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导学案(知识梳理+重难点分析+拓展视野)-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导学案(知识梳理+重难点分析+拓展视野)-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8.1《法治国家》 导学案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法治国家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增强对建设法治国家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法治意识: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问题导学】
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什么意义?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 、 、 、 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 ,国家各项工作 。
2.具体内容
(1)坚持 至上。 至上是法治的 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
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 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
②要求:一方面,良法应 ,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 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 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 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 立法、民主立法、 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
①公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包括人身权、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 等。
②法治的主要功能:保护公民的 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 和 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 、行政权、 、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措施: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 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 、不能腐的 、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 ,更需要法律的 。
(1)推进宪法实施
①依据: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
②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依据: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 。
②措施: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 、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 。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依据: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 。
②措施:政府部门 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2.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 权力运行,保障公民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 ,实现 。
【重难点解析】
全面把握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具体 内容 坚持宪法
法律至上 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坚持
良法
之治 原因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要求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尊重
和保
障公
民权
利 公民
的权
利 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法治
的主
要功
能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规范国
家权力
的运行 国家的
权力 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措施 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拓展视野】
1.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①内涵的差异。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权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与保障人权等基本原则;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②价值取向的差异。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法制则不预设价值取向。
③在与人治的关系上,法治明确地与人治相对立,有人治无法治,而法制可以与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
④在配套环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环境,法制则可以在各种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中存在。可以说,法治是具有特别价值内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精神的法制秩序。
良法的标准
.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要反映国情、社情、民情
要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
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当性
名词点击: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做出说明。
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
【随堂练习】
1.2019年“12·4”是第十九个全国法制宣传系列宣传日。我国将宪法实施之日作为法制宣传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②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坚持法制宣传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宪法实施之日作为法制宣传日体现了宪法的地位与作用,①②③正确;④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答案:A
2.《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________一体建设。(  )
A.法治政府
B.法治社会
C.法治国家
D.以上都是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3.从无法可依到法律部门齐全,从经历挫折到加快立法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步一步得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说明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要(  )
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B.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C.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威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步一步得以构建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步一步得以构建,要求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威,故选C。
答案:C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④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是“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①②③符合活动的意义;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是依靠该活动解决的,④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答案:A
【习语金句】
面对传染病大流行,我们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搞政治操弄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只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
——习近平2021年5月21日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