假使张昭在座,蜀国使者不被折服也会感到沮丧,哪里还能自吹自擂呢 ”第二天,孙权派遣使者慰问他。就请求拜见张昭。张昭离席谢罪,孙权跪下阻止他。张昭坐定后,仰头说:“过去太后,桓王不把老臣嘱托给陛下,而把陛下嘱托给老臣,因此我想竭尽做臣子的忠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也考虑如果我死了之后,有值得称道的了。而自己考虑事情目光短浅,违背皇上的旨意,长时间被皇上充用,没有料想又被皇上召见,能够在皇上身边侍奉。然而我内心用来报效国家,志在忠心,完成自己的使命罢了。如果自己竟然改变志向,来讨取别人的欢心,这是我不能做到的。”孙权就告辞了。
张昭容貌端庄严肃,有威风。孙权经常说:“我与张昭说话,不敢随便。”整个吴国人都敬畏他。张昭活了八十一岁,嘉禾五年去世。死前叮嘱用帛素棺,入殓就穿平时的服装。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凭吊,追赠他“文侯”的谥号。
1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 E
【解析】C.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E、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
【解析】C项是西汉董仲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按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一观点显然带有机械主义的色彩,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特征。
14、【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 互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命题是“天人合一”)
【解析】两方面都要强调,各2分。
15、【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16、【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1)古典小说中好汉们在山林中落草,自由自在。作者写“自己今天也在这里落草”不仅写出了此处环境的优美,也表明作者沉浸在湖中的美景之中,幻想自己在此过上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2分) (2)指此时昔日的朋友在睡梦中是否也像“我”一样回想起了过去的难忘的生活和“我”这个朋友。(2分)
17、【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照应了文章的第一段。②表达了对过去知青生活的难忘与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爱意。与后面写的现代城市里枯燥无意义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2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F。
【答案】1、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一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2、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与革新,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少和改善碳排放。例如在我国推广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等。
3、个人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来弥补和抵消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2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帕格尼尼是一位奇人,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但他却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家。
2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共6分。
24、【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翻泽下面的句子。(6分)学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6/19(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生物卷
命题人:陈锦标
一、单项选择题(12×2=24分)
1、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两个DNA分子 B、一定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C、一定含有一个DNA分子 D、一定有一个着丝点
2、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 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性 B. 由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C. 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 不同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
3、利学家已成功地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C.表皮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D.表皮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丢失了某些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
5、下图是动物精巢中细胞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a表示母细胞,设每个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a→b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中染色体分为两部分,形成2个四分体
C.a→c的过程中,经历了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a→b的过程中,在赤道板上发生了染色体联会
6、右图是某雄性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叙述正确是
A.①和⑤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有8个染色单体
C.该细胞分裂后直接产生两个精细胞
D.图示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
7、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
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⑥→①
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8、下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丁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9、下图表示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A.Ⅰ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Ⅱ过程实现
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染色体组成
D.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
10、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清楚;②转换高倍镜;③把需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1、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④的子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
B.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图②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图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
D.图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细胞分裂完成后将形成为2个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12、下图l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图1中的AB段 B.图2中甲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l中的BC段 D.图2中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二、双选题(4×3=12分)
13、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时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14、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可用①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B.若图②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C.若图③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增多
D、找分生区细胞应该用图③的甲镜头
15、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结构或物质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癌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 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与正常的体细胞相比大量减少
C. 体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癌细胞分裂、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生命活动旺盛
16、如图为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中染色体可以看成2对同源染色体
B. 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 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中有丝分裂中期共有16个DNA分子
D. 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
三、非选择题(6题,共64元)
17、(10分)白血病也称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白血病细胞有哪些特点?
(2)我们该怎么预防癌症?
