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学情调查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学情调查试题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睾丸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分离→复制→分裂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3.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4.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C.③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5.下列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体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6.在下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
7.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细胞的比是
A.1:1:2:4 B.1:1:1:2
C.1:1:2:2 D.1:1:1:3
8.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10.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D.染色体复制
11.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的着丝点数和四分体数分别为
A.6和12 B.6和3 C.12和6 D.12和12
12.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下列哪一项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A.初级精母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
C.精原细胞 D.体细胞
13.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14.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5.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⑤
16.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的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17.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
C.自由组合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18.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非姐妹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0.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是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3.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 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③运用统计学方法 ④实验工具较先进,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雌雄配子的分离 D.同源染色体分离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6.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27.基因的分离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29.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0.隐性性状的特点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体 B.隐性性状的个体都可以稳定遗传
C.隐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D.隐性性状隐藏在体内不能表现出来
31.在遗传学上,把在杂种后代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 B.性状分离 C.相对性状 D.分离规律
32.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33.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交配的公牛是
A.黑色杂合子 B.黑色纯合子 C.红色杂合子 D.红色纯合子
3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35. 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6.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 分裂 期,此时有
四分体_________个。
(2)此细胞有染色体 条,DNA分子_______个。
(3)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
37.下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2)图中时期Ⅱ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 。
(3)从图中可以推知,该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在图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Ⅲ的细胞名称是 。
38.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各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有染色单体的是 。
⑵②图处于 分裂 期。
⑶处于④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 。
⑷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39.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母本是 。
(2)操作①叫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应注意,时间上 ;操作②叫 ,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 。
40.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基因型为B或b),下表是番茄的果形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果 长果
一 圆果 × 长果 105 112
二 圆果 × 长果 207 0
三 圆果 × 圆果 316 108
四 圆果 × 圆果 268 0
(1)写出一、三组合中各亲本的基因型:
一、 三、
(2)这对相对性状中属显性性状的是 ,判断显性性状的组合是 。
(3)四个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组合。
(4)第三组合的F1圆果中纯合子占 。
高一生物三月份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5ADDDD 6-10BDCBC 11-15BBCCC
16-20BABDC 21-25CCCBB 26-30BCBBB 31-35BCDBD
36.减数分裂第一次 前 2 4 8 0
37.(1)染色体(数量) DNA分子(数量)(2)1:2(3)2n (4)Ⅰ、Ⅱ(缺一不给分) 次级精母细胞
合子
配子
生物体


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哺b 育 纤qiàn绳 飞流急湍tuān 茕茕qióng孑立
B.攻讦jí   通衢qú 伤痕累累lěi 冠guān冕堂皇
C.烙lào印 尴gān尬 残羹冷炙zhì 载zǎi舟覆舟
D.荒冢zhǒng 窒shì息 命途多舛chuǎn 情感慰藉jiè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美轮美奂的描画。
B.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C.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当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D.十月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共度国庆佳节。
4.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动词,拿出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动词,发动
③发其志士之悲哉 动词,抒发
B.当
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介词,在……的时候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动词,掌握
③然五人之当刑也 动词,判罪
C.于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介词,向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介词,在
③不能容于远近 介词,跟
D.以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连词,表目的关系,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词,用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把,将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谁为哀者
www.
w.w.w.k.s.5.u.c.o.m
www.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赵奢既已遣秦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兵去邯郸三十里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乃卷甲而趋之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3分) ( )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国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 , ,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五人墓碑记》)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
(4)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节选)》)
(5)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篇》)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秋天,到处是红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树叶。但它也使人微微感到,一些树木因生育过多而露出来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一明一灭。
人间的眼前近景,使人忘记了天宇的寥廓啊!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么?你看它比荡漾在涟漪的水上面的睡莲如何?
平生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但在我的脑子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春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还有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笛声……
——祖国山川颂(节选)
文段二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 肖邦故园(节选)
12.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景物描写的内容,简要概括各自四季景物特点。(8分)
(1)《祖国山川颂》
春天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2)《肖邦故园》
春天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13.“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请结合文中描写的四季景物特点,看看景物是如何与音乐般配的。(8分)
答:
   
  
   
14.《祖国山川颂》中写道“春天,春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作者这样写,你认为有什么好处,请简述。(4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15—18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小节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抛来:
(2)抛给: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句话的内涵。(4分)
答:
17、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的内涵。(4分)
答:
18、第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人和另外1000名中低收入者以及穷人中做了以“幸福指数”为专题的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1个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最后,统计结果显示,流浪汉的幸福指数为2.9,超级富翁为5.8。有专家对居住在寒冷的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和生活在简陋肮脏草棚里的肯尼亚游牧民族马赛人也做了类似调查,结果他们的幸福指数都是5.8。
  请你以“幸福”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必须写成记叙文。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 B 攻讦jié C.载zài舟覆舟  D.窒zhì息
2.B “美轮美奂”改为“叹为观止”;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的学子,是一个集体概念,用于指单个人是不可以的;“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是不合适的。
3.A  B“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C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D结构混乱,“共度国庆佳节”应另起一句话,前面加上“与他们”。
