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
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反对个人崇拜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作出的决策对日后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  )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
B.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 “文革”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党籍,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彭德怀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这次会议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决策是( )
A.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D.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7. 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8.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 盐城张老汉是个普通农民,1978年以后他所种的粮食可以这样分配( )
A .全部上交国家
B .一半交给国家,一半自己支配
C .全部自己支配
D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1.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引进外国先进文化
B.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C.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D.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12.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造成最高增长点的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B. 入世后带来的经济发展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3. 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把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14.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5.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倾听历史声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
【见证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三 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的错误方针。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有什么重大影响。
17.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百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救亡图存道路上进行了哪三次有益的探索?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的内容以及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各是什么?
(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在他领导下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材料二
(1)“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西方列强在1900年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材料二中的历史情景绘画指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请说出这个历史事件的名称。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以中国何处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AB 6-10BCCDD 11-15BAAAC
二、非选择题
16. (1)方针:“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的继续。
(2)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3)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4)有利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改革开放环境;有利于进行经济建设;等等。
17.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邓小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18. (1)1840年-1949年是属于中国近代史时期,其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道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才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00年爆发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1919年五四运动。
(3)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4)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才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5)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海浦东开放,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