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 A.保家卫国 B.国际援助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动朝鲜的统一 2.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创作背景取自(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 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黄继光. 彭德怀. 跨国鸭绿江“这些历史信息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 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4.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D.土地改革的开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7. 一五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 D.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8. 以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果,其中属于福建省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 B.鞍山钢铁公司 C.鹰厦铁路 D.克拉玛依油田 9. 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⑤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 从2001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2. 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它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间讨论通过的 D. 它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通过的 13. 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 B.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C.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1956年初,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4. 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当时中国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实行股份制 B.赎买政策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回答:“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是何时跨过鸭绿江的?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这支军队的战士被誉为什么?你能说出几个这场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吗? (4)“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5)试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7.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 耕畜. 农具. 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 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图。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9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5)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DCDB 6-10ABCCA 11-15BDCBC 二. 非选择题 16. (1)美国侵略朝鲜,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3) “最可爱的人”;黄继光. 邱少云等。 (4)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等。 17. (1)运动:土地改革。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护富农(经济. 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农民获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 (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时期。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言之有理即可)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5)党一贯重视农村问题,关心农民生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