18、(14分)右图为雌性动物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为 期图,B为 期图。
(2)A图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染色单体为 条。B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3)A图细胞分裂后的细胞为 细胞,B图细胞名称为 。
19、(8分)请试从染色体的排列与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不
20、(8分)克氏综合症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疾病。也称为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为临床上住最常见的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疾患,系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其典型染色体核型为47,XXY
(1)如果是因为母亲在产生卵细胞的时候出现问题,则可能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或是因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如果是因为父亲在产生精子的时候出现问题,则是因为
21、(12分)下列四图表示只画有两对染色体的某一个高等生物的几个细胞,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依图回答:
(1)、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图_____________。
(2)、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_______________。
(3)、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
(5)、这一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______________,理由是:
22、(12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编号如图,该动物产生AB精子的几率是 。
(3)图③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 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 段。
3月月考生物答题卡
三、非选择题(共64分)
17、(10分)
(1)
(2)
18、(16分)
(1)
(2)
(3)
19、(8分)
20、(8分)(1)
(2)
21、(12分)
(1) (2) (3)
(4) (5) 理由是:
22、(12分)
(1)
(2) (3) (4)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非选择题(6题,共64元)
19、(8分)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4分)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在赤道板上排成两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成一行。(4分)
4N
2N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考试
物理试卷
命题人:王彦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给3分,错选不给分)
1.物体竖直上抛后又落向地面,设向上为速度的正方向,则它在整个过程中速度v跟时间t的关系是图中的哪一个 (空气阻力不考虑)
2.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角速度 B.线速度 C.向心力 D.向心加速度
3.同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先后开上凹形桥和凸形桥,在桥的中央处有( )
A.车对两种桥面的压力一样大 B.车对凹形桥面的压力大
C.车对凸形桥面的压力大 D.无法判断
4.关于运动的合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位移等于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
B.合运动的时间等于分运动时间之和
C.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D.合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合运动的位移方向相同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提高洗衣机脱水筒的转速,可以使衣服甩得更干
B、转动带有雨水的雨伞,水滴将沿圆周半径方向离开圆心
C、为了防止发生事故,高速转动的砂轮、飞轮等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
D、离心沉淀器用了离心运动的原理
6.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所以向心加速度与转动半径成反比
B.因为,所以向心加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C.因为,所以角速度与转动半径成反比
D.因为n(n为转速),所以角速度与转速成正比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给5分,漏选给2分,错选不给分)
7.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B.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C.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物体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
8.关于轮船渡河,正确的说法是( )
A、水流的速度越大,渡河的时间越长
B、欲使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指向应垂直河岸
C、欲使轮船垂直驶达对岸,则船的合速度应垂直河岸
D、轮船的合速度越大,渡河的时间一定越短
9.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分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线1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图线
B.图线2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图线
C.t1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450
D.若图线2倾角为θ,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一定有cotθ=g
10.两物体分别在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向心加速度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角速度相同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小
D. 北京线速度大
11.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c点与d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12.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细杆长0.5m,小球质量为3.0kg,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若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a处的速度为va=4m/s,通过轨道最高点b处的速度为vb=1m/s,g取10m/s2,则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情况( )
A.最高点b处为拉力,大小为24N
B.最高点b处为支持力,大小为24N
C.最低点a处为压力,大小为126N
D.最低点a处为拉力,大小为126N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考物理科试卷
答 题 卷
三、实验题(每空5分,共计10分)
13.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运动轨迹上三点A、B、C,如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各点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取g=10m/s2,则小球平抛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小题有3小题,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共42分)
14、(14分)把一小球从离地面h=5m处,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求:
(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2)小球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15、 (14分)如图,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冲上轨道,当小球将要从轨道口飞出时,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求:(1)小球在B点的速度;(2)小球落地点C距A处多远。
