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电 路 第4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研究电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电。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电流中断。 3.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1)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 一、亲历过程,主动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二、有效指导,规范检测。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渐排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 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