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时下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你认为下面哪些历史素材必定成为再现彭德怀元帅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卓越军事家形象的经典剧情( ) ①武昌起义 ②台儿庄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抗美援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广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下图)见证了新中国哪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 A.土地改革运动 B.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 以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果,其中属于福建省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 B.鞍山钢铁公司 C.鹰厦铁路 D.克拉玛依油田 4.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下面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7.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9.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0.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B.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C.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方针 11.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哪三个方面进行( )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对所有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 13. 1984年后,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建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 如图《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 A.海峡两岸进行了高层互访 B.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D.台湾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压力大 15.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在学习完这两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道路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材料二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1)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指哪一事件?它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的这一观点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说说该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邓小平理论创新有何特点。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黔东南是我们的家乡,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东南州。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设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5月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学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3)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里要坚持的是什么原则?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CCA 6-10CACCB 11-15ACBCD 二、非选择题 16.(1) “一五”计划期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 (4)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与个人专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改革开放;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多次讲话。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 (4)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18.(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①思想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