4.A.(B③“面对”,C③“被”,D②“凭……身份”)
5.C.(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直接用“被”表示被动,例句用“于”表示被动。A,判断句,B,反问句,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6.C 7. D 8.D (9分)
(二)9.翻译(10分)
三、古诗歌鉴赏(10分)
10.(10分)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5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2)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
(4)哀民生之多艰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每空1分,有误则不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20分)
12.(1)《祖国山川颂》春天:疏淡朦胧,青翠无边。夏天:自然纯朴,欢欣热烈。秋天:硕果累累,色彩斑斓。冬天:冰清玉洁,无比娇艳。(2)《肖邦故园》春天:娇嫩温柔,轻盈明丽。夏天:成熟清丽,馥郁悠扬。秋天:欢快喜悦,忧伤郁闷。冬天:纯白空旷,静寂孤独。(8分)
13.(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比如速奏;(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比如船歌,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郁闷(或忧伤的)的曲子,比如奏鸣曲;(4)冬天的肖邦之家虽然静寂,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只有肖邦的音乐长存。(8分)
14.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猛涨,桥孔变小的情形。这样写,不仅形象鲜明,活泼可爱,而且更能引人联想,让人想到了春姑娘的笑靥,想到了儿童纯真灿烂的笑,凸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4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7、指拿来主义者应该要积极动脑思考,识别精华与糟粕,独立自主地加以选择。(4分)
18、运用了类比论证,对国民党的“送去主义”进行辛辣的讽刺,指出其行为的可笑及将导致的严重后果。(6分)
19.参考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
此题很宽泛,容易入题,但又不容易写深,关键在于见解的深刻和感悟的细腻丰富。没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就很难写得深,很难标新立异;同样,没有丰富细腻的感悟,就不能体验到蕴藏在生活之中的种种幸福。
其次,关于幸福的理解是构思为文的逻辑出发点,要善于从课本中学到的经典文章里挖掘素材,并进而联想到关于幸福的名言名句名篇,以及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这样思路就开阔多了,材料也就丰富得多了。
语言表达要在规范、连贯、得体的基础上有所追求,注意句式的灵活多样,注意修辞格的灵活调遣。
幸福
从家到学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让人心里溢满一串串感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的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时不时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顾客:“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他们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没合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一串串滑落,不一会儿,校门口涌出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美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站起来,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一个简易修车棚里,老师傅与顾客正为几毛钱的修车费推来让去……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傍晚的阳光洒满东湖,湖水澄澈,人们三三两两,围绕在湖边,席地而坐,促膝而谈,说着东家长李家短,说着一天里可恼可喜的事儿,笑容绽开在脸上,满意堆在了眉梢……
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苍天寻找幸福,因为你从不去留意身边的生活场景。路过幸福,让我们感到人生的快乐;寻觅幸福,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
朋友,当你走在路上时,请放慢你的脚步,敞开你的胸怀,睁大你的眼睛,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点评】: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用散文诗的手法撷取了一组组“短镜头”,串成了幸福的珠链,晶莹剔透,耀人眼目。“冰糖葫芦式”的结构运用得恰到好处,同时又是排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精妙之处,关键在于作者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故能信手拈来生活的珍珠,为幸福做出了生动具体的阐释。“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只有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作文的仓库就总是丰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第Ⅰ卷(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民主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里“一定范围”是指 ( )
A. 全体公民 B. 统治阶级 C.全体人民 D.全体选民
2.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是指( )
A.选举一切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B.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C.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D.依法投票的权利
3.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
A.广泛性 B.阶级性
C.平等性 D.真实性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5.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因此,我们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需要学习和懂得政治知识
③要重视政治生活实践 ④把权利与义务完全统一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04年12月15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就陈水扁当局进来频抛“台独”分裂言论发表讲话。李维一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抛出“台独”分裂言论,戳穿了他自己所谓的促进两岸和平、缓和两岸关系的伪装,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坐视不理。据此回答6~7题
6.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看,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属于( )
A.享受政治权利 B. 享受公民权利
C. 履行政治义务 D.权利与义务统一
7.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 )
①专政的职能 ②维护国家统一的职能 ③保障人民民主权利④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8.在我国,公民之所以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是因为 ( )
A. 只有既享有广泛的权利,又充分履行义务,就能依法治国
B. 权利和义务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下列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在我国,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C.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性义务,体现了公民的主人翁地位
D.它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0.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台独”分裂势力没有放弃“台独”图谋,没有停止“台独”活动。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 )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 ④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8年10月13日,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因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他人钱财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被法院一审判处死缓。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 )
A.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D.民主与专政不可分的原则
12.刘志华被判处死缓,主要是因为他( )
①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③没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没有看到应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08年9月18日《江南时报》报道,连云港市赣榆县城西镇在大接访活动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并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之所以要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是因为( )
①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公民应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有的中学生认为:“政治是大人、政府官员的事,政治与我无关,参与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 )
①是错误的,政治生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是错误的,说明该同学缺乏公民的责任感,不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④是错误的,因为中学生都具有选举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09年上海市政府实施项目网上征集市民意见于2008年9月28日正式启动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我国公民( )
A.具有批评监督义务
B.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C.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D.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16.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 )
①增强责任感,自觉地投入政治生活之中 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③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胡锦涛指出,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国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D.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8.2008年4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代大学生要充分发挥青年骨干的作用,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积极促进者。这是因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 )
①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公民参加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④各民族人民平等参加管理国家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割裂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认为法律与自由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0.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污染排放,从2008年10月11日起,北京市机动车开始试行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交通管理新措施。这一措施实施后,北京市民能够顾大局、识大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这表明,北京市民坚持了( )
A.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了权利
B.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贡献和索取的统一,为个人和集体创造了物质财富
D.自由和纪律的统一,把纪律放在首位
21.漫画警示我们(  )
①应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公众参与热情 ②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予以公示 ③应真正使公众能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避免流于形式 ④应真正做到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行近10年来,我国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村民自治已成为村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据此回答22~24题。
