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第5课时 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实验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岩石、沙和黏土;班级记录表、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①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②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③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④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⑤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我们找到的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与其来源地有什么关联? (2)我们是用那些感官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又使用了什么工具和方法? (3)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主要有哪些区别?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眼看: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 鼻闻:黏土有气味。 手触摸: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腻。 团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涂痕: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2.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板书设计】 岩石、沙和黏土 1.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 2.眼看: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 鼻闻:黏土有气味。 手触摸: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腻。 团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涂痕: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