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有关“最可爱的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表人物有邱少云、黄继光
B.他们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C.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D.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贷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3.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4.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如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6. 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D.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7.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8.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9.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孙中山
10.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11. 邓小平强调,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为此,我国采取的对策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12. 2013年10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9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年均增速12.7%。经济发展使西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宗教信仰的废除
④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周恩来对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高度概括
B.大陆和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14.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15. 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峰会——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会议在印尼首都举行。关于万隆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各国毫无分歧 B.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
C.会议在中国召开 D.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旗帜飘扬】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8.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1954年,中国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共同倡导___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在哪个国家举行的?周恩来在这个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三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四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
材料五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也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
(4)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我国外交上哪一个重大事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DB 6-10ABBAC 11-15ABCBD
二、非选择题
16. (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
(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从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17. (1)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有力武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人物:邓小平。
(3)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适应中国国情的道路)。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5)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6)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8.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
(3)由敌对转向缓和,正常化;尼克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