22.近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这表明(  )
①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②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 ③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目前,我国96%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91%的农村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这样做(  )
A.体现了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说明我国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C.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D.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4.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小张通过电子邮件向其反映了自己的意见。这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25.2010年11月11日河北省在北京召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启动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方案的意见征集。这说明(  )
A.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我国公民崇尚民主与法制
C.我国公民可以参与民主监督 D.我国公民可以参与决策的形成
26.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27.某市多名农民工建议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 B.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C.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28.2010年6月,《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中有关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规定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专家指出:“总的说来,针对人肉搜索的态度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不要禁止,但要规范。”这一共识体现了(  )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9.某乡通过开展全体村民“直评”村委会成员活动,进一步保障和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体村民“直评”村委会成员有利于(  )
A.规范政府行为,保障村民权益 B.村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C.扩大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 D.我国基层政权进一步完善
30.大学生张某毕业后被一街道社区选为居民委员会主任。上任伊始,遇到私家车随便占道,影响居民出行的难题。他急需帮助,你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  )
A.提请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B.提请交管部门管理决定
C.一家一户劝说 D.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选A,判断错误选B,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3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全民性。
34.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35.政治自由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与标志。
36.我国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3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村民自治可以让村民更好管理国家事务
3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权利平等、义务平等、立法平等。
39.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40.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就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第Ⅱ卷(主观题,30分)
41. 根据下列材料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11年2月1日,《某市人民政府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决策听证试行办法》开始实施。今后,某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征求市民的意见。据此回答: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市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何在 (8分)
材料二、按照市教育局“低碳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某中学倡议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仰望星空,守望家园”活动,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时”。自觉关掉电灯、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以此表达保护我们共同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据供电部门分析,每位市民只需在“地球一小时”期间自觉关掉电灯,即相当于向灾区捐赠1桶容量为18.9升的饮用水。
(2)请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6分)
42.情景一:2012年2月31日前,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作为选举人,小明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小明的妈妈说:“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情景二:2012年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开设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很多网名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无论是诉求表达,还是批评建议,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地总结、分析。
情景三 :小王同学因为家中拆迁问题对当地政府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准备在网上发帖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小明“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6分)
   
   
(2)如果要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负责的?(4分)
   
   
(3)情景三中,如果请你找小王同学谈心,请列出谈话的要点。(6分)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年级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41、(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渠道。(4分)
②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4分)
42、(1)不同意。(1分)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认真参与选举,这样才能选出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人。(5分)
(2)对政府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只有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正确的行使。(4分)
(3)①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说明公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②从公民必须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的角度,说明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第四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图2 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费。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5、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生活活水平高 高*考*资*源*网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分析表2中的数据,回答6-7题。
表2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某新兴城市1991—1998年人口数量的变化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人) 64.8 68.7 80.2 87.7 91.2 103.4 109.5 114.7
6、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0.94% B、5.9% C、4.75% D、1.2%
7、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原有人口基数小 D、大量人口迁入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①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②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③已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④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⑤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⑥普查统计难度增加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9、今后,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 B、继续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C、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分析表3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
1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发展 C、战争 D、国家政策
14、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拉力的是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 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
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各工经商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美国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政策措施影响的结果 B、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生活水平高
C、南方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 D、南方地区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轻、气候条件好
18、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 B、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
C、居民的膳食结构 D、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
19、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①无限性 ②相对确定性 ③不确定性 ④绝对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人口合理容量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 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大于环境承载力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21题。
2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读图3 “木桶效应 (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22-23题。
22、 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23、如果用a表示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
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读图10,完成24-25题。
24、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5、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27、城市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A、人口素质高低 B、城市用地规模大小
