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慈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4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1.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
3.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4.下图中图甲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沿pq线作地形剖面图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5~7题。
5.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6.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建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
7.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山上种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下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1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10~12题。
10.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月1日11时 B.5月1日23时  C.7月1日11时 D.10月1日23时
1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菲律宾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B.F点自转线速度比E点大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D.E点昼长大于F点
下图中,L1为晨昏线,L2为北纬60度纬线,P、Q为L1 与L2的两个交点,O为L1中PQ段中点。完成13-14题。
13.当O点与北京的地球表面距离达到最短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月22日23时44分
B.12月22日12时16分
C.6月22日11时44分
D.12月23日0时16分
14.设O点的纬度β,北半球夏半年时,L2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20°—β B.β—30°
C.2β—90° D.180°—2β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16.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该地区的地貌有 (   )
①新月形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0.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中央气象台2011年3月28日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遭受近年来罕见寒潮袭击。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21-22题。
21.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   )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22.右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二、综合题。(共4小题,总分56分。)
23.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2分)(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5)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2分)(  )
A.一直向正东飞
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6)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________小时(取整数)。(2分)
24.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 ;B ;C 。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
① ;③ ;④ ;
(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 作用和 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 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 作用而固结成岩。
(4)用图中数码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
B.大理岩的形成 ;
C.含煤的岩层的形成 ;
D.海底火山喷发 。
25.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6分)
(3)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3分)
26.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M地的风向。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2分)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4分)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4分)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自然灾害名称
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慈利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地 理(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A C A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A D A C A D B
题号 21 22
答案 A B
24. (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3)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4)③ ⑤ ④ ①
(3)二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2分);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2分);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3分);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 (1)西北风。 M地比N地风力更大,原因:M地等压线比N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画图略;低气压或气旋。
(4)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自然灾害名称 寒潮(或沙尘暴) 台风
对农业的影响 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等 缓解旱情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缺氧的酸性环境中能生存的是:(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毛霉 D、曲霉
2、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
A、四种均为真核生物 B、四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三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真核生物,两种原核生物
3、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在下列的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在制作腐乳时卤汤中酒的含量及制作泡菜时水中盐的含量分别是( )
A.12%、15% B.15%、12% C .12%、10% D.10%、12%
5.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6.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7.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9.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10.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1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2.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物质依次是( )
A.含碳有机物、氨、光 B.含碳无机物、氮、氮
C.含碳有机物、氨、氨 D.含碳无机物、氨、氨
13.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B.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14.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16.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17.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足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8.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的要求是(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素 ④不加氮素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37℃恒温箱培养 ⑧28 ℃--30℃温度下培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⑥⑦
1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A.大肠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20.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1.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22.右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80℃的环境中,有机物的
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
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 )
23.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B.压榨法适用于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C.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
D.玫瑰油、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24.胡萝卜素的提取中,萃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 )
A.蒸馏装置 B.压榨装置 C.萃取装置 D.冷凝回流装置
25.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变量依次是( )
A.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B.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C.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D.温度,PH,酶用量
26.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出某种物质,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植物芳香油。蒸发出的物质是( )
A.有机溶剂 B.芳香油 C.有机溶剂中杂质 D.芳香油中杂质
27.在把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的玫瑰乳液提纯的过程中,先后使用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钠,其作用分别是( )
A.分层,吸水 B.溶解,吸水 C.吸水,分层 D.分层,萃取
28.胡萝卜素的纸层析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选择干净的滤纸
B.点样时点样斑点不能太大
C.点样后用吹风机吹干,温度不宜太高
D.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圆筒状,但滤纸的两边可以相互接触
29.常用的包埋法固定化细胞,需用到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下列不能当做载体的是( )
A.琼脂糖 B.蔗糖 C. 海藻酸钠 D.明胶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
二,简答题(40分)
(10分)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__________(2分)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___(2分)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13分)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__ (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___。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__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_________天左右。
3,(10分)图示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利用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科学实验,请认真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取B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图 B~C)发育成植株D,再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图E~F),又发育成为植G。
①从生殖方式上分析,B~D和E~G分别属于 _______________ 生殖和____________ 生殖。
②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B→D→E→G过程中分别发生了 ___________分裂和___________分裂。
③从遗传特点上分析D和G性状表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是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航天飞机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④是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的高大植株。⑤和④ 自花传粉后所结的果穗,其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一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____(结构)(2分)改变引起的,这属于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分)。
4,(7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
(1)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向发酵瓶中通入空气,
原因是 __ 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发酵装置,则温度应控制在 。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 。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 。(2分)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 色。
分解物质的总量
0
20
40
60
80

酶的活性
0
20
40
60
80

C
酶的活性
0
20
40
60
80

B
酶的活性
0
20
40
60
80

A
酶的活性
0
20
40
60
80

D一、单项选择题(以下题目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8小题)).
1、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在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回旋加速器 B.示波器 C.质谱仪 D.电磁炉
2.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放在磁感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3.穿过一个电阻为2的闭合线圈的磁通量每秒均匀减小0.4Wb,则线圈中:( )
A、感应电动势为0.2V       B、感应电动势每秒减小0.4V
C、感应电流恒为0.2A       D、感应电流每秒减小0.2A
4、.如图4-70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U形金属框架,框架上置一金属杆ab.在垂直纸面方向有一匀强磁场,下面情况可能的是:( )
A.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且磁感应强度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
B.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且磁感应强度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
C.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且磁感应强度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
D.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且磁感应强度减小时,杆ab将向左移动
5.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为、阻值为的闭合矩形金属线框用绝缘轻质细杆悬挂在o点,并可绕o点摆动。金属线框从右侧某一位置静止开始释放,在摆动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细杆和金属线框平面始终处于同一平面,且垂直纸面。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
A.
B.
C.先是,后是
D.先是,后是
6.如图所示,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2始终比A1亮
B.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
C.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2先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
D.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闪亮一下才熄灭
7.图中回路竖直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向外,导体AC可以贴着光滑竖直长导轨下滑.设回路的总电阻恒定为R,当导体AC从静止开始下落后,下面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
A.导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C.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导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D.导体达到稳定速度后的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回路
中增加的内能
8. 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y平面内,线框的ab边与y轴重合,令线框从t=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的电流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I-t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题目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小题,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线圈中电流不变时,线圈中没有自感电动势
B.当线圈中电流反向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当线圈中电流增大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
D.当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
10、如图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金属杆的速度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vm,则:( )
A.如果增大,vm将变大 B.如果变大,vm将变大
C.如果R变大,vm将变大 D.如果m变小,vm将变大
11、图中MN、GH为平行、光滑的导轨,AB、CD为跨在导轨上的两根横杆,导轨和横杆均为导体。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方向如图。用I表示回路中的电流,则:( )
A. 当AB不动而CD向右滑动时,I≠0且沿顺时针方向
B. 当AB向左、CD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
C. 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
D. 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AB速度小于CD时,I≠0且沿逆时针方向
下列各种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3、如图12所示,在一个光滑金属框架上垂直放置一根长l=0.4m的金属棒ab,其电阻r=0.1Ω.框架左端的电阻R=0.4Ω.垂直框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0.1T.当用外力使棒ab以速度v=5m/s右移时,ab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____v,a端电势 于b端(填高或低).ab棒两端的电势差Uab=____v,在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PR=____w。
14、一个100匝的闭合圆形线圈,总电阻为15Ω,面积为50cm2。放在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跟磁感应线方向垂直。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设t=0时,B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如上右图(a)所示。则线圈在0~4×s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V;时的感应电势的大小为 V; 
15、如下左图11所示,线圈内有理想边界的磁场,当磁场均匀增加时,有一带电粒子静止于平行板(两板水平放置)电容器中间,则此粒子带____电,若线圈的匝数为n,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为d,粒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则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____(设线圈的面积为S).