16、(14分)最富有现实意义的物理,莫过于在自己生死攸关时,能帮你作出科学判断,助你化险为夷。
“一个周末的傍晚,小明的爸爸终于有了时间,带着全家驱车以速度v行驶在你向往已久的乡野。他们正尽情地享受着乡野迷人的气息,突然眼前一亮,车灯照亮了一片水波!小明大声惊呼……” 同学们不用紧张,这只是假想的一个故事。
假设车灯照亮的一条小河沟是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车的周围是一片平地,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那小明是惊叫爸爸立即刹车还是立即拐弯(假定只能选其中一项)?试通过计算来论证。
提示:假设立即刹车,车恰好能停在河边而逃过一劫,那么选择立即拐弯(设拐弯时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 能否幸免一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A B D BD BC AC BC CD BD
a
b
O2011~2012学年第2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考试
地理科试卷
命题人:廖志鹏
单项选择题:(24x2分)
1.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是大自然中哪位大师的杰作
A.海浪的搬运运用 B.风力的风化风蚀作用
C.冰川侵蚀和海水入侵 D.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2.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3.在各种侵蚀作用中,干旱地区表现最强烈的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4.下列地形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是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珠江三角洲
5.下列地貌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 B.冲积扇 C.风化壳 D.戈壁
6. 确定背斜的最可靠的依据为
A.岩层向上拱起
B.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老。
C.在地形上往往成为山峰和山岭
D.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老,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新。
7.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构造是
A.地堑 B.地垒 C.背斜 D.向斜
8.从地质构造来看,东非大裂谷带是
A.地垒 B.地堑 C.流水侵蚀地区 D.岩浆活跃地区
9.关于背斜和向斜,经过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B.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物质容易受侵蚀,常形成山谷。
C.向斜槽部因受张力,物质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D.向斜顶部因受挤压,物质容易被侵蚀,常形成山谷。
10.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地质构造 D.断层
11.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延伸
B.下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C.侧蚀使河床加深
D.侧蚀使谷底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12.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凹岸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中游 D.河谷发育于河流上游
13.下列关于河漫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漫滩的形成与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有关 B.河漫滩发育于河流凹岸
C.在枯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 D.河漫滩属于堆积地貌
14.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共同原因是
A.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 B.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 D.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1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16.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不法分子大量盗猎藏羚羊,可能导致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态平衡的破坏 D.当地局部气候变暖
17.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
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 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
C.沿经线方向更替 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
18.右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
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19.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诗句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差异       B.海陆分布引起的地带性差异
C.垂直地带性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20.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1.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
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
22.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A.尼罗河绿色走廊       B.山西煤炭分布
C.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欧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
23. 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生物循环 C.水循环 D.大气环流
24.破坏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气压带和风带 D.地形起伏
二、综合题:(52分)
.读图 4.2.5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22分)
(1)图中 A、B 两处岩体均位于两条________ (2分)(地质构造)之间,A 处岩体相对________(2分) ,形成________(2分)(地质构造),B 处岩体相对________ (2分),形成________ (地质构造)(2分)。
(2)图中 C 处在地质构造上称为________(2分) ,在地貌上形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图中 D 处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_____________(2分),在地貌上多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l )某港务局拟在 A 、 B 两处河段建设港口,请问选在 A 地好还是 B 地好,____(2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 2 )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_____________(2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5.28。回答下列各题。(22分)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2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2分)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2分)是南坡, (2分)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2分)。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选择题答案:(48分)
二、综合题答案:(52分)
3、(1)低;(2分)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于0度的地方都会形成冰川;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即使温度低于0度,也因缺水而不能形成冰川,所以北坡的雪线反而高。(4分)
(2)高;(2分)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且为向阳坡,温度高 (4分) (3)A (2分) B (2分)
