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中考历史专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热点材料:“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10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成为当代中国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在无数次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传承红船精神,践行党和先辈赋予的神圣使命,弘扬中华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中华民族更是紧随党中央周围,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群策群力,汇聚磅礴之力,共同复兴中华民族。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国的蓬勃发展,所作出的优异成绩回答了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领航向前的不竭动力,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命题分析: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精神财富进行挖掘和整理,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全面探讨党的自身建设的丰富内容,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成为学术理论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必将成为中考命题的高频考点。特别是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探索之路、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政策调整、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迁、多重视角审视人民解放战争等。在2021中考一定必须重视。知识链接主题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921-1949):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一)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1921—1923年):新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1)、中国共产党“一大”背景:①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使工人阶级壮大;②实践基础:五四运动的实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③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④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⑤共产国际的帮助。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923年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概况: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3)中共“三大”(1923年):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新的局面,新的群众基础(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高潮: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新的道路,成熟的领导(1)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1927年,“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3)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4)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革命转危为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长征完成。(5)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新的策略,民族的觉醒(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4)中共七大:①时间: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②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③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革命的最后胜利(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①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②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推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今天):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成就与教训并存。(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3)经济上:“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4)文化上: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使文艺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全面建设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但“文革”开始后,教育战线一片混乱。科技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至今),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科教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政治外交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思想科教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命题方向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1.武装斗争(军队建设)(1)国民革命期间①从黄埔学生到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许多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骨干。②血的教训使党从中认识到建立独立武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精辟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2)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3)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军队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贡献。(4)军队改编:“八一三”事变后,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两支军队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组成了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①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②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③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部,中国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统一战线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3)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3.党的建设(1)思想理论建设①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学说: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党风建设①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命题方向二】“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原因结合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比较中国和苏联、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异同。(1)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②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③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④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2)原因①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途径才能改变。②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③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3)异同点①中苏:我国“一五”和苏联“一五”“二五”的相同点是都重点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我国“一五”只是工业化的起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了工业化。②中西:西方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和中、苏不同的是,西方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命题方向三】中共的外交政策及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外交成就: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开后)9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港澳回归②中俄关系正常化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1世纪的外交成就(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表现):①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②2001年加入WTO;④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3、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1.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探索中走向正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民主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的纲领脱离了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从工人运动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问题: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6.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