 
16、AB两闭合线圈为同样导线绕成且均为10匝,半径rA=2rB,内有如上右图9所示的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若磁场均匀减小,则A、B环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εA∶εB=____,产生的感应电流之比IA∶IB=____。
四、计算题(共三小题,合计32分)
17.(8分)面积S = 0.2m2、n = 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内,磁感应强度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B = 0.02T,R = 3Ω,C = 30μF,线圈电阻r = 1Ω,求:
(1)通过R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电容器的电荷量。
18. (12分)如图,足够长的U形框架的宽度l=0.5m,除了底端接有R=2.0Ω的电阻外,其他部分电阻不计,其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角,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框平面向上,一根质量为m=0.2kg、电阻忽略不计的导体棒MN垂直跨放在U形框架上,该导体棒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已知:cos37°=0.8,sin37°=0.6。g=10m/s2
(1)求由静止释放瞬间导体棒的加速度
(2)求导体棒稳定运动时的速度
(3)在导体棒稳定运动后,求再下降竖直高度h=0.8m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19.(12分)如图所示,矩形线框的质量m=0.016kg,长L=0.5m,宽d=0.1m,电阻R=0.1Ω.从离磁场区域高h1=5m处自由下落,刚入匀强磁场时由于磁场力作用,线框正好作匀速运动.求:(不记空气阻力)
g=10m/s2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进入磁场过程线框中产生的热量。
(3)如果线框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为△t=0.15s,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2.
α
R
B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中国古代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现实的智慧
2.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4.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  )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5.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
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7.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
③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发展经济为辅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难以两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从2011年9月1日起到10月1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市民的建议,为2012年拟办实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政府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规律与现象的联系在于(  )
①规律比现象深刻,而现象比规律丰富 
②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于事物的内部 
③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④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1.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  )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2.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颈子的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①头脑中自生的 ②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③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形的 ④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 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 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1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这说明:(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
C.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D.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7.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法依据是:( )
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18.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9. 指出下列哪些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 ( )
①水滴石穿 ②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③将凉水加热为温水
④党支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⑤银行存款增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20.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符合:(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的否定观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1.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做工作要抓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抓住( )
A.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 B.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特殊性
23.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
25.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10分)
2、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20分)
3、辨析题: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因此,否定就是否定一切。(20分)
政治参考答案(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C B D B C B A C B C D D B C D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D B B B D C D D D
二、非选择题
2、【答案如下】
答:(1)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 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 的根本目的。
(2)否定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把否定与肯定之间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凡是肯定的地方,就没有否定,凡是否定的地方,就没有肯定,或者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正确就是绝对的正确,错误就是绝对的错误,那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之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6×4分=64分)
1、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器材是( )
A、秒表 B、刻度尺 C、天平 D、测力计
2、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科学家是( )
A、开普勒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3、运动员踢足球时,人对足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足球对人的反作用力大小为。关于和F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4、将一小球从O点竖直向上抛去,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m,然后又落回到O点,则小球在这个往返过程中位移的大小和通过路程分别是( )
A、25m,25m B、50m,0 C、0,50m D、25m,50m
5、有两个共点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是3N,另一个力大小是4N,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16N   B、12N   C、9N   D、7N
6、两同学之间的万有引力( )
A、一定存在      B、一定不存在
C、是否存在无法确定 D、随他们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7、上午9时30分下课铃响过之后,小明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取数学作业本,沿直线走了60m,用了1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中的“9时30分”是指时间 B、题中的“1分钟”是指时刻
C、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60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m/s
8、某人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利用打出的一条纸带画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5秒打一个点
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t=0.02秒时的速度大小是0.04m/s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04
9、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时刻,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10、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11、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1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1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受到的外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先保持不变,寻找与的关系,再保持不变,寻找与的关系,请问他这样做采用了哪种学方法?( )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法   D、对称法
14、下列过程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电视机接收卫星电视信号    B、移动电话通话
C、电风扇通电后正常运转     D、雷达发现飞机
15、物理学中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是( )
A、电流   B、电荷量   C、电场强度   D、磁感应强度
16、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 )
A、法拉   B、伏特    C、安培     D、欧姆
慈二、填空题(每空2分,8×2分=16分)
17、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 (填“可以”或“不可以”)看成质点:在研究一列火车通过一座桥的时间时,火车 (填“可以”或“不可以”)看成质点。
18、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
为,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当该物体在斜面上静止
时,受到的重力大小为,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则有 (填“等于”或“不等于”); (填“等于”或“不等于”)。
19、有两个力,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合力的最大值等于    ,最小值等于 。
20、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标。打计数点1时小车对应的速度为 ,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到4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 。(保留二位小数)
计算题(每题10分,2×10分=20分)
21、如图,接触面均光滑,球处于静止,球的重力为,求:球对斜面的压力和球对竖直挡板的压力?