(4)天山;(2分)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4分)



N
S
①2012年上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命题人:刘士德
考生注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选择题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区不给分;
非选择题直接在试题上作答。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1.铀(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其中235 92U是核反应堆的燃料,下列关于235 92U和238 92U的说法正确的是:
A.235 92U和238 92U都含有92个中子 B.235 92U和238 92U互为同位素
C.235 92U和238 92U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235 92U和238 92U分别含有143和146个质子
2.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Y
C.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D.若z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也一定为+m
3. 将溶液或气体X慢慢的加入或通入到一定量的Y溶液中,Y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X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 :
A.X为NaOH溶液,Y为AlCl3溶液
B.X为CO2,Y为Ca(OH)2溶液
C.X为NH3,Y为Al2(SO4)3溶液
D.X为HCl,Y为Na[Al(OH)4]溶液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和S属于第三周期元素,P原子半径比S小
B.Na和Rb属于第ⅠA族元素,Rb失电子能力比Na强
C.C和Si属于第ⅣA族元素,SiH4比CH4稳定
D.Cl和Br属于第ⅦA族元素,HClO4酸性比HBrO4弱
5.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 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② 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 “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化合物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全部
6.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要放出 相同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份铝的质量之比为:
A.1︰2     B.1︰3    C.3︰2    D.1︰1
7. 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CuO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8. 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二、双选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合符题意,两个全对得4分,少选得2分,
多选、错选得0分)
9.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性质、用途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A.玻璃—混合物    B.硅单质—光纤材料
C.二氧化硅—半导体材料   D.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 
10. 若aAn+与bBz-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其核外电子数为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B a-n=b+z C b= x+z D a=x+z
11. 下列物质能发生铝热反应的是:
A 铝和氧化镁的混合物 B 铝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氧化铝与镁的混合物 D 氧化铜和铝的混合物
12. 下列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稳定性 :HIC 碱性 :LiOH>Be(OH)2>Mg(OH)2 D 氧化性:H+>Cu2+>Ag+
三、非选择题 (每小题10分,共60分)
13.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14.现有一块已知质量为56.4g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1:铝镁合金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69.44L(标准状况)
实验设计2:铝镁合金 过滤,测定沉淀的质量为5.8g
(1)写出实验方案2中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1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3)请你设计第三种测定镁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表示方式同上)
15. 向10ml0.1mol/l的Na[Al(OH)4]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的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
(1)写出OA段的离子方程式 A
(2)写出AB段的化学方程式 B
(3)OB段反应共消耗 ml盐酸溶液;
此过程中生成沉淀最多时,沉淀物质的量是 mol,此时消耗的盐酸是 ml
16. 下表是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b
h j
a c f i l m
e g k
d
⑴ 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2) 将元素a、c、d、f、l、b的原子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最高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最低化合价是___________。它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吸水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实验室里常用做干燥剂,写出i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7. 某无色透明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时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Ba2+、H+、Ag+ 、SO42- SO32- HCO3- OH- NO3- 在溶液中存在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定有H+和 ;可能有 ;一定不存在 。
第二种情况:一定有OH-和 ;可能有 ;一定不存在 。
18. 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都是同周期的元素。已知:A、C、F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E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分别少4和3。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D氧化物与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______ 。
选择题答题区
一、单选题
1 2 3 4 6 7 8
二、双选题
9 10 11 12
3月月考化学答案
15、(1)[Al(OH)4]-+ H+ = Al(OH)3↓+H2O(2分)
(2)Al(OH)3 + 3HCl = AlCl3+ 3H2O (2分)
(3)40 0.001 10(每空2分)
足量盐酸
①足量盐酸
②过量NaOH溶液
盐酸体积
沉淀的量
0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三月月考
英语科试卷(A卷)
命题人:陈欣
第一部分(共125分)
Ⅰ.听力理解 (1段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1段材料,回答第1-2题。
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He is being interviewed. B. He is making a flash. C. He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after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will call Mr Taylor.
B. The woman won’t make the website.
C. The woman won’t get in touch with Mr Taylor.
请听第2段材料,回答第3-4题。
3.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Prepare lunch. B. Have a party. C. Go to a friend’s house for dinner.