C、人口密度是否合理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8、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29、图5为某城市25年间的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化发展现象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0、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C.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3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33、发达国家目前都处在人口高增长阶段。
34、环境因素是当今世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35、二战以后,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36、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37、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8、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9、通常以城市用地规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40、中国与美国的城市化相比,具有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大题,共30分)。
41、(11分)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②国一般属于 国家,④国一般属于 国家;
从人口增长模式看,②国属于 模式,④国属于 模式。
(2)从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看,②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④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②: ;
④: 、 。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 下降开始,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完成要通过 来实现。
42、(7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国家统计局网站今日公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4.79‰。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 __阶段,阶段名称为__ _ 阶段,其特点表现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填高或低)
(2)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 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 ____。
43、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从三幅图对比来看,上海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
(2)此过程反映了该地区 过程。
(3)上图中,城市在该过程中将日益突出的问题有 、
、 等。
(4)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点,主要有哪些?(每空2分)
① ;
② ;
③ 。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B B A A B A B B
三、综合题:(3大题,共30分)。
41.(每空1分)
(1)发展中 发达
传统型 现代型
(2)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老龄化严重
(3)实行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4)死亡率 出生率下降
42、(每空1分)
(1)四 低增长
低 低 低
(2)非洲 欧洲
图2 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
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示意图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ABC中,a=3,A=30°,B=60°,则b= 。
2.求值: 。
3.已知,则 。
4.已知点A(-1,1),点B(2,y),向量=(1,2),若∥,则实数y= 。
5.已知点A(-1,0),B(1,3),向量=(2k-1,2),若⊥,则实数k= 。
6.已知,,则= 。
7.设平面向量=(1,2),=(-2,y),若,则= 。
8.已知和,如果点在直线上,则= 。
9.函数+1的值域为 。
10.已知,则 。
11.已知向量则 。
12.已知向量,若,则与的夹角为 。
13.若cos(α+β)cos(α-β)=,则cos2α-sin2β= 。
14.化简求值:(tan5°-cot5°)·=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其中15,16,17每题14分,18,19,20每题16分。)
15.已知向量
(1)求和;
(2)为何值时,向量与垂直;
(3)为何值时,向量与平行。
16.已知均为锐角,求的值。
17.已知,,与的夹角为。求:
(1);
(2);
(3)若在中,,求的面积。
18.已知向量,函数f(x)=,x∈[0,π]。
(1)求函数f(x)的最大值;
(2)当函数f(x)取得最大值时,求向量与夹角的大小。
19.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值;
(2)求函数的值域。
20.已知=(2asin2x,a),=(-1,2sinxcosx+1),O为坐标原点,a≠0,设f(x)=·+b,b>a。
(1)若a>0,写出函数y=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π],值域为[2,5],求实数a与b的值。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6.(14分)
解答:由均为锐角,可知
2分
由得
4分
由得
6分
所以
14分
17. (14分)
解答:(1) 2分
5分
(2) 8分
(3)因为,与的夹角为,
所以与的夹角为 10分
所以 14分
18.(16分)
解答:(1)f(x)==-cos2x+sinxcosx 2分
=sin2x-cos2x-=sin-. 4分
∵x∈[0,π],
∴当x=时,f(x)max=1-=. 8分
(2)由(1)知x=,a=,b=, 10分
设向量a与b夹角为α,则cosα===, 14分
∴α=.因此,两向量a与b的夹角为. 16分
19.(16分)
解答:(1)
2分
, 4分
此时 . 6分
(2)
, 8分
,, ,14分
函数的值域为. 16分
20.(16分)
(2)x∈[,π]时,2x+∈[,], 8分
sin∈[-1,] 10分
当a>0时,f(x)∈[-2a+b,a+b]
∴,得, 12分
当a<0时,f(x)∈[a+b,-2a+b]
∴,得 14分
综上知,或 16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3题,每题3分,共6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元素有lH(氕)、2H(氘)、3H(氚)三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H、2H、3H为同素异形体 B.lH、2H、3H互为同位素
C.lH、2H、3H的中子数相同 D.lH、2H、3H为同分异构体
2.某元素二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
A.12 B.14 C.16 D.18
3.某元素原子可用符号表示, 则能确定该元素种类的微粒的数目是( )
A、Z B、A C、A+Z D、A-Z
4.常用于测定动植物标本的年龄。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 B.质子数为14
C.核外电子数为14 D.质量数为14
5. 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6.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容易找到半导体材料的合理位置是 ( )
A.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 B.过渡元素区
C.周期表右上角 D.周期表左下角
7. 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
A.HClO B.PCl5 C.BF3 D.CO2
9. 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
A、HCI B、HBr C、HF D、HI
10.绝大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果质子或中子为某些特定数值,原子核就异常稳定,科学家将这些数值穆为“幻数”,科学家在人造硅同位素1442Si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幻数”,下列有关1442S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442Si原子核内含有1 4个质子 B.1442Si的原子序数为14
C.1442Si的核外电子数为14 D.1442Si原子核内含有42个中子
11.A和B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为A > B B.核外电子数为A > B
C. 原子半径A > B D.离子半径 A- > B2+
1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1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CaCl2 B.Na2O C.H2O D.NH4Cl
15.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16.将下列晶体熔化:氢氧化钠、二氧化硅、氧化钙、四氯化碳,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①共价键 ②离子键 ③分子间作用力,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②③ B.②①②③ C.②③②① D.①①②③
17. 已知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
外电子数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2S与33S是同种核素
C.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D. 互为同分异构体
19.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C.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
20.铍原子比铝原子少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也比铝原子少1,在周期表中铍和铝的位置关系存在有“对角线”关系,“对角线”关系的元素性质存在相似性。下列关于铍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Be能在空气中燃烧 B.BeO熔点较低
C.BeCl2是共价化合物 D.Be(OH)2具有两性
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H<Al<Mg<Na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D.N、O、F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22.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与Z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X、Y、Z分别与氢元素形成氢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是第二周期IVA族元素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X
C.非金属性:X﹥Y﹥Z
D.X、Y、Z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Z>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
C.W的单质是制取盐酸的原料之一
D.X、W的氢化物相遇会产生白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
24、(17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 ⑾ 。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 。
25.(14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特征信息
A 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B 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 其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与B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D 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都有两性,与C同周期
E 与C同周期,原子半径在该周期最小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A、B、C形成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 ;
(3)实验测得DE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则DE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D单质与M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期调查
高二年级 化学答案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
二、非选择题(共31分)
24.(每空1分,共17分)
(1)N;Si;S;Ca (2)K;F;Ar
(3)HClO4;KOH;Al(OH)3,
3 HClO4+ Al(OH)3 = Al( ClO4)3 + 3H2O
HClO4+KOH = KClO4+ H2O
KOH+ Al(OH)3 = KAlO2+2 H2O。
(4)F;K
(5)Na; 可以用它们跟水反应的实验证明:钠跟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强碱;Mg跟沸水才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中强碱 Mg(OH)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II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的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W ww.ks 5u.c om
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Linda’s husband
A. Unfriendly B. Clever C. Quiet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tel. B. In a store C. In a post offic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ew hotel B. A new airport C. A new hospital