22、一个质量的物体从空中由静止下落,已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取重力加速度。求:
(1)物体下落时所受合力大小;
(2)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
(3)物体下落时间时(物体未着地)的位移大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人月两圆”是深藏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与这种渴望团圆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C.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4.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爵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5.“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6.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7、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8.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三省六部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9.“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10.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起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大臣很注重自己的言行操守 D.皇权的不断加强
12.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14、《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1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16.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  )
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7.(2010年汕头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18.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19.“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对上述耶林格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 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
A.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
B. 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C. 因征服而带来的各种矛盾和经济交往产生的新问题
D. 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罗马法系统化的结果
2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②④ B. 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3 2009年1月20日中午12时许,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见证下庄严宣誓。誓词大意为:“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
B.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C.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按照宪法规定,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
2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2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强调的原则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二、非选择题
26.(15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恩格斯说,(美国)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说美国最先承认了人权而又存在有色人种奴隶制?请分别举例说明。(5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5分)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8、当前,美国反恐怖主义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球范围的反恐怖主义联盟,一方面是由于恐怖分子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特征。
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面对恐怖势力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分)
(2)1942年以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斗争有何变化?原因何在?(3分)
(3)当今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反映了当今世界局势的何种特征?(2分)
(4)结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得失,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范围的反恐怖主义联盟形成的原因?(2分)
2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要对全球任何角落的所有共产主义新苗头断然予以迎头痛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1954—1956年间所采取的“冷战”政策要求,美国应当对几乎所有可能出现共产党挑衅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作出军事反映。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1)“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主要是西方国家和霸权主义发动的战争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阅读上述两则材料,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简要说明这两类战争发生的共同原因。(3分)
材料三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2)举例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表现。(2分)这些“错误”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3分)
(3)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但并没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为什么 (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BBCC 6-10:DBBAB 11-15:DDABC 16-20:BBDDC 21-25:BDADB
(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每阶段1分)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1分)
(4)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的总统制共和制。(2分)
英国国王是名誉上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首相;美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均是总统;(2分)
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美国的权力集中在总统,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2分)
28(11分)、(1)绥靖政策。使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处于孤立境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
(4)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借鉴、吸取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经验和教训(2分)
29(13分)·①二战后美国势力空前膨胀,为称霸世界,实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在“冷战”旗号下,美苏竭力对其他国家加以控制,甚至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成为局部战争不断的原因。(3分)
(2)表现: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发动对南联盟的大规模空袭; 2003年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2分)
负面影响: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同时也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严重践踏,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3分)
(3)①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一方面互相争夺,危机不断,另一方面又竭力避免直接碰撞,避免了战争的发生。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有利于抑制战争的爆发。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④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力的制约着战争。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潮流。(5分)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Info.aspx InfoID=8535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反应
C、灼热的炭与的反应 D、在中燃烧的反应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②。由此可知
。其中的值是 ( )
A、 B、 C、 D、
3、对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消耗,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4、反应,在不同温度()及压强()下,产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
A、 B、
C、 D、
6、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滴加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 值为1的溶液
C、 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
D、 所含溶质为的溶液
7、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 11的溶液 B、的溶液
C、溶液中含有的溶液   D、的溶液 
8、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A. a>b>c>d B. a>c>d>b C. b>d>c>a D. c>a>b>d
9、关于电解溶液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向阳极移动,向阴极移动
B、阳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阴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阴极反应:
D、可以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检验阴极产生气体为
10、将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能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纯碱 ⑤小苏打 ⑥氯化铜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全部 D、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可逆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B和C可能都是固体 ②B和C一定都是气体
③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④B和C可能都是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固体,将小烧杯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使之平衡;②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装溶液进行润洗;③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内有少量水;④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⑤滴定终点时读取滴定管终点读数,仰视刻度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值相等的盐酸(甲)和醋酸(乙),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已全部溶解且放出气体一样多,为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 B、反应所需时间:甲<乙
C、反应结束时,值:甲<乙 D、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甲=乙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刚好沉淀完全: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C、在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
D、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5、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有生成时,溶液中可能存在:
B、当溶液中有生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C、当溶液中有生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
D、当溶液中有生成时,溶液中可能存在:、、、
16、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
A、氨水与氯化铵的的混合溶液中:
B、的一元酸和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C、的硫酸铵溶液中:
D、的硫酸钠溶液中:
17、下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为4的溶液中: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与溶液混合:
C、在溶液中一定有: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三份溶液中相等
18、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负极为,电解质溶液为 溶液
B、正极为,负极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C、正极为,负极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D、正极为,负极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1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铜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任何情况下阴阳两极不可能同时发生的反应是( )
A、阴极: 阳极:
B、阴极: 阳极:
C、阴极: 阳极:
D、阴极: 阳极:
20、如图所示,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极板质量增加,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附表中的( )
极板 极板 电极 溶液
A 铂 石墨 负极 溶液
B 石墨 石墨 负极 溶液
C 石墨 石墨 正极 溶液
D 铂 石墨 负极 溶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1、(2分)如右图所示为一恒压容器。在恒定温度下,将混合后由A口快速充入容器,封闭A,反应在时刻达到平衡,时刻再从A口快速充入一定量,封闭,时刻重新达平衡至时刻。在时间内混 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22、(8分)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左室加入,右室加入和,中间为可移动隔板,在少量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反应:
左室: ,右室:;

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2分)
A、隔板不再移动 B、左右两室和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C、左右两边的物质的量相等 D、左右两边的体积分数相等
(2)当时,平衡后右室的体积分数为;时,平衡后右室的体积分数为,则和的关系是 ;(2分)
A、 B、 C、 D、无法确定
(3)若平衡时隔板在中央,则 (2分),左室吸收的热量为,右室放出的热量为,则间满足的关系是 ;(2分)
23、(6分)常温下,将0.02molNaOH和0.1molNH4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
(1)(2分)溶液中共有 种不同的粒子。
(2)(4分)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的两种粒子是 、 。
24、(8分)⑴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 7 (填﹥、﹤或=),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2)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 7 (填﹥、﹤或=),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25、(12分)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2分)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 棒,乙池中的 棒。
②(2分)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溶液:
①(2分)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4分)甲池中碳极上电极反应式是 ,乙池碳极上电极反应属于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2分)若乙池转移0.02后停止实验,池中溶液体积是200,则乙池中溶液混匀后的= 。
26、(14分)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 ,B池为 。
(2)(6分)锌极为 极,电极反应 。铜电极反应式为: 。
(3)(4分)当极析出224气体(标准状况)时,锌的质量变化(填“增加”或“减少”) g。的溶液的质量变化了(填“增加”或“减少”)
g。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Info.aspx InfoID=8535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Part one 听力(30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six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For each conversation, there are several questions and each question is followed by three choices marked A,B, and C. listen carefully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You will hear each conversation TWICE.
1. How many people will be absent from the party tonight
A. 8 B. 6 C. 2
2.Why can’t Marcia come
A. She is ill B. She is working late C. She has another appointment
3.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A. Before a quarter to three B. At a quarter to two C. After a quarter to three
4.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s building
A. It fell down B. The damage to it was serious C. It wasn’t affected at all
5. Why does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 To invite him to lunch B. To check his reservation C. To ask about his friend’s plan
6. When will the man call back
A. At 4:30 B. By noon C. After lunchtime
7.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Introducing her blog(博客)to the man B. Inviting the man to open a chat website.
C. Advising the man to join the chat site
8.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ebsite is full of ads B. The man seldom surfs the Internet
C. The woman can’t stand the ads
9.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an’s words
A. Enthusiastic B. Curious C. Uninterested
10.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s interesting B. It’s disappointing C. It’s worth watching
11. What is amazing to the woman
A. The characters B. The scenery C. The special effects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likes going to the theatre B. She read a lot before watching the movie
C. She is 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s of the movie
13. What do we know abut Anna
A. She moved here 15 years ago B. She is not good at English
C. She lives in England
14. Why did the woman quarrel with Anna
A. Anna’s friends didn’t talk to her
B. Anna invited some friends to their flat without telling her
C. Anna and her friends spoke their own language all the time
1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Learn some Italian B. Refuse to talk with Anna
C. Speak English with Anna’s friends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a short passage. Listen carefully and then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a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Your will hear the short passage TWICE.
A Class Meeting
Topic Whether the family conditions can influence the students’ 16.
Opinion 1 If a student live in the bad conditions, he can’t get 17.
Opinion 2 Those who enjoy the favorable family conditions can easily get 18. if necessary
Opinion 3 It i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19. skills
The writer’s opinion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learn how to live on their 20. experiencehardships and get mentally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life
Part two 单项选择(15分)
21. By the time he was 50, he had become president of company.
A. /, an B. /, a C. a, an D. a, the
22.—Where did you meet her
—It was in a small town I once worked
A. that B. where C. there D. which
23. I wonder that makes him so sad.
A. why it does B. what he does C. how it is D. what it is
24. They at home when a storm came
A. sleep B. slept C. were sleeping D. are sleeping
25. , they went to bed earlier than usual
A. There was nothing more to do B. They have nothing more to do
C. Having nothing more to do D. There having nothing more to do
26.Only by working hard succeed.
A. can you B. you can C. could you D. you could
27. — Why does this village develop so slowly
— Because large quantities of money .
