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3《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电阻概念的建立。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法。 2.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三、教学策略 电阻概念的建立是重点,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导线,并提出为什么我们一般选择铜作为常见导线材料,然后将长度、粗细相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发现不同电阻丝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得出电阻的概念。也可以将电流类比成水流,河道中的水流会因为河道的阻碍程度不同而不同,那么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受到导体的阻碍作用也会不同,进一步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等。而在进行探究电阻影响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电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通过一些设问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①此实验需要用到什么物理方法?②电阻的大小如何“显示”出来?③该如何设计实验?④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四、教学资源准备 示教电路板,多媒体课件,电流表,小灯泡,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相同横截面积(0.16 mm2)、不同长度(10 cm和20 cm)的镍铬合金丝各一段,相同横截面积(0.16 mm2)、不同长度(10 cm和20 cm)的康铜丝各一段。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展示各种导线,提出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导体都可以导电,而我们选择铜作为常见导线制作材料,而不是用更便宜的铁?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引出课题。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课教学 (30分钟) 电阻 ◆活动一:教师提供如下器材:长短和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和铜丝,用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小灯泡等器材,按下图连接好电路演示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①比较两次灯泡的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示数,发现了什么?②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相同电压下,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进一步类比说明:河流中的水流大家都很熟悉,河流中总是会有一些障碍物,所以水在河里流动的同时也受到河道对它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好比河道对水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讲授电阻的基本概念。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 2.单位:欧姆(欧),符号Ω。 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00Ω,1MΩ=106Ω。 3.元件符号: 介绍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十几欧;实验室一米长的铜导线电阻值不到百分之几欧,常忽略不计;人体电阻约为几百到几千欧。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的外形多种多样,但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就是几种定值电阻: ? ? ? ? ? ? ? ? ?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 ①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小灯泡较明亮;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小,小灯泡较暗。②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镍铬合金丝的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 ? ? ? ? ? ? ? 学生记忆单位和读法。 ? ? ? ? ? ? ? ? ? 通过此实验引出电阻的概念。 ? ? ? ? ? ? ? ? 利用类比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新概念的难度。 ? ? ? ? ? ? ? ? ? ? ? 电阻的影响因素 ◆活动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引导:出示“活动一”中用到的两段金属丝。它们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电阻却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电阻不一样。 教师启发:同学们再大胆的想一想,除了材料之外,还有可能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导体的电阻?类比:与人走路类比,路面对行人也有阻碍作用,若在泥泞的路上和平坦的路面上行走,很显然在泥泞的路上路面的阻碍作用就越大,阻碍作用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材料有关;又如若在一个很宽的马路和一个很窄的马路上行走时,在很窄的马路上行走不通畅,阻碍作用比较大,同样电荷在导体内定向移动时也会受到“通道“的宽窄影响,即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再如若同样材料、同样宽度的路,走的路程长了,人也会觉得累,说明路越长,对行人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师:如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师:在几个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是否影响电阻的大小以及影响的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记录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连接电路。 师: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导体电阻只取决于导体本身,与外加的因素如电压、电流无关。 ? ? ? ? ? 学生猜想,老师适时表扬,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了猜想: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在材料一定时,导线越长、越细电阻越大。 ? ? ? ? ? ? ? ? ?生:还是采用之前的电路连接,通过比较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生: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此实验可以分成三部分: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 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的关系。 学生分组分工协作,共同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归纳: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 ? ? ? ? ? ? 用类比的方法降低猜想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 ? ? ?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 ? ? ? ? ? ? ? ? ?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半导体和超导的相关内容 学生自学课本“小资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哪些元件? 3.什么是超导现象?有哪些应用前景?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导体的导电性能好,电阻小,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差,电阻大,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是半导体,半导体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一些物质在低温情况下电阻会减小到零,超导物质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输电导线、制造更小的电子设备等。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课堂小结 (5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电阻,以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检测 (5分钟) 1.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因素有__、__、__和__。 2.由镍铬合金制成的A、B两根导线,长度均为1m,A的横截面积是0.5cm2,B的横截面积是3mm2,它们中电阻较小的是?????导线. 3.一根均匀的导线,若从中间剪成两段后,再将两段并在一起当一根使用,则它的电阻将比原来?????????. 4.下列关于电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大 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5.某导线长5m,它的电阻是10Ω,现用拉丝机将它均匀地拉长为原来2倍,则它的电阻将(???). A.大于10Ω??????????B.等于10Ω C.小于10Ω??????????D.不能确定是否变化 6.甲、乙、丙三根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甲、乙的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的长度相同,但丙较粗,则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 学生思考并完成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落实基础,巩固加深。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超导体的广阔应用前景。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启发思维,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处理:在讲解的过程中, 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环节,对半导体、超导体的介绍,增添了现实科技的丰富,并设计动手探究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