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boy
A. He is 4 years old. B. He has a round face. C. He wears a green shirt.
5. What is in the man’s bag
A. Some CDs. B. Some bottles. C. Some books.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和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和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分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和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ere was the job advertised
A. On TV. B. In the magazine. C. In the newspaper.
7. Which job i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A. Interpreter. B. Secretary. C. Teacher.
8. When will the woman come for the interview
A. Next Monday morning. B. Next Monday afternoon. C.Next Tuesday morni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 11题。
9. What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Jim in the past
A. Relatives. B. Classmates. C. Colleagues
10. Where does the man live
A. In San Francisco. B. In New York. C. In Hawaii.
11. What is the woman
A. A film actress. B. An art director. C. A magazine edito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How long was the man’s flight from Beijing to Tokyo
A. About 5 hours. B. About 4 hours. C. About 3 hours.
13.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the man’s flight in Japan
A. Cloudy. B. Snowy C. Rainy
14. What does the man see here
A. Few cars are in the street.
B. Many people are fishing.
C. Many people are walking around the stree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ere does the woman live now
A. In America. B. In Canada. C. In Japan.
16. What language is the woman good at
A. Italian B. French C. Spanish.
17. What does the woman teach in a school
A. Medicine B. English C. Math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om were the early zoos built for
A. Students B. Some rich people C. Kings and queens
19.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arden of Intelligence
A. It was built in Egypt.
B. It was about 3,000 acres.
C. It was named by an emperor.
20. Why did ancient Greeks build Zoos
A. To get fun.
B. To study animal and plant life.
C. To keep some rare animals .w_w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三节,满分65 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In my opinion, what he told us just now about the matter doesn’t make any_______.
A. meaning B. idea C. sense D. point
22. As we have known from the map of the world, this is ______.
A. twice as large an island as that B. twice as larger as that island
C. as twice as that one D. twice as a large island as that
23.The murderer was brought in, with his hands______ behind his back.
A. be tied B. having tied C. to be tied D. tied
24. They haven’t settled the problem of ______ it is necessary for her to take part in “Super Girl”.
A. if B. where C. whether D. that
25.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at present, can you borrow ______ from your friend for the palace ball
A. a jewellery B. some jewelleries
C. a piece of jewelleries D. a piece of jewellery
26. ______ likely ______ we will hand in the paper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Is it; that B. Is it; whether C. Is it; what D. Is it; who
27. John hit_________.
A. him on the head  B. him on his head
C. him in the head   D. him in his head
28. The speaker _______ at the audience and then began to make his speech.
A. glared B. stared C. glanced D. looked
29. The girl was frightened at the sight of a snake and her heart was _______ fast.
A. striking B. hitting C. jumping D. beating
30. I have finished translating a large part of the book, but the rest ______ more difficul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31.She can’t help ______ the house because she’s busy making a cake.
A. to clean B. cleaning C. cleaned D. being cleaned
32.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______ cheaper tailoring than in Hong Kong.
A. a tourist can find B. can a tourist find
C. a tourist will find D. a tourist has found
33. If you go for a long ride in a friend’s car, it’s the custom to offer to ____ some of the expenses.
A. pay B. pay off C. pay for D. pay back
34 His illness ____ the family’s trouble.
A added to B added C added up D adding to
35 The English evening last night proved ______ a great success.
A. be B. being C. to be D. to hav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My family and I decided to try to help the less fortunate at Easter. It was last March .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stayed at home after yet another snowstorm. We got warmly 36 and ran out of the 37 to collect money and canned goods.
Some people 38 their doors violently(粗暴地) in our faces and others told us they already donated (捐赠) at their churches. We still 39 , though. To our 40 , the people who we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generous weren’t the “well-to-do” . They gave little or nothing at all , 41 the poorest gave everything they could 42 . In the first couple of hours, we 43 $60 and during the following three days of going 44 , we collected nearly $1, 000.
We then went to the grocery store and bought rice, potatoes, macaroni (通心粉) and juice. Afterwards we 45 the food and put it into twenty-five colored laundry (洗衣店) baskets, 46 also containing a three-pound ham.
Finally right before the 47, my family and I 48 the delivery (分送). As the people 49 their doors and saw what we had brought, they were extremely 50 . Big smiles on the once-sad faces 51 how happy they truly were. Most of them replied, “Now we can have an Easter 52 .”
This event was very 53 for my family and me. We learned to appreciate all we once took for granted (认为理所当然). We also learned that to achieve a goal, hard work and patience are 54 . I strongly advocate (提倡) that all get 55 some aspect of community service. It surely i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36. A. worn B. had on C. dressed D. put on
37. A. church B. school C. store D. house
38. A. closed B. knocked C. pushed D. hit
39. A. asked B. continued C. insisted D. took
40. A. joy B. taste C. favor D. surprise
41. A. so B. while C. because D. as
42. A. afford B. buy C. find D. lend
43. A. borrowed B. searched C. raised D. picked
44. A. face to face B. hand to mouth
C. door to door D. shoulder to shoulder
45. A. arranged B. froze C. heated D. ate
46. A. which B. that C. each D. they
47. A. week B. holiday C. beginning D. end
48. A. got B . made C. brought D. planned
49. A. shut B. cleaned C. left D. opened
50. A. delighted B. silly C. kind D. friendly
51. A. appeared B. showed C. looked D. found
52. A. dinner B. time C. party D. parade
53. A. unfair B. hard C. troublesome D. meaningful
54. A. useless B. available C. necessary D. worthwhile
55. A. linked to B. compared with
C. combined with D. involved in
第三节: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day was like any other day in his life. Tom walked past the shop on the street corner. He stopped to look at the front row of shoes, and he felt happy to see that the pair of shoes he wanted very much was still there. Looking down at his old shoes, he felt sorry for himself. He really wanted to have them for his birthday.
