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84年12月19日,《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运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______________”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横线处应该填入( )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2. “一国两制”出台的历史背景包括( ) ①历史原因造成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存在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不断发展的中国已经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实力 ④由于历史原因,三地的情况比较复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3.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 A.强调了香港、澳门的经济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D.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意义 4.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5. 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构想的高明 C.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6.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7. 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B.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C.两岸全面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D.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8.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 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 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经济特区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11.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2. 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旅游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大力拥护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3.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三不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 14. 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1—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两岸实现“三通” C.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15.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了( ) 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D.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世界各国人民人心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这两个地区主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材料二 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年来,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预计到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历年累计人次将达到台湾总人口数2300万的两倍以上,即超过46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将达到160万人次。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一应填写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材料二中的哪些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 18.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CAA 6-10BADAC 11-15BBCAD 二、非选择题 16. (1)邓小平。 (2)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三反映的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各方所接受等。 17. (1)和平方式;通邮 (2)海峡两岸的交流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宽,且逐渐频繁。 用台湾赴大陆和大陆赴台湾的人数的变化可以表明以上趋势的发展。 (3)有利因素:港澳回归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8. (1)1951年。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2) “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①祖国大陆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