A. have wasted B. is being wasted
C. has keen wasted D. have been wasted
28. The traffic lights red and I stopped my car immediately
A. got B. turned C. grew D. became
29. terrible, the milk can’t be drunk again
A. Smells B. Smelled C. Smelling D. To smell
30. Please keep until the bus comes to a full stop
A. seat B. seated C. to seat D. seating
31. —I like traveling so much
— do my parents
A. which B. What C. As D. That
32. They have arrived at lunchtime, but their flight was delayed.
A. will B. can C. must D. should
33. A poet and artist going to speak tomorrow afternoon to us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34. — How are they getting on with their work
— All go well as
A. to be planned B. being planned C. planned D. planning
35. Although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A. work B. to work C. working D. worked
Part three完形填空(30分)
James sat outside the office waiting for the interview. He felt so 36 that 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himself. The person who had gone in 37 him had been in there for nearly an hour. And she looked so confident when she went in, not like James. He felt 38 that she had already got the job. The problem was that he wanted his job so much. It meant everything to him. He had 39 it such a lot before the day of the interview. He had imagined himself 40 brilliantly(出色地)at the interview and being offered the job immediately. But now here he was feeling 41 . He couldn’t remember all those things he 42 to say. At that moment, he almost decided to get up and leave. But no – he had to do this. He had spent so much time considering it that he couldn’t 43 like that. His hands were hot and sticky and his mouth felt dry. At last the door of the office opened. The woman who had gone in an hour earlier came out looking very 44 with herself. She smiled sympathetically (同情地)at James. At the moment, James 45 her. The managing director then appeared at the office door. “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now, Mr. Davis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46 .” James suddenly wished that he had gone home after all. He got up, legs 47 and forehead sweating and wondered he looked as terrified as he felt.
36. A. healthy B. nervous C. careless D. confident
37. A. by B. with C. before D. after
38 A. doubtful B. sure C. angry D. astonished
39. A. dreamed of B. learned of C. thought about D. talked about
40. A. explaining B. performing C. answering D. writing
41. A. mad B. excited C. certain D. terrible
42. A. had planned B. has planned C. planed D. would plan
43. A. take back B. put off C. give up D. put down
44. A. ugly B. pleased C. sad D. pretty
45. A. noticed B. loved C. missed D. hated
46. A. wait B. waiting C. being waiting D. waited
47. A. shaking B. bending C. broken D. stopped
填空,每空一词
China is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in the world. So healthy eating is 48 very popular topic in the country. People begin to eat in expensive restaurants and order unusual food 49 pleasure. People believe that, with more money in their pockets, it is absolutely reasonable to eat better and eat whatever they like. However, this is not a clever idea. Some food is harmful to human body, but people are “brave” enough to taste 50 . For example, some birds can cause bird flu, 51 can sometimes infect human. Some animals can cause SARS. People were killed when it broke out in Guangdong, China. If people are not careful enough, 52 will be more outbreaks of illnesses 53 to the wrong eating of animals.
What should we eat to keep healthy Traditional science gives us some useful ideas about it. We
54 to eat the food high in protein, fiber and vitamin, but low 55 cholesterol (胆固醇), sugar and salt.
There’s some traditional Italian music and the smell is of olive oil and garlic(大蒜). Above the largest refrigerator case, there’s a chalk board covered with desriptions of more Italian sandwiches than I could remember.
I stepped into Frigo’s almost by accident when I had to stay in Springfield into the evening for an open house at the school where I work. Frigo’s is the perfect place to find something quick to go. There are no tables, so all food is taken out. I also thought it would be a great place to pick up some already-prepared food to bring home for dinner.
I ordered the easiest meal possible: a chicken sandwich and a salad. It cost$4.75 for the sandwich. The salad was$4.99 and didn’t have salad dressing on it. I must have missed the choice of salad dressing on the way out. The sandwich was great—great chicken, excellent tomato sauce and not too much cheese.
I wish I had tried one of the many other sandwiches which include Joe’s Favorite ($5.25-$6.75) and the Dante (King) which is made of turkey breast, roasted red peppers, asiago cheese and choice of dressing.
I have a feeling that I’ll be picking up dinner for me and the kids at Frigo’s soon.
56. Who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go to eat at Frigo’s
A. People who want to eat quietly in a nice restaurant.
B. People who want to enjoy home-made food
C. People who like traditional American food
D. People who are fond of Italian food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not be seen at Frigo’s
A. A chalk board covered with descriptions of sandwiches
B. Refrigerator cases full of prepared foods and desserts
C. Shelves filled with olive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pasta
D. Customers eating happily around tables
58. How much did the writer pay for his first meal at Frigo’s
A.$4.75 B.$5.25 C.$9.74 D.$4.99
59. We can infer that “Joe’s Favorite” and “Dante” are the names of .
A. sandwiches B. salads C. cheese D. peppers
60.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writer .
A. seldom eats out in a restaurant with his family
B. feels very happy that be has found Frigo’s
C. dislikes eating sandwiches
D. lives a very relaxing life
B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almost the same. But there are slight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spelling and grammar.
The first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s in vocabulary. Almost all of the words used i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exactly the same. Only a very small number of words are used disparately. For example, Americans would say “apartment”, but the British would say “flat” to talk about the place where they live. In addition to some common words, many idiomatic(惯用的)expressions are different. In England people might say “I’ll ring you up tonight”, but in the US, people might say “I’ll call you up tonight”.
The third difference is very small. This is the difference in spelling. A few types of words are spelled differently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The most common example is in a word like “center”. In British English, this word would be spelled C-E-N-T-R-E, while in American English the same word would be spelled C-E-N-T-E-R. Another example is “or” vs “our”. The word “color”is spelled C-O-L-O-U-R in Britain but C-O-L-O-R in the US.
There are a few differences in grammar, too. The British may say “Have you got.. ” while Americans prefer “Do you have.. ” An American might say “my friend just arrived”, but a British would say “my friend has just arrived”. Sometimes function words are used differently: the British may say “at the weekend”, but Americans would say “on the weekend”.
61. 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glish
B.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C. The influences of British English on American English
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6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isparately” in Paragraph 2 mean
A. Frequently B. Regularly C. Eventually D. Differently
6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Americans and the British may find it hard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cause of .
A. the different ways of using vowels B. the different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ey use
C. the differences in grammar D. the differences in spelling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probably belong to the American English vocabulary
a. flavour b. theater c. humor d. centre e. kilometer f. honour g. color
A. abce B. bcde C. bceg D. defg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most probably used by Americans
A. I’ll learn with you at the weekend B. Have you got a dictionary
C. I’ll ring her up tonight. D. Do you have a pen
C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scholar who wanted to gain more knowledge each day even though he had already gained enough knowledge. One day, he came to visit a saint and wanted to be his student. The saint provided some tea. He slowly filled the scholar’s cup: the cup was full, yet he kept pouring and pouring. The scholar burst out, “Stop! You can’t add anything to something that’s already full!” The saint set down the teapot and replied, “Exactly.”
Whether it’s the silence between notes in music, or some open time in your schedule, you need space to act effectively. Yet most of us, myself included, tend to stuff as much as possible into whatever room is available-closets, schedules, budgets, relationships, and even the mind itself.
Remember the cup: its value is in the space, the emptiness it holds. How to empty your “cup”
Be mindful of the element of space, openness , and emptiness in your life. This includes room in a drawer, the volume of air in a kitchen, and open-mindedness in a friend. Sometimes you’re just stuck with a big bucket of tasks yet to do. But at least empty the bucket faster than you fill it with new tasks. Put some space between finishing one thing and staring another. For example, after sending one email, take a breath before replying to another one. Drop the stuff you can no longer afford to lug around. At sea level, you can run with a brick in your backpack, but if you’re hiking on a mountain, that brick has got to go.