4. What should one do when he goes to a friend’s house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the woman’s mother
A. Take something. B. Get dressed up. C. Have dinner.
请听第3段材料,回答第5-6题。
5. What does the man want Mr Tuang to do
A. To have dinner with him. B. To call him back. C. To visit him.
6. What’s the man’s telephone number
A. 37460. B. 37640. C. 36470.
请听第4段材料,回答第7-8题。
7.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Rent a flat. B. Sell her house. C. Buy a house.
8.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You can take the lift at 12:00 pm in the building.
B. You can’t take the lift at 6:00 am in the building.
C. The three-room flat is on the 8th floor.
请听第5段材料,回答第9-10题。
9. What was wrong with Mrs Jenkins
A.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er heart.
B.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er back.
C.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er foot.
10. What did the doctor do at first
A. He listened to Mrs Jenkins’ voice.
B. He listened to Mrs Jenkins’ heart.
C. He asked Mrs Jenkins to stop smoking.
Ⅱ.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完型填空 (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0各题中所给的ABCD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I never know how well Mother could keep a trust until I was going through her things after she died. I discovered something I had 11___ forgotten,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as a child.
One night, as I lay in bed after my sister and I had said our prayers, I recalled the events of the day and how 12_ I had behaved towards Mother. “I must make things right before going to sleep,” I thought.
Quickly I slipped out of bed and picked up a pencil and paper, then tiptoed into the hall. The 13__ from the living room shone dimly. I knew Mother was downstairs mending socks.
I quickly 14 a note asking Mother to forgive me for being so 15 . I didn’t want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know our 16 so I added a postscript: “Please don’t let anyone see this.” Then I quietly moved into my parents’ bedroom and put the letter under Mother’s pillow.
The next morning, when I 17 my bed after breakfast, I unexpectedly 18__ a note under my pillow. Mother wrote that she loved me and 19 me.
This became my 20 of apologizing whenever I talked back or disobeyed. Mother always left a note, but she never 21 our under-the-pillow messages in front of the family. Even when we were grown, she never mentioned them when we brothers and sister recalled our childhood.
When Mother 22 , I had to go through her personal belongings. In her desk was a bundle of notes tied with a faded ribbon (布条). On top was a message in her handwriting. It read, “In the event of my death, please 23 these.”
I turned over the packet and glanced at the handwriting on the bottom. To my surprise, I 24 my childish writing, “P.S. Please don’t let anyone see this. Love, Edie.”
I gently placed the unopened bundle in the 25 along with other things for the rubbish burner. “Lord,” I prayed, “make me like my mother.”
11. A. long B. just C. never D. often
12. A. well B. politely C. happily D. badly
13. A. moon B. light C. needle D. thread
14. A. found B. sent C. wrote D. took
15. A. lazy B. late C. careless D. naughty
16. A. mistake B. business C. relation D. love
17. A. searched B. left C. made D. went to
18. A. wrote B. left C. found D. gave
19. A. missed B. understood C. supported D. forgave
20. A. way B. secret C. favorite D. trick
21. A. spoke about B. passed round C. gave out D. read aloud
22. A. went away B. passed away C. die away D. break away
23. A. destroy B. keep C. hide D. read
24. A. recognized B. lost C. realized D. liked
25. A. drawer B. wastebasket C. bedroom D. bookshelf
第二节 语法填空 (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 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31-40的相应位置上.
When you are in England 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in the streets ___26___ the traffic drives on the left. Before you cross a street you must look to the right first ___27__ then the left. In the morning and in the evening when people go to or come from __28__, the streets are very busy. Traffic is most___29 _ (danger) then.
When you go by bus in England, you have to be careful, __30__. Always remember the traffic moves on the left. So you must be careful. __31__ (have) a look first, or you will go __32__ wrong way.
In many English cities, there are big buses __33__ two floors. You can sit on the __34__ (two) floor. From 35_ you can see the city very well. It’s very interesting.
