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3.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的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运动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7.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9. 在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B.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1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
11.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提出“一国两制”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毛泽东明确指示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是脱离群众了。”材料中的“马上组团去”是指( )
A.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建交
C.中美关系缓和 D.重返联合国
15.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中日建交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在学习完这两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道路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旗帜飘扬】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黔东南是我们的家乡,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东南州。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设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5月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学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3)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里要坚持的是什么原则?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BCD 6-10CDDCB 11-15CBCDB
二、非选择题
16.(1) “一五”计划期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
(4)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与个人专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有力武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人物:邓小平。
(3)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适应中国国情的道路)。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5)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6)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8.(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①思想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