66. By pouring water into the cup, the saint most probably wanted the scholar to know that .
A. h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B. he should keep learning every day
C. he had already gained enough knowledge
D. he should be very careful in order to succeed
67.We learn that compared to Americans,Australians .
A.work much harder B.know less about their capacity
C.spare more time for themselves D.spend less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68.The underlined word“lug”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
A.reach B.carry C.see D.show
69.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Example →advice→ conclusion →story.
B.Topic→ example →advice→ story.
C.Story→topic →example→advice.
D.Reason →topic →advice →example.
70.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The art of life. B.Value every minute
C.The art of drinking tea D.Empty your“cup”at times
Part five(填表10分,每空不多于三个字)
Wen Jiabao arrived in Singapore yesterday for an official visit to the country.It is the first visit by a Chinese premier to Singapore in eight years. In the arrival statement,When said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meeting with Singing pore on ways to deepen East Asian cooperation between two nations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of a peaceful,harmonious relationship.
Premier Wen Jiabao and Singapore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agreed to jointly develop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ity in northeastern China.The city will be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Singapore government statement said.The”Sino-Singapore Tjanjin Eco—city”will be developed by a joint venture formed by Chinese and Singapore companies.”This eco-city,to be built in Tianjin,well become another highlight in our relations,”When said after signing an agreement with Lee,who agreed,“On the Singapore side,on all levels,we’ll give this project our full support.”
The two sides will share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s in urban plan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s conservation,recyeling,us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wastewater re-use.China’s economil planning ageney issued a set of guidelines earlier this month welcom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reas such as recycling,”clean”industr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have seen big progress even though the two countrie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ties only 17 years ago,When said during his talks with Lee.
China and Singapore have also kept close contact and coordination on regional issues,he added.When said China and Singapore are both important Asian countries that share common interests in many areas.
Title: Wen’s visit to Singapore
Main points contexts
General 71 ofWen’visit To 72 with SingaporeTo 73
Agreements 74 inthe visit Another 75 friendly city to be built in Tianjin.
Co-operation in city planning,environment protection,recycling andso on for 76
Co-operation in 77 for a 78 Asia.
Guidelines 79 byChina China’s 80 for clean industr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rt six(简答10分)
Many fac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are overweight and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worse,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I feel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this.
Some people blame the fact that we are surrounded by shops selling unhealthy, fatty foods, such as fried chicken and ice cream, at low prices. This has turned out a whole generation of grown-ups who seldom cook a meal for themselves. If there were fewer of these restaurants, then probably children would buy less take-away food.
There is another argument that blames parents for allowing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overweight. I agree with this, because good eating habits begin early in life, long before children start to visit fast food shops. If children are given fried chicken and chocolate rather than healthy food, or are always allowed to choose what they eat, they will go for sweet and salty foods every time, and this will carry on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 abov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roblem, and therefore we have to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be more active, as well as steering them away from fast food shops and bad eating habits.
81. What kind of children may eat more unhealthy food according to the text (回答词数不超过6个)
82. Why do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hildren are becoming overweight (回答词数不超过10个)
83.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xt (回答词数不超过4个)
84.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回答词数不超过5个)
Part seven(作文25分)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根据下表的提示写一篇关于电脑发展史的作文。
时间 内容
1662年 计算机在法国发明,可以使计算简单化;
200年以后 Charles Babbage发明了分析机,装入程序可以进行逻辑“思维”,比人计算答案更快;
从1936年 体型和脑部功能发展迅速,大到如一间房子;
随后 体型慢慢变小,从PC到掌上电脑;
20世纪60年代 互联网诞生;
从1970年 大规模应用于办公室,通过网络,达到资源共享;
现在 … …
注意:1.词数:不少于120词;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参考词汇:计算机
a calculating machine;分析机an analytical machine;逻辑地logically。
高二英语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三、完形
36-40 BCBCB 41-45 DACBD 46-47 BA
五、填空
六、简答
81.Those who often watch television
82.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fast food shops around
83.To give advice
84.How children get overweight
七、作文
As time went on, the machine became smaller and smaller, first as a PC and then as a laptop. The Internet appeared in the 1960s and the computer was connected by a network. Since the year of 1970, comput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ffices and we can share everything with others through the Internet.
Nowadays, the computer is widely used in every field in society, 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without the computer.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点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 )
A、 B、 C、 D、
2、当=3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 )
A、9 B、3 C、10 D、6
3、极坐标方程为所表示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 C、椭圆 D、抛物线
4、直线(为参数)的倾斜角等于( )
A、30° B、-30° C、150° D、135°
5、已知分类变量的2×2列联表如下:则正确的是( )
总计
12 24 36
32 45 77
总计 44 69 113
A、 B、
C、 D、
6、极坐标方程分别是两个圆的圆心距离是( )
A、2 B、 C、5 D、
7、极坐标系中,过点(1,)且倾斜角为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8、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5分)
9、设,,则 。
10、在极坐标系中,过点,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11、极坐标系下的点与曲线:的关系是 。
12、柱坐标(2,,5)对应的点的直角坐标是 。
13、已知点所在的一组样本点的回归模型为,则该回归模型在处的残差为 。
14、圆心在,半径为4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
15、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求直线(为参数)被双曲线所截得的弦长。 (12分)
17、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输入的的值是5,则输出的值是多少?
