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红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以下歌词出自中国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
C.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2.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
3.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抗美援朝”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抗美援朝的(? ??)
A目的???????? B开始时间
C结束时间???? D结果
4. 小张是新华社的记者,土地改革后,他到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原来的地主一无所有,生活艰难
C.赤贫的农民也住上房屋,有了自己的耕牛
D.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5.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
A.有地的富农
B.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C.有劳动能力的领导人
D.无地的工人
6.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7. 2011年,中国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8.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特别体现在哪些行业( )
A.工业和农业
B.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D.手工业和农业
9.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0. 从2001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2. 下列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13.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山东临沂某校打算举办一期“图片凝固历史”的展览,下图是窦艳萍同学提供的一幅图片,该图片反映了我国某行业的公私合营情况,你知道它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5.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 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文件的主要内容。图二的运动是在什么时间结束的?
(2)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的关系。
(3)依据材料二,总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5)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BCBB 6-10ABBDA 11-15CBBCC
二. 非选择题
16.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朝鲜停战协定》; 彭德怀
(3) 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17. (1)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时间:1952年底。
(2)关系: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它的指导下,从1950年冬起,全国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 (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时期。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言之有理即可)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5)党一贯重视农村问题,关心农民生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