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3.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4.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灭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 决定平凡冤假错案 5.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 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6.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8. 习近平主席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翻译为:脚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历经了60多年的曲折探索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下列哪一双鞋使农民穿着走起路来,轻松自如、快步如飞?(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9.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先从哪里开始?( ) 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 11.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画了一个圈”指。( ) A. 毛泽东;解放台湾 B. 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C. 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D. 邓小平;南方谈话 12.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外,还有( ) A. 上海、海南 B. 厦门、上海 C. 汕头、海南 D. 厦门、汕头 13. 下图是中国南方某市市政府门前的一座标志性雕像,名为“拓荒牛”,蕴含的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4.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技术的窗口 ②管理的窗口 ③知识的窗口 ④对外开放的窗口 ⑤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5. 下列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开始于农村,然后发展到城市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公有制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④城市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联系?(4分) (5) 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8.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分别举出军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2)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三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 (3)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过程,经历了哪三个步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B 6-10CDCBB 11-15CDACC 二、非选择题 16. (1)人文主义);但丁。 (2)启蒙思想运动;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卢梭:社会契约学说)。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解放思想,促进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7. (1)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农村改革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18. (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安庆军械所、天津机器局);北洋(或南洋、福建)海军(或水师)。 (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