(2)写出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函数。
18、已知二次函数,满足 (12分)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已知点是圆上的动点, (13分)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
20、已知集合,集合,当时,求的取值范围。(13分)
21、过且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于。(13分)
(1)求的最值
(2)求证:为定值
慈利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邓名鹏 审题人:李超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13、0.3
14、
15、线段
16、解:把直线参数方程代为标准参数方程
17、解:(1)当输入的的值为5时,输出的值是6
(2)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函数
18、(1)依题意得
解得
所以
19、解:(1)设圆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
(2)

20、解:由已知,
(Ⅰ)当
(Ⅱ)当时,
要使,必须,所以
Ⅲ当时,
要使,即
综上可知,或或
(2)证明:因为,不妨设的倾斜角小于的倾斜角,则的倾斜角为
因此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
整理得,所以
所以即得证
开始
输入
输出
结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为解决贵族之间权力、土地及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和团结统治集团,西周实行了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集权制 D.宗法制
3.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5、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6.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
A. 所有人的民主 B. 是所有男性的民主
C. 是所有男性公民的民主 D. 是部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7.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罗马共和国建立 B. 公民法出台 C.《十二铜表法》发表 D. 万民法颁布
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9、2008年11月,奥巴马战胜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历史上,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与白人同样的公民权应该是
A、1787年宪法的规定 B、《权利法案》的规定
C、南北战争后,宪法修正案的规定 D、二战后民权法令的规定
10.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11.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公使驻京权 ②协定关税权 ③设厂权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12.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 ②中英《天津条约》③中英《北京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A.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 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16.孙中山先生主张“推翻满清,再造中华”,其革命思想是下列哪一主义的体现
A.民族 B.民权 C.民主 D.民主
17.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年间首先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等事,这一地点应该是
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日本东京 D.湖北武昌
18、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
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
19、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2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乌托邦》的发表 B. 《法兰西内战》的发表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新和谐社会”的创立
22.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 D.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23、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2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25、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共30分。)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简要概括唐太宗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及特点。(5分)
(3)假如你是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亲身的感受,为了鼓励公民参政,邀请公民观看戏剧,当政者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图三和图四所示君主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此时两国政治体制最根本的相似点是什么?(2分)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2分)
27.(29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6分)
(3)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三.简答题 (10分)
28、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2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你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请你就某一事件说明理由。(3分)
四、探究题(10分)
29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实践范例?(3分)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素有哪些?(3分)
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4分)
慈利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历 史(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A A D C D C D C C C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B C C C A B A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措施: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通过分散相权,使之互相牵制,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皇权。(3分)
(3)发放观剧津贴(2分)
(4)相似点:君主专制。(2分)遗产:罗马法(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分)
三.简答题 (10分)
28.(1)主题:反封建、反侵略(反侵略、求民主)。(2分)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3分) 理由:略(3分)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Info.aspx InfoID=8535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30×2=60)
1.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的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的层次是( )。
A .个体 B. 细胞 C.种群和群落 D.各种化合物
2.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   D.蓝藻和乳酸菌
3.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时,一个视野内( )。
A.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4.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Mn D.Mg、Mn、Cu Mo
5.下列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A.运输功能 B.CO2进入叶绿体 C.调节功能 D.细胞识别
6.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曾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核酸   C.光合作用色素   D.核糖体
7.良好的储能物质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
8.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9.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A.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溶酶体、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白色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0.在蚕豆叶的保卫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⑥
11.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此结构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2.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壁、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13.对于植物体来说,ADP+Pi+能量→ATP,其所需的能量来自( )。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其他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    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把 CO2转换成 ATP
B. 产生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D.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及其与此结构向四周扩展为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 )。
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   B.细胞板和中心体
C.细胞壁与高尔基体   D.细胞板与高尔基体
16.一份淀粉酶能使一百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麦芽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
A.高效性和多样性 B.高效性和专一性
C.专一性和多样性 D.稳定性和高效性
1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8.右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是依靠(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9.对质壁分离的正确解释是( )。
A.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20.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21.光和色素主要吸收( )。
A.蓝光  B.蓝紫光和红光 C.绿光和红光 D.红光
22.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数分别是( )。
A.6和6    B.4和6     C.6和4    D.4和4
23.萤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ATP
2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化学能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均在光反应中  B.均在暗反应中
C.光反应和暗反应中  D.暗反应和光反应中
25.下列哪一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 )。
A.CO2 ATP [H]      B.CO2 ATP H2O
C.CO2 H2O 叶绿素     D.CO2 H2O [H]
26.航天舱里的绿色植物积累18 mol的O2,则可供宇航员细胞内多少摩尔的葡萄糖分解( )。
A.6 mol B.12 mol C.18 mol D.3 mol
27.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28.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次序是( )。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观察植物细胞
29.要清晰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是观察( )。
A.前期  B.中期 C.间期 D.后期
30.二次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 )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40分)
31、填表(6分)
需鉴定的物质 用于鉴定的试剂 实验现象
还原糖 (1)___________ 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2)___________ 紫色
淀粉 碘液 (3)__________
脂肪 (4)___________ 橘黄色
DNA (5)___________ 绿色
RNA (6)___________ 红色
32、根据下列化学简式回答:(5分)
(1)此化合物名称叫 ,生成此化合物的反应叫 ,反应所产生的化学键叫 。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其中_______决定氨基酸的种类。
33.(6分)下面是绿色植物体内ATP与ADP的互换式:
  
ATP ADP+Pi+能量,请回答:
(1)A代表________,P代表________基团,~代表________,Pi代表________。
(2)当反应从左向右进行时,释放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当反应从右向左进行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34.(9分)下图表示保持生活状态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若该细胞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具有的结构有[ ] 、[ ] 。
(2)若图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则不应具有的结构有[ ] 、[ ] 、[ ] 。
(3)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
(4)“动力工厂”是[ ]___________,蛋白质合成车间是[ ]___________。
35.(6分) 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判断的依据是 。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 。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 期。
36.(8分)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H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I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吸收________。
(3)图中B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
(4)图中D物质所含的能量最后贮存到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注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如果是一块石头,我是选择在山野中沉埋一生,还是在市井间喧嚣蒙诟(gòu)?是坚守仁静的心,还是随缘于风尘的侵陵?
B.看似(sī)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却被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观石的喜悦与思
乡的愁怅密密揉和,真有悲喜交集之感。
C.常常碰到一些愤世嫉(jí)俗的文学青年,骂编辑有眼无珠,是势力眼,只会用名
家的稿子,而看轻自己才华横溢的作品。
D.舟首之人峨冠博带,茕(qióng)然而立,他并不觉茫然,若非那场“乌台诗案”,自己又岂能从云谲波诡的党争中全身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近日,地产分析人士孙田告诉记者,在房地产调控下,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市场成交持续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也明显锐减。
B.经主办方介绍,此次的“好书评选”经过了严格而公平的程序,同时融合了凤凰媒体一以贯之的全球视野、媒体责任与人文情怀。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形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D.2011年底,《收获》杂志新推史铁生绝笔,作品显示,尽管当时史铁生身体已每况愈下,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娴熟的技巧和厚重的功力。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媒体功能的扩大和互联网优势的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B.有国外媒体评论,中国是从利比亚接返国民的国家中相关工作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启动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C.湖南省2011年首场人才招聘会有150家单位参与,招聘会提供了超过4000多个岗位,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制造业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D.强台风袭击这座日本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它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
, , , ,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①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②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
⑧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⑤后来贵旅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⑥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A.④①③②⑤⑥ B.③④①②⑤⑥ C.③②④①⑥⑤ D.④③⑤①⑥②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选择题9分,3个小题;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与孙司封书(曾巩)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 已:过分
B.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 略:掠取,掠夺
C.度珙终不可得意 得意:得志忘形
D.固不可不旌 旌:表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书告者七 家叔以舍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则邑之祸必不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其事未白于天下 赏善而罚恶
D.又为世所侵蔽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7.下列给文中画横波浪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B.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C.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D.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8.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指出了哪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3分)
(2)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3分)
(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请问两词分别描写出了什么时候的荷花?(2分)
答:
(2)词中的主人公有何不同?两词分别借荷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感情 结合词作内容,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 。 (杜甫《蜀相》)
(2)云青青兮欲雨, 。 ,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功能
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主要指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让人们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大众在消费、使用、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时,受到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等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在许多国家,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维护政党主张、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权威等方面。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功能。失去了娱乐功能,文化产品不够喜闻乐见、丰富多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教育功能,文化产业就没有精神和价值支撑,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坚持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既着眼于满足受众需求,又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把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应注意,文化产业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而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应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增强文化企业的责任意识,纠正一些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努力推出更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既追求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市场就没有文化产业。如果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经济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既遵循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又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努力创作和生产更多既体现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并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品和产品。
既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又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但要把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业优势,必须充分把握现代受众的接受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转换,形成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民族特色鲜明、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选自《人民日报》)
12.下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但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大众口味,“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盛行。
B.文化产业主要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让人们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促进民族团结来实现它的娱乐功能。
C.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受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大众在消费、使用、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时,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等问题上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这便是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经济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也就
无从谈起,因而没有市场就没有文化产业。
B.遵循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就会影响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让文化产品不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念。
C.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坚持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D.抓住受众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转换,会深受市场欢迎。
14.简要谈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功能问题,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诗 化 人 生
王兆胜
①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②天上的月亮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③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虽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心”累与否。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④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将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⑤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比如苏东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床柱上还长了许多白蚁。要什么没什么。六十岁的老人,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了《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了《东坡志林》,考定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⑥当有了诗心,人们也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其实,这种更替与人生何异?生命在自然与死亡韵律的和谐上实际上具有一样的节奏。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诗,一首有着成长和死亡韵律的和谐诗。通过“诗心”,在发现天地和人生蕴涵的诗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新境界:人生就是一个进程,天地都有生死、悲欢,而渺小的人还有什么困惑和滞碍呢?
