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幅度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2、初步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3、经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团队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参与实验探究活动。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物理,热爱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以及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准备:梳子、音叉(256Hz 和 512Hz)和小锤、系线的乒乓球、铁架台、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引趣 发现问题 1.【视频】:小白兔智斗大灰狼故事 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疑:听了声音之后,长耳朵如何知道:它不是妈妈,而是大灰狼的呢? 引入课题§2.2 声音的特性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一)音调 1.【听一听】:蚊子与牛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认真倾听,说出蚊子与牛的叫声有什么不同:牛的声音比较低沉、浑厚;蚊子的声音比较尖细、清 脆。 1、音调 点拨: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 【视频播放】:小蜜蜂和蝴蝶飞行 观看视频听讲,思考提出的问题。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想一想】:小蜜蜂和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摆动有什么不同? 点拨:物理学中用物体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即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Hz 【情境创设】: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和慢(频率)不同时,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区别? 认真聆听声音音调的区别。 【实验探究】 影响音调的因素 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两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让学生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填写记录表格 (设计意图:简单易操作,直观易感知,学生很容易将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联系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视频播放】: 【想一想】:不同频率音叉的波形图有什么区别? 点拨:频率低,波形图稀疏,频率高,波形图密 集。 在老师的指导下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并对实验现象 进行描述:——钢尺 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的越慢, 声音越低 沉,音调越低。 — — 钢尺伸出桌 面越短,钢尺振动越 快,声音越尖锐,音 调越高。 3、超声波 与次声波 认真观看视频找 出不同频率音叉波 形图的区别: 频率 低,波形图稀疏,频 率高,波形图密集。 5.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33 --- P34,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小问题 (时间 2 分钟)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到 Hz; 高于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 (二)、响 度 【视频】:响鼓需重锤 【想一想】:要想把鼓敲的声音更大,你能否用肢体语言来展示? 点拨:物理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实验探究】 影响响度的因素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振幅。 (2).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乒乓球的作用是什 么? 认真自学,回答问 题。 (二)响 观看视频说出声 度 音的特征变化:强弱 1、响度 发生变化,与用力的 大小有关。 分组实验,仔细观 2、影响响 察发生的现象,小组 度的因素 对实验现象进行描 述:用力越大,响度 越大,乒乓球被弹起 得越高。 点拨:物理学中在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音叉的振动的幅度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可以间接反映出音叉振幅的大小,这样我们就把音叉微小的振动给放大了,也便于我们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得出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渗透转换法。) 3. 【想一想】: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要想听得更清 楚,你通常都坐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倾听老师的讲述,理 解记忆。物体的振幅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 度越大;振幅越小, 响度越小。 思考组内讨论回答。 【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 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师生共同归纳。 (三)音 1.【考考你】: 请聆听由古筝、小提琴、萨克斯演奏的乐曲《化蝶》,你能辨别出乐曲 1、2、3 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点拨:音色就是指声音的品质。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 生活实践相结合,容易形成音色的概念,同时体现 课堂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观看图片思考】:不同声音音色的波形图有什 聆听声音,判断 色 是何种乐器,并说出 1、音色 依据:是根据它们音 色的不同来分辨的。 么区别? 点拨:不同的声音,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仔细观察三个波 形图,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四)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 器 阅读课本 P36,了解乐音和乐器(时间 2 分钟)。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与乐器的完美结合,了解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 的应用) 认真阅读科学世界,讨论交流。 三、引题解惑 原来如此 四、盘点收获 归 纳总结 现在你能否解释: 听了声音之后,长耳朵知道: 它不是妈妈,而是大灰狼。 这一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一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研究方法? 这一节课你还有什么疑惑? 解惑引题疑惑 学生讨论交流,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当堂达标 诊 断检测 老师巡视、点拨 完成检测题 【板书设计】 §2.2 声音的特性 含 义 决 定 因 素 相 关 知识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当堂达标 诊断检测 老师相信,你能独立完成当堂达标的题目!(时间 2 分钟) 2013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