Ⅲ. 阅读 (共两节, 满分50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ABCD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Last year more than 13 Korean (韩国) TV series were introduced in China. Turn on the TV, and Korean beauties are appearing during peak viewing times(黄金时段). Some of the dramas are being repeated, but audiences continue to watch them. Why are the South Korean TV series loved by so many Chinese people Cheng Yiting, a student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ives us her reasons. She thinks that the good-looking actors with cool clothes and the beautiful sight in the dramas are the selling points for South Korean TV dramas. But what attracted the young audiences most is the pure and moving love stories.
And it seems that South Korean TV series has also won the hearts of middle-aged people. They are touched by the morals(道德)in the shows. These i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elders and social order. Though some people think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too slow and too long, most of the Chinese audiences like them. Maybe we are really tired of Western TV pared with that,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not bad.
3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peated" in the third line mean
A. 大长今 B. 流行 C. 重播 D. 垃圾时段
3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提及)about South Korean TV series in the passage
A. Love B. Morals C. Social order D. The youth self-respect
38.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why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popular
A. The series are slow and long. B. The actors wear cool clothes.
C. The stories with morals in them are pure and moving.
D. The actors are cool.
39. What do you know about South Korean TV series from the passage
A. Thirteen more South Korean TV series will be introduced to China.
B. Young audiences like South Korean TV series better than middle aged people.
C. All the South Korean TV series will be repeated this year.
D. Some Chinese think part of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worth watching twice.
40.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A. We are fed up with South Korean TV series.
B. South Korean TV series is a great success and popular in China.
C.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better than Chinese TV series.
D.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Korean TV series so we need to watch them again and again.
B
Last night was the last game for my eight – year – old son’s soccer team. It was the final quarter. The score was two to one, my son’s team in the lead. Parents surrounded the playground, offering encouragement.
With less than ten seconds remaining, the ball suddenly rolled in front of my son’s teammate, Mickey O’Donnel. With shouts of “Kick it!” echoing (回响) across the playground, Mickey turned around and gave it everything he had. All around me the crowd erupted (沸腾). O’Donnel had scored!
Then there was silence. Mickey had scored all right, but in the wrong goal, ending the game in a tie. For a moment there was a total hush. You see, Mickey has Down’s syndrome (唐氏综合症) and for him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wrong goal. All goals were celebrated by a joyous hug from Mickey. He had even been known to hug the opposing players when they scored.
The silence was finally broken when Mickey, his face filled with joy, hugged my son tightly and shouted, “I scored! I scored. Everybody won! Everybody won!” For a moment I held my breath, not sure how my son would react. I need not have worried. I watched, through tears, as my son threw up his hand in the classic high – five salute and started chanting, “Way to go Mickey! Way to go Mickey!” Within moments both teams surrounded Mickey, joining in the chant and congratulating him on his goal.
Later that night, when my daughter asked who had won, I smiled as I replied, “It was a tie. Everybody won.”
41. What was the score of the soccer match
A. Two to two, equal to both the teams.
B. Three to one in Mickey’s team’s favor.
C. Two to one in the opposite team’s favor.
D. Everybody won because of Mickey’s goal.
42. The underlined word “hush” in paragraph 3 means .
A. cheer B. cry C. laughter D. silence
43. What did the author worry about when Mickey scored and hugged his son
A. The result of the match would fail his son.
B. His son would shout at Mickey for his goal.
C. Mickey would again hug the opposing players.
D. His son would understand Mickey’s wrong goal.
44.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 both teams liked and respected Mickey
B. both teams were thankful to Mickey for his goal
C. Mickey didn’t mind though his goal was wrong
D. Mickey was a kind – hearted boy and hoped everybody won
45.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
A. to tell a joke to make readers laugh
B. to suggest we should not mind losing
C. to show enjoying a game is more than winning a game
D. to present his son’s fine qualities of understanding others
C
The following is a true story. It happened in the northern end of Queens land, Australia, where all kinds of animals live in the forest.