⑦通过诗心,人们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那么,个体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大。比如,看到一树绿叶,我们不要对其熟视无睹,而应该用诗心去体会。当你的诗心与绿叶的生命接通,那么,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会顺着树叶的脉络汩汩流出,直流入你的身心之中。可以设想,在与大自然接通时,人不仅进行了生命充电,同时也在进行精神充电。
⑧诗心就如同和煦的阳光,他不仅能消融冰雪,还可以驱尽黑暗,使人生如明媚的春日,其乐融融。
15.“诗化人生”的关键是要有一颗诗心,根据文意概括“诗心”所包含的内容。(4分)
16.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生为什么要有一颗“诗心”?请分点作答。(4分)
17.你认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得对吗?请你结合这句话含义的理解简要陈述理由。
(6分)
18.细读第⑥、⑦两段文字,另外再举两例,具体阐释你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得到的新感悟。(8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点,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1)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教育观 (3分)
答:
(2)请你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00字左右)(6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据新华网转载《新闻晨报》报道,目前,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F1”等,改说赛事中文全称。此外,“GDP”、“WT0”、“CPI“等词也进入“整顿”范围。
材料二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0、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的要求,你有何看法 请阐述理由。
(100字左右)(6分)
答:
七、作文(60分)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上述材料是古人论述“为学”的经典说法,你能从中产生怎样的感悟?请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联系实际,提取材料中一个词或两个词作为关键词,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5、C(得意,听取意见)
6、D
7、B
参考译文如下:
皇祜三年,司户孔宗旦策算到侬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陈珙没有听从,宗旦劝说不止。陈珙怒斥他:“司户发疯了吗?”皇祜四年,侬智高越过了横山寨,掠取了寨里人,凭借寨中的仓库赈济百姓。宗旦又告诫说:“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御啊!”陈珙又不听从。宗旦对陈珙,书面告诫共有七次,口头告诫多得数不清楚。宗旦估计陈珙终究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难,说:“我有官职在身,不能离去,我的亲人不必要与我一起死在这里。”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侬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将士都响应他。宗旦仍然奋力守住南门,并写信向邻近州县讨救兵,想抵挡侬智高。城破,侬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兴,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贼!你现在马上就要死了,我岂能受此污辱!”骂不住口。侬智高思量终究不能降服他,就杀了他。
当初,假如宗旦的话不被废弃,那么邕州的战祸就一定不会发生;发生了战祸而我方有所防备,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事。即使只有这一点好处,原已不可不加以表彰,何况他临死时气节如此之崇高!然而他的事迹却未能大白于天下。最近见到朝廷优宠封赠对南方用兵以来尽节死难的臣子的名单,宗旦却独独不在其中。
即使宗旦当初不讲一句话,仅仅贼兵到来时能宁死不离职守,本已不可不给予奖赏。因为在事先作好防备,保全城池,保护人民,应该是陈珙的责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现在随意地判定他与陈珙同罪,既忘记了他的忠言,又辜负了他的高节。治理天下的人,本应赏善罚恶;作为君子,则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乐于成全他人的好事。难道应当像现在这样处置吗?至于南方的战争,最终发展到了失陷十余州,军队覆没,将吏被杀,人民丧命,国家耗尽财力的地步,不是因为事发之前没有迹象,祸起突然无法应付。内外上下的官吏在战祸将起之时没有不知道的,但他们有的隐瞒不说,有的疏忽无备,苟且偷安,互相推诿,发展到了无法抵御的地步。有一个事先敢说的,又被世人欺蒙埋没,让他与罪人受同样的惩罚,对于天下大事,难道还有谁肯说呢!
听说宗旦不单单写信告诫陈珙,凡是当时在广东西路任转运使的,宗旦都一一告诫过他们。现在,他们既没有听取宗旦的话,又害怕因此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曾经告诫过我”了。对于治理天下的人来说,即使万事已经整治好了,天下已经安定,尚且必须力开言路,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何况天下的事情,可忧虑的还很多,而当前的弊病,没有比人们不能说话和不肯说话,有的甚至不敢说话更大的了。这样看来,宗旦的事迹,怎么可以不急切地让天下人看到和听到,表彰赞扬他,来震动当世呢!
10、(1)夏季,上午/暮春,夜晚。
(2)男主人公,即作者/女主人公,作者虚构的形象。(2分)思乡之情/相思之情。(3分,结合词作内容作了赏析才能给满分。 )
13.B(二者是可以统一兼顾的,不是绝对对立的。)
14.①如果片面强调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文化产业就有可能陷入“三俗”,就会失去精神内涵,成为没有根基的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文化产业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
②如果片面强调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文化产业就有可能成为刻扳的教条,让观众失去兴趣,从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 (每点3分,大致意思相同便可。)
18.示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自然之理;其实,四季之中,我们种下的何尝不是希望?滋长的何尝不是热情?收获的何尝不是喜悦?深藏的何尝不是幸福?(还可以对大自然的植物,动物进行感悟。本题答案是开放的,可多角度多层面回答,只要符合文意和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19.(1)(3分)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师生之间和谐相处)
(2)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融洽,主要是其中的情感因素。一个老师如果能用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让学生畅所欲言,大家彼此真诚相待,就一定能够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样感情笃厚。(3分)
20.(1)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3分)
(2)【示例一】要求央视等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语大概是为了捍卫汉语的纯洁,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首先这种做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大国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也应该对自己的独立文化和本国人民的认识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其次,当前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合理利用外文缩略语,既有利于日常交流,也有利于文化传播;再次,语言是活的,它应该在碰撞和兼收并蓄中求得发展。(答案合乎要求便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支持屏蔽外文缩略词。近几年,外文缩略词真的是泛滥成灾了,浏览各类媒体,CPI、APEC、MP3等外文缩略词无不充斥其间。尽管说现在社会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了,许多人能看得懂这些缩略词,但这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民族语言使用规范、关乎民族语言纯洁性的问题。(答案合乎要求便可,酌情给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1.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有(  )
①太阳、月球 ②呈云雾状的蟹状星云 ③航天飞机、“吉林一号”陨石 ④哈雷彗星、流星体 ⑤待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 小行星带位于(  )
A. 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B. 土星轨道与天王星轨道之间
C. 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D. 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 与地球上出现生物无关的条件是(  )
A.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 地球的体积和大小适中
C. 地球只有一颗卫星        D. 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
4. 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 )
A. 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B. 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
C. 太阳活动产生地震 D. 太阳活动影响气候,使气候发生改变
5.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A. 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 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量不来自它
D. 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6. 某人的生日是9月9日,他想在一年内连续过两个生日,下列做法能实现他的愿望的是( )
A. 在东十二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
B. 在西十二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
C. 在西十二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
D. 在东十二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
7. 我国一艘考察船在赤道附近航行,正午时,船员收听到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放早6时的新闻节目,这艘船位于( )
A. 东二区 B. 东经30°
C. 西经150° D. 东十区
8. 3月21日这一天,与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基本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0.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氧
B. 大气圈中对航天飞行非常有利的层次是对流层
C. 水圈中的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
D. 生物圈是单独占有空间的层次
11.图中①②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 ( )
A.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B.①岩石圈;②上地幔顶部;③地壳;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核; D.①地球内部圈层;②地幔;③软流层
12.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3. 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下图,回答。
16. “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 角峰 B. “U”型谷 C. 峰林 D. 风蚀蘑菇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17-18题。
17.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8.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2008年7月3日,美国科学家发射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2009年1月第一次飞掠水星所得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在水星表面平原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水星地表除了平原,还存在褶皱、断层等各种地形。据此回答19-20题。
19.水星的火山活动、褶皱、断层的形成,其能源来源于 (  )
A.地球内部 B.太阳辐射
C.水星内部 D.其他天体的引力
20.下列关于水星上“地貌”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 B.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C.水星上没有外力作用 D.全部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二、综合题。(共4小题,总分40分。)
(1)图示区域为     (南、北)半球的示意图。
(2)由A点向北发射的导弹在未射偏情况下向     (东或西)偏。
若沿A→B方向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        。
(3)图中C、D、E、F、G、H六点中,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
自转角速度相同的点是      ;
自转线速度相同的点是         。
(4)A、F、E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5)此时为北半球的 (节气)。
(6)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
2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2′×10=20′)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5)寻找石油和天然气,①②③④处的地质构造中 较合适。
(6)③构造形成的块状山地在我国代表性的有 等风景名山。
2012年上学期慈利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地 理(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A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B C C D C B
22.
