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总司令是( ) A.朱德 B.贺龙 C.林彪 D.彭德怀 2. 某班表演历史剧《上甘岭战役》,小刚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3. 能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5. 实现好. 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订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8. 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 A.“奇瑞QQ”牌汽车 B.“长安牌”汽车 C.“吉利”牌汽车 D.“解放”牌汽车 9.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C.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 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13.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 A.多种形式经营 B.统购. 统销形式 C.合作社的形式 D.公私合营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 繁荣. 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5.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 (2)材料二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达70%的中国农民没有土地,国民党却漠视亿万农民的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政治上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绝大多数农民的状况。 材料二 1950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材料三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是我们民族被侵略. 被压迫. 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 工业化. 独立. 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影响。 18.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 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 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 “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 ——(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CDBB 6-10AADDC 11-15CBCBA 二. 非选择题 16.(1)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2)黄继光. 邱少云。革命英雄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 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顽强的革命意志. 自我牺牲的精神等等。 (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7. (1)大部分农民没有土地(或:农民迫切需要土地)。(意思相近即可) (2)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 18. (1)《共同纲领》,主要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三大改造”: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