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改变沉浮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改变沉浮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1学期
课题
改变沉浮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可以用下沉的物体使漂浮的物体沉、也可以用上浮的物体使下沉的物体浮起,还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或中空状态使下沉的物体浮起。
知道潜艇是可以控制其上浮还是下沉,钢铁轮船可以漂浮,木船使漂浮能力更强。
2.科学探究
一是将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既可以是中空的封闭水瓶加水或重物,也可以捆绑沉的物体,直到物体下沉。二是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既可以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是捆绑浮的物体,直到物体上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验证设想的方案,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设想。
3.科学态度、STSE
积极参与到物体沉浮变化的科学实践。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改变沉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愿意合作与分享。从独木舟、水密隔舱、钢铁轮船、潜艇等科技史中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1
让它沉下去
活动2
让它浮上来
1.从“在漂浮的物体上添加重物”的事例直接引人本课第1个活动的学习。
1.讨论让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的方法。
2.设计。
(1)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这是此活动的重点。
教材所示的空瓶子以及给空瓶子注水的结构设计图,隐含着方法提示和设计参考.
(2)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直接往空瓶子里加水、加其它重物;还可以将空瓶子与石块、铁块、沙包等重物绑在一起;
(3)完成结构设计图之后,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设计理由。
3.实验。
4.拓展。末尾指南车信箱中关于潜艇的介绍,既是学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予以证实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事例,又是下一活动的方法暗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交流。
1.讨论、设计、实验
(1)提供给学生实心橡皮泥球,沉在水底,让学生讨论:
怎么设计它浮上来?注意这材料本身是缺乏漂浮能力的,且容易手工塑形。
(2)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也是此活动的重点。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把橡皮泥展开做成空心的盒子、做成小船等;还可以将漂浮能力很强的大泡沫塑料块、其至是充满了空气的气球用手按人水中与橡皮泥球绑在一起等。
2.拓展
教材中提供了水泥船、钢铁轮船、独木舟的照片,前面两者是本身缺乏漂浮能力的(钢筋水泥、钢铁材料),与橡皮泥球是同类型,后者是本身具有漂浮能力的(木材),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可以让沉的物体浮起来(水泥、钢铁),还可以让本来浮着的物体上浮得更多(独木舟),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