(1) 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外力作用 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2) 绘图略 (3) AC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一种物质里分散着另一种物质的液体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3.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4.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5.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其中盛放剧毒药品的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是( )。
6.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
C.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D.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8.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最大的是( )。
A、10mL0.1mol/L的AlCl3溶液 B、20mL0.1mol/LCaCl2溶液
C、30mL0.2mol/L的KCl溶液 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
9.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10.容量瓶是用来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 )。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11.下列有关0.1 mol·L-1 NaOH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L该溶液中含有NaOH 40g
B.100 mL该溶液中含有OH- 0.01mol
C.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所取出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
D.在1 L水中溶解4g NaOH即可配制得0.1 mol·L-1 NaOH溶液
1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具有丁达尔现象 ④不能透过半透膜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止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
13.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丁达尔效应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O2 B.BaSO4 C.Zn D、食盐水
15.能用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硝酸
C.醋酸和氢氧化钾 D.氢氧化钠和硫酸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
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 +Cu2+ = Cu +Fe2+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 = Mg2+ +2H2O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 + 2H+ = CO2↑ + H2O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O32-、Ba2、OH B. Cu2、Na、NO3-、SO42-
C.Na、K、Cl-、HCO3- D. K、Na、NO3-、Cl-
1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H2+Cl2=2HCl B.2KMnO4 K2MnO4+MnO2+O2↑
C.NH4HCO3 NH3↑+CO2↑+H2O D、Zn+H2SO4==H2↑+ZnSO4
1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 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0.已知 2Fe3+ +2I- =2Fe2+ +I2  2Fe2+ +Cl2 =2Fe3+ +2Cl-
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Cl->Fe2+>I-   B. Fe2+>I->Cl-
C.I->Fe2+>Cl- D.Fe2+>Cl->I-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每空4分)
21.下列2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以上每组物质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 ; B ;
22.在下列反应中:
A. 2F2+2H2O=4HF+O2 B. 2Na+2H2O=2NaOH+H2↑
C. CaO+H2O=Ca(OH)2 D.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 ,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2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 + 8HNO3 3Cu(NO3)2 + 2NO↑+ 4H2O

⑴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⑵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 。
慈利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化 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B B C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B D B A C A C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每空4分)
21. A CO2 ; B Cu ;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Info.aspx InfoID=8535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大小地震。新华网雅加达12月13日电印度尼西亚中部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13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
2.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 “有一种女人叫凤姐,有一种男人叫犀利哥,有一种女孩叫小悦悦,有一种父亲叫李刚。”、“囧”、“织围脖”…… 2011年不少红遍网络的热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热词的出现体现着(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真理与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5.电影《山楂树之恋》总票房破亿元,创近十几年来中国文艺片票房新高。这是中国文化充满活力、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证明。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  )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C.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
A、历史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者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回答7--8题。
7.材料表明( )
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是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
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8.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对“美人鱼”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美人鱼”的反映
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9.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了(  )
A.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分析形势时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决定作用
11.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说,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之所以注重创新,其哲学依据在于(  )
①创新既要立足实践,又要尊重权威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④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②③
12.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 、相对主义(诡辩论)、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诡辩论)、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13.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右边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精神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B. 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15.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 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 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 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  )
A. 抓住主要矛盾 B. 树立创新意识
C. 注重量的积累 D.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18. 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三网融合”,在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文化和信息两个产业的融合必将产生“1+1>2”的效果。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和状态起决定作用
D.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19.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沿袭多年的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在当前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2011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困难和矛盾。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这启示我们(  )
A. 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 要坚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1. 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国内诸多因素,主要是弊大于利。因而,我国当前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思想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④要正确对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2. 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主要体现了(  )
A.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
B. 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要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C. 矛盾都有特殊性,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
D. 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3.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说明(  )
A. 否定一切是发展的前提 B.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24.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 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辩证否定,即“扬弃”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四个大题,总分50分)
26、材料一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10年夏季,洪水、地质灾害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击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9分)
28.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10分)
29.我国通过行政区域规划调整,扩大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某校高二·一班的学生就此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 近两三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材料二 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是2010年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加强指导,完善政策,做好宣传,解决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及时领到基础养老金,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与其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或政策之间的衔接。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让参保农民方便、放心。要本着一切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决杜绝产生新的腐败。
(1)请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合理性。(12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9分)一、选择题(40分)
1、设函数为可导函数,且满足则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 ( )
、 、 、 、
2、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则( )
、 、 、 、
3、已知函数(为常数)在[-2,2]上有最大值3,那么此函数在[-2,2]上的最小值为( )
.-37 B.-29 .-5 .-11
4、函数在区间[0,]上的值域为( )
.[ ,] . (,) . [1,] . (1,)
5、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
6、由抛物线,直线及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
. .1 . .
7、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
8、设函数,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 、 、 、
二、填空题(35分)
9、与直线平行的抛物线的切线方程为 。
10、,若则=
11、函数则
12、从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区域内任取一个点M()则点M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13、已知且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的最大值为 。
14、已知函数在R上可导,若函数,则= 。
15、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
①是增函数 ②是减函数无极值
③的单调增区间为()和()单调减区间为(0,2)
④是极大值是极小值。
三、解答题(75分)
17、已知向量若函数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12分)
18、(12分)某分公司经销某种品牌的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3元,并且每件产品需向总公司交元的管理费,预计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为元时,一年的销售量为万件
①求分公司一年的利润(万元)与每件产品的售价为元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件产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分公司一年的利润最大?并求出的最大值
19、(13分)已知
①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②求证:在区间上,函数的图象在函数的图象的下方
20、(13分)已知函数。
①求的单调区间;
②若在处取得极值,直线与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21、(13分)已知函数
①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②设,如果过点可作曲线的三条切线
证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