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党和中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 )
A.土地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大改造” D.生产改革
2.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南宁民族广场举行。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共同发展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
3. 河北省有6个自治县,它们的设置依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4.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州、自治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大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6. 下面的资料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不能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完全自治
C.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
7. 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西藏的重视。下列措施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8.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主要表达的是(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 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和睦共处的秘诀在于(  )
A.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各不相同
C.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
D.各民族相互尊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10. 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1.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如图所示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 朋友遍天下 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科教兴国 D.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2.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 ( )
A.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中共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界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适用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
B.表明少数民族依法享有自主处理本民族内部一切事务的权利
C.表明民族自治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
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15. 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在古代,我国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对西藏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也为西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请回答:
(1)列举清朝政府加强管理西藏地区的史实两例。
(2)1951年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解放?西藏的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3)建国后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管理制度?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_____________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决定实行什么战略?
(3)材料三中的横线处指的是哪一个重要工程。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我国提供了哪些有力保障。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材料二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材料一中“A”指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通过哪一法律文件被确定下来?该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BB 6-10CCDDA 11-15BCBCD
二、非选择题
16. (1) A.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B.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C.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时,由驻藏大臣督办。
(2) 和平解放;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使两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战略:西部大开发。
(3)青藏铁路。保障:法律保障与制度保障;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经济投资。(任答两点即可)
18.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援助少数民族地区。
(4)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