He sadly walked away and thought how to tell his mother about it. He knew very well she had little money. He decided not to go home at once, as he looked sad and his mother would notice it. So he went to the park and sat on the grass. There he saw a boy moving a wheelchair with his hands. Tom looked at him and was surprised to see that the boy had no feet. He looked at his own feet. “It’s much better to be without shoes than without feet. ”he thought. There was no reason for him to feel so sorry and sad. He went away and smiled, thinking he was happier.
56. Tom passed the shop _________.
A. on foot B. by bike C. in a wheelchair D. by bus
57. That pair of shoes Tom liked was _______.
A. too cheap B. too large for him C. not sold yet D. not there
58. Why did Tom go to the park Because ________.
A. many nice shoes were sold there B. he wanted to play there for a while
C. he wanted to see his disabled friend D. he didn’t want to make his mother worried
59. We can learn from the story that Tom ________.
A. liked new shoes very much B. loved his mother very much
C. didn’t want to stay at home D. had no feet
(B)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you to have in your life Someboy mentions hard-work, others suggest knowledge, love and luck.
If you arrange the 26 English letters alphabetically(按字母表的顺序)and use numbers to represent each of them, for example, 1 for a, 2 for b, 3 for c…, you can change an English word into a number. So hard-work becomes 8+1+18+4+23+15+18+11=98, meaning 98 is its mark; knowledge: 11+14+15+23+12+5+4+7+5=96, while love :12+15+22+5=54, and luck : 12+21+3+11=47, a small mark. None of these words can give one a full mark. What about money or prayer(祈祷) They can’t , either.
Then what else Don’t be worried. You can always find an answer to a problem in your life, when you change your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or doing things, or your attitude(态度).Yes, attitude is the word. See for yourself: attitude:1+20+20+9+20+21+4+5=100,a full mark.
Different attitudes lead to different courses of life. Most times people hope for a better life. It is possible that one will have a change for the betterr after one has changed one’s attitude.
When you change your manner and became friendly towards others, you’ll meet more smiling faces towards you.In the same way, if you take a positive(积极地)attitude towards failure(失败),you’ll find it’s also rewarding though it has caused you losses.
60.In the writer’s opinion ,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a person’s life
A.Hard-work. B.Knowledge. C.Money. D.Attitude.
6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f you meet with problems, the best way out is to _________.
A. ask for helpf from others B.say your prayers to God
C.change your attitude D.try maths-solving methods
62.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______.
A.diffrent attitudes come from different courses of life.
B.mathematics can solve every problem easily in our daily life
C.failure sometimes can bring you good if you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D.none of the English words except “attitude” equals to 100 or more
(C)
In 1812, in a village near Paris, France, a little boy had a terrible accident. He hit himself in the eye with one of his father's sharp tools, and became blind. His name was Louis Braille, and he was only four years old.
He was a clever little boy, and he soon learned to “see” without his eyes. He touched things, or smelled them, or tasted them. His family described things to him. Although he couldn't see people's faces, he learned to recognize their voices.
After his seventh birthday, Louis went to the little school in the village. But there weren't any books for him. His classmates read his lessons to him and his sisters helped him with his homework. He learned his lessons well, but he couldn’t learn to read or write.
In 1819, the village priest (牧师) told Louis Braille's story to the director of a famous school for blind boys. At this school, boys learned math, grammar, geography, history, and music. And they learned to read!
Louis went to the school in Paris in February, 1819. He loved his classes and received high grades. He learned to play the piano and to knit (编织) hats and sweaters. And he learned to read — with his fingers!
The raised-print letters in the books at school stood up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paper. Louis could feel them with his fingers. He was able to recognize some of them easily, but some of them were difficult. The letters had to be very large, and sometimes there were only a few letters on a page. The books were huge and heavy. And they were expensive. There were only fourteen books in the school library!
Louis read the three or four books for his class again and again. He tried to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make books for blind people. He experimented with new alphabets.
After about three years, Louis invented a system of raised dots. The other students thought Louis's system was wonderful. They were able to read it easily, and they learned to write, too.
Today, there are thousands of Braille books for blind people.
Louis Braille was only fifteen years old when he invented his wonderful system!
63. Without his eyes, he could also “see” by _________ .
A. touching things B. smelling or tasting things
C. trying to recognize people's voices D. all the above ways
64. He went to _________ in February, 1819.
A. a famous school for blind boys in Paris B. a music school for blind people
C.a private school for blind people D a school for blind people far away from Paris
65. Louis Braille became famous because he invented ____ .
A. the English alphabet B. a system of raised dots to make books for blind people
C. books for blind people to learn maths D. grammar books for blind people
66.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____.
A. Louis was a good student at the school in Paris
B. he learned to “see” with the help of books
C. he invented a system of raised dots to make books easier for blind people to read
D. there are thousands of Braille books for blind people
(D)
A Solar-powered Plane---LowcarbonEarlier this month, a solar-powered (太阳能动力的)plane called Lowcarbon took off to the sky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passed an important test on the way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Lowcarbon took off from an airport in Switzerland(瑞士)at 45 km an hour. It slowly rose into the sky.“There has never been an airplane so big, so light, using so little energy,” said Bertrand Piccard, a leader of the project.During the 90-minute flight, Lowcarbon did several turns. It climbs nearly 1.6 km above the countryside.Engineers plan to test a night flight in July. Then they will use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to build a second plane. They plan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that plane in 2012. “We want to fly it day and night with no fuel,” Piccard said.Piccard and pilot Andre Borschberg will take Lowcarbon around the world .They will make a few stops to change places and rest after a long time in the air----and to show off their aircraft.Lowcarbon flies at 70 kph on average(平均). That is faster than a bike and slower than a car. The pilots will keep it in the air for up to five days at a time.
