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蜻蜓》 西南大学出版社《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红蜻蜓》 目录 CONTENTS 01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0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03 教学方法与模式 04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在日本广为流传 教材分析 《红蜻蜓》采用3/4拍,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5——1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令人难以忘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识谱能力和欣赏能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有所提高,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逐渐增强, 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02 03 学会歌曲《红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 以体验感受为主,通过节奏训练、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感受日本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学习四三拍节奏,能气息均匀舒缓地演唱全曲 认识力度符号,学会用歌声表现力度变化,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 探究实践法 律动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音乐课是自由开放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活跃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动作手势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和掌握节奏,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综合型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一)体验感受(10分钟) 初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画面并对其进行展示解说表达。解说表达结束后播放《红蜻蜓》的视频动画,并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歌词。 (二)重难点突破:节奏、气息练习(15分钟) 1.将四三拍以拍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并进行分组拍手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充分感受节奏。 2.给学生分发长纸条,让学生慢慢地吹,重复多次,努力达到每次吹的纸条高度相近,以此来训练学生气息的平稳。 3.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蜻蜓飞的动作教学,在力度符号出现的地方进行向上或向下的挥臂,让学生理解记忆力度符号和力度变化。 教学设计 。 (三)歌曲学习(15分钟) (教授学生学完歌曲1、2小节,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自学第3小节,并进行1、2小节的合唱。让学生在自由主动的氛围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做课后题创创做做。 2.播放与《红蜻蜓》相似的日本民谣,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能更好的感受日本音乐风格特点 板书 总结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