Lisa, a 33-year-old woman, went to prepare lunch in the kitchen, leaving Barney, her three-year-old son, playing by himself in the back garden.
Suddenly, a sharp cry of Barney came into the mother’s ears, and Lisa rushed into the backyard in a hurry and found a big snake entwining the little child with its terrible body and trying to eat the boy as its delicious dish! It was a boa(蟒)! Lisa was terrified and quite angry.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save her son from the snake’s mouth.
It was fearless mother love that made Lisa forget what she faced. She took up an old hoe from the ground and beat the boa with all her might.
One...two... With the hoe, Lisa beat the snake repeatedly, but useless. The little boy’s voice and breath were getting weaker and weaker. Lisa’s heart was broken and she got nearly mad.
Suddenly Lisa put away the hoe and threw herself to the boa, opening her mouth and bit into the boa’s back as if trying to eat a rare steak(牛排). Lisa was really mad!
Blood was spurting(喷射) out of the boa’s body and covered most of Lisa’s body. The boa was so badly wounded that it let go of Barney and moved back into the forest hurriedly. It had never known how a man had such terrible sharp teeth! On halfway home, the boa died.
It was fearless mother love that saved the little boy.
46 . When she rushed into the back garden, Lisa found _____
A. a boa eating her son
B. her son was playing with a big snake
C. her son in danger of losing his life
D. her son was fighting with a boa
47. What does the italicized word in paragraph 3 mean
A. 扼杀 B. 缠绕 C. 控制 D. 窒息
48. Lisa failed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boa at first just because ______.
A. she was bit by the boa
B. the boa was too strong
C. the hoe was not sharp enough
D. she was afraid that she would hurt her son
49. Lisa bit the snake because ______.
A. she was mad
B. she thought her teeth were much sharper than the boa
C. her son was entwined by the boa
D. she hadn’t got any other way to fight with the snake
5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
A. Mother and Boa B. Fearless Mother Love
C. A Boa and a Boy D. Saving a Boy from a Boa
D
A few months ago I was at a bus stop in town in the evening. The bus came on time and I took the window seat. The bus route was by the seashore and I was enjoying the breeze (微风) while watching the sea waves. After a few minutes the bus made its next stop. A young boy and a girl got on. They were standing on my left when the bus pulled off. I looked at them curiously and realized that all the window seats were occupied (占据). They could sit but not together. Suddenly a different wave passed through my body and my inner mind gave me the advice to get up. I got up and offered them my seat. The young lady smiled kindly and said thanks. I occupied another seat and we parted our ways. I don’t remember whether I got off the bus before them or not.
Months passed by. Suddenly one day while I was standing at the same bus stop waiting some time for the bus to arrive I heard a voice.
“Excuse me, Uncle.” I look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oice. It was a beautiful young lady.
Puzzled, I said, “I do not recognize you.”
She said, “Do you remember you gave us your window seat ”
Puzzled, I said, “Maybe, but what is so great in that ”
She said, “If you had not given your seat that day, perhaps I would have not sat with my friend. By sitting together it helped us bridge a misunderstanding that had been between us forever. Do you know we are getting married next month ”
“Good! God bless both of you,” I replied.
The young lady again said thank you and went on her journey.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that day.
51. Why were the young boy and the girl standing on the bus
A. Because they wanted to enjoy the sea view.
B. Because they couldn’t sit together.
C. Because there were no empty seats.
D. Because they preferred to stand.
52.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that the author had a feeling that ______.
A. 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B. the sea wave made him upset
C. a wave from the sea flooded him
D. he wanted to make a sea wave in his heart
53. The author’s act of kindness helped the young boy and the girl ______.
A. begin to talk to each other again after a quarrel
B. sit together and become friends very soon
C. clear up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D. know each other and get married
54. From the story,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A. small things can create great happenings in life
B. it is giving rather than receiving that matters
C. offering one’s seat to others may win respect
D. we sometimes forget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5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 “______”.