We Are One---“Expo Through My Eyes”Sharing offers you more happiness. To celebrate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China Daily invites you to share what you’ve seen, heard and experienced at the 6-month international event or Expo-related stories in English. Whether you are an Expo volunteer, a reporter, or a tourist , we’d like you to share with us your Expo experience, as seen through your eyes. So if you would like to contribute(投稿),please join us today in sharing the joy!Topic: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Language: English onlyLength: No more than 1,000 words-Content: Stories with photos are necessary.Duration: May 1,2010---October 31,2010Email-box: expo@chinadaily.Reward: In addition to the satisfaction of supporting our work, ---your stories will be published on China Daily’s website; ---you will go in a lucky draw for a prize.
6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ne Lowcarbon is NOT true
A. It can fly at 70 km an hour. B.It is solar –powered.
C.It has passed a night-flight test. D.It is slower than a car.
68.Lowcarbon is a special plane because________________.
A.it’s made in Switzerlland B.it has travelled around the world
C.it can do turns in the sky D.it’s big and light, but uses little enegy
69.The purpose of the second article is to________________.
A.encourage us to visit Shanghai Expo
B.ask us to be volunteers for Shanghai Expo
C.invite us to write stories about Shanghai Expo
D.tell us to get the lucky prize of Shanghai Expo
70.Your stories about the 2010 Shanghai Expo for China Daily___________.
A.can be in Chinese B.don’t need to have photos
C.must be given by post D.should be handed in by e-mail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图表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空只填1个单词。
Maybe you are an average student. You probably think you will never be a top student. This is not necessary so, however. Anyone can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f he or she wants to. Here’s how:
1. Plan your time carefully. When you plan your week, you should make a list of things that you have to do. After making this list, you should make a schedule of your time. First your time for eating, sleeping, dressing, etc. then decide a good, regular time for studying. Don’t forget to set aside enough time for entertainment. A weekly schedule may not solve all your problems, but it will force you to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to your time.
2. Find a good place to study. Look around the house for a good study area. Keep this space, which may be a desk or simply a corner of your room, free of everything but study materials. No games, radios, or television! When you sit down to study, concentrate on the subject.
3. Make good use of your time in class. Take advantage of class time to listen to everything the teachers say. Really listening in class means less work later. Taking notes will help you remember what the teacher says.
4. Study regularly. When you get home from school, go over your notes. Review the important points that your teacher mentioned in class. If you know what your teacher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next day, read that material will become more meaningful, and you will remember it longer.
5. Develop a good attitude about tests. 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y help you remember your new knowledge.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be overly worried.
There are other methods that might help you with your studying. You will probably discover many others after you have tried these.
How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General method How to Advantage
Plan your time carefully Make a list Force you to realize(77) ____ is happening to your time
Make a (71) ______
Find a good place to study Free of everything but study (72) ______ You can (78) ______on the subject
Make good use of your time in class Listen to everything the teachers say Really listening in class means (79) ______ work later
Taking (73) ______
Study regularly Go over your notes
(74) ____ new material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remember it longer
Develop a good (75)______about tests Don’t be (76) ______ worried Remember your new(80) ______
第二节:单词拼写:(共10题,每题0.5分,满分5分)。
根据句意和中文提示或首字母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一词。
81. If anyone knows this kind man, please contact me through the newspaper so I can thank him ________________. (亲自/当面)
82. Thanks to the map, I could get to my _______(目的地) easily.
83. Volunteers were asked not to eat or drink before these _________(实验) began.
84. Try and stay in groups, as sharks usually _____(避开)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85. Although our sense of sight is overused, our senses of touch and smell have been
__________.(忽视).
86. Helen has made great p______ in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her teacher.
87. While sleeping, wear a nightshirt that is pleasant to touch---- it will make us sleep d_______.
88. All of a s______, I heard a loud noise ring out through the cold air.
89. Sharks can smell blood over a long d__________.
90. To tell the t_____, the fog is too thick for the bus to run that far in London.
第三节:书面表达(共1小题;满分20分)
假定你是李华,第一天到英国就遇到了可怕的大雾,找不到去学校的路。你站在雾中吓呆了。幸亏一个叫John的英国人帮助了你。他拉着你的手给你带路并且鼓励你,消除了你的恐惧。现在你已安定下来,请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感激之情。
注意:1. 信的开头已经写好,但不计入总词数;2.语句通顺,要点齐全;3.词数:150左右。
Dear John,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elp in the terrible fog on my first day in Lond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cerely yours,
Li Hua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年级英语学科参考答案
I. 听力理解:(20*1=20分)
IV. 阅读理解:(15*2=30分)
56-59 ACDB 60-62 DCC 63-66 DABC 67-70 CDCD
V.任务型阅读: (10*1=10分)
71.schedule 72.materials 73.notes 74.Read 75. attitude
76 overly 77 what 78. concentrate / focus 79 .less 80. knowledge
VI 单词拼写 (10*0.5=5分)
81 personally 82 destination 83 experiments 84 avoid 85 ignored
86 progress 87 deeply 88 sudden 89 distance 90 truth
VI 书面表达: (2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John,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elp in the terrible fog on my first day in London. It was your kindness that made me feel safe.
August 25, which was my first day in London, is an unforgettable day for me. On stepping on the land of London, I found myself caught in a terrible fog. I was at a loss and couldn’t find the way to my school.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could hear my heart beating fast. Just at that time, you spoke to me and offered help. You took my hand and led me confidently to my school. On the way, you encouraged me how and then, which helped me get rid of fear. I wouldn’t have found my school so quickly without your help.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年级:高一 学科: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根本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3. “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和早市”最早的古代城市应是( )
A. 西汉长安 B. 唐代长安 C. 北宋开封 D. 元朝大都
4、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产不计成本 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5.“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耕作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
6、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五彩镂空纹瓶、青花瓷、珐琅彩瓷瓶,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10、“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11.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世纪教育网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21世纪教育网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2.电视剧《大汉天子》是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3.“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4、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15. 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主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6.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展示内陈列了约14000家厂商的产品,,其中英国约占了一半,英国人民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种“自豪”源自于( )
A.工业革命的成就 B.海外殖民地的扩展 C.参展国家多 D.参展品种多
17、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w.w.w.k.s.5.u.c.o.m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18、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直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侯,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最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20、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21. 下列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曾经到过或绕过“好望角”的有( )
①迪亚士 ②达 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船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与掠夺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4.(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扩展
25、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于海外殖民
26、“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B、亚洲、非洲、美洲的黄金储量丰富
C、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欧洲人聚敛财富的强烈要求
27、导致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最早确立 B、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
C、大量生产技术不断积累 D、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28.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始于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当时又被称为“炫奇会”,在这届博览会上人们不可能看到的是①蒸汽机 ②纺织机械 ③电灯 ④汽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蒸汽机车 机器时代的享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3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起源较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
32、明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33、周杰伦创作的一首歌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中所唱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制品是青花布匹。( )
34.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 )
35、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三、非选择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1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1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政府推行这一对外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5)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成果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分)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分)(不要写序号)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影响?(2分)
(4)材料三中提到的“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指的是什么 (2分)
38、(10分)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各自开始兴起的大致时间。(2分)
(2)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2分)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2分)
(4)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最突出的国家分别有哪些?(2分)
(5)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月 考 历 史 试 卷 答 案
DBCAC DBAAA DBDBD ACCBC BDBDC CDCDA ABBBA
36、(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2分)
(2)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1分)
(3)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反清势力相联系。(1分)
(4)社会根源: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2分)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2分)
(5)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这些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2分。任答两点给2分)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PBrush
姓名 班级 考生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的是( )
A.米 B.牛顿 C.千克 D.秒
2.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它们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C.它们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D.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 D.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 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首先采用“理想实验”研究运动与力关系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胡克 D.亚里士多德
6. 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定下面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
A.速度、质量和时间    B.重力、长度和时间
C.长度、质量和时间    D.位移、质量和速度
7.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9.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为G ,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人对电梯的压力为F ' N ,则( )
A.G 与F N是一对平衡力 B.G 与F ' N是一对平衡力
C.G 与F 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G 与F ' 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了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对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 (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1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
D.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
12.电梯内有一弹簧秤挂着一个重5N的物体。当电梯运动时,看到弹簧秤的读数为6N,则可能是(  )
A.电梯加速向上运动 B.电梯减速向上运动
C.电梯加速向下运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铅球视为质点).A、B、C为曲线上的三点,铅球由A向B再向C运动.关于铅球在B点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AB方向 B.为BC方向
C.为BD方向 D.为BE方向
14. 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做曲线运动,在所有的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
A.方向一定改变 B.方向一定不变
C.大小一定改变 D.大小一定不变
15.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如图所示.把这个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其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
A.          B.
C.          D.
16.曲线运动中,合速度( )
A.一定大于分速度 B. 一定小于分速度 C. 一定等于分速度 D. 可能大于分速度
17.江中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和B正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若要使渡船从A沿直线运动到B,则船在航行时应(   )
A.船头垂直河岸航行
B.船头适当偏向上游一侧
C.船头适当偏向下游一侧
D.无论如何,船均不能到达正对岸
18. 如图所示,蜡块R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匀速上升。现若让蜡块R从竖直管底沿管匀速上升的同时,令竖直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蜡块R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条竖直线 B.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是一条抛物线 D.是一条水平线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得很慢,所以他能抓得住
C.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很接近
D.飞机的速度比子弹还要快,所以子弹被他抓住了
20.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 )
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C.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2.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如图所示,若墙壁为光滑的,绳索与墙壁间的夹角为,当重球处于静止时,则球对墙壁的压力F的大小是( )
A. B.
C. D.
23.如图所示,物体A在共点力F1、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将F2逆时针转过600(其它力均不变)那么物体A的合力大小变为 ( )
A. F3 B.F1+F3
C.2F2 D. F2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每空2分,共计16分。
2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题25—1 图所示
(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 ▲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力 的数量关系,应作出 ▲ 图象(选填“”或“”).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的数量关系,应作 ▲ 图象(选填“”或“”)
(3)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 (选填“小”或“大”)得多.
(4)题25—2 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s.为了由v t 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其中打计数点3 时小车的速度为 ▲ /ms.
根据纸带小车做的为 ▲ (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淮安市范集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高一物理答案
24.(1) 质量 ;”; (2) 力 ;
(3) 小 ; (4) 0.1 ; 0.46 ; 匀加速 ;
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