A. The empty seat on the bus B. The pleasant travel
C. The lovers on the bus D. The bus ride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请阅读下列应用文和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首先,请阅读下列的应用文:
A. Capital Theatre: To celebrate its 50th anniversary, the China Acrobatic (杂技的) Troupe will present The soul of China, where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is made real. Chills (恐惧) will run down your spine (脊柱) as you watch breathlessly performers take their art and their bodies to the edge.
Time: 7:30 pm, September 13-19
B. Huangshicheng Gallery: An exhibition of a group of ink paintings is running. About 50 works by 25 young artists including Ge Yun and Yu Yang are on display. Time: 9 am-5 pm until September 10
C. Wan Fung Art Gallery: A joint show of oil paintings by 10 young and middle-aged artists will be hosted by the gallery. On display are more than 30 of their latest works, which capture the wondrous (美好的) variety of life in unique styles.
D. Anyuan Museu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ffer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1919 to 1949.
Time: 9 am-4 pm, daily
E. The Olympic Center: “The Fashionow Night of Chinese Rock” is set to bring rock fans out by the thousands next month. Nine Chinese rock bands will perform at the concert, including older generation bands, middle generation and some recent arrivals. The audience will be given a chance to decide what songs they want to hear, which is sure to bring a storm.
Time: September 16
F. Grand Theatre of 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 La Petite Bande, the Baroque Orchestra of Belgium, will perform as part of activities across the world in honor of the 250th anniversary of Bach’s death. Time: 7:30 pm, September 1-18
请阅读以下个人的信息,然后匹配到合适的地方。
Stephen studies art in Beijing University. He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paintings and he is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ose oil paintings that reflect the variety of life.
Mark has just come to China and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He has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to have a chance to see a wonderful Chinese acrobatic performance in China.
Oscar is a student from Yangzhou University, visiting his friends who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in music. They are planning to find someplace to enjoy rock and roll and pop songs.
Charles works in Philips Company, Shanghai Branch. He is going to Beijing on business in middle September. He will be free in the evening, so he wants to go to someplace to enjoy some music performed by foreign bands.
Carol studies Chinese in Beijing. She is free recently during the day time, so she would like to find someplace where she can attend some kind of activity from which she can learn some details about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人名 地点
56. Stephen A. Capital Theatre
57. Mark B. Huangshicheng Gallery
58. Oscar C. Wan Fung Art Gallery
59. Charles D. Anyuan Museum
60. Carol E. The Olympic Center
F. Grand Theatre of 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
Ⅳ 按要求完成句子 (每空1.5分,共15分)
ⅰ 用适当的词或短语完成句子.
61. Festivals are _________ (mean) to celebrate important times of year.
62. The country, _________ (cover) with cheery tree flowers, looks as though it is covered with pink snow.
63. 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feeling very ___________. (沮丧)
64. The fact is that I earned my passage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 which ________for (解释…的原因) my appearance.
I went to the American embassy to ________(寻求) help..
ⅱ 语法知识考查
66. It __________ (不可能)be a mailbox because it is moving.
67. The city is no longer _________ it uses to be.
68. I know nothing about the young lady except ________ she is from Beijing.
69. I wonder __________ she can come on time or not.
70. I know _________ he is worried about. .
第二部分(共25分)
Ⅴ 写作 (满分25分)
【写作内容】
你校星期六晚上举办了一个晚会,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英文广播短讯介绍此事。要点如下:
内容 欢迎来访的兄弟学校的领导
组织者 学生会
参加者 50多个学生
时间 星期六晚7:30
地点 学校礼堂
活动内容 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英语戏剧表演体现了你校学生的英语特长。兄弟学校领导对表演十分满意。
【写作要求】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的内容。
【评分标准】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每题2分)
36-40 CDCDB 41-45 ADBAC
46-50 CBBDB 51-55 BACAD
信息匹配(每题2分)
56-60 CAEF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