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2课时 种植凤仙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2.伴随着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种子和植物会发生一些形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基于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培养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并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花盆、喷水壶、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的杯子、卫生纸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请大家看P5页中的“播种方法”。 2.生:阅读P5页中的“播种方法”。 3.师:请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4.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种下的一些种子,他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任务一:花盆种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花盆种植。)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的种子,种到花盆或校园的花池中。 (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2)用手指在土中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3)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任务二:做种植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种植杯。) 问:什么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方法:可以用土壤和卫生纸,也可以只将卫生纸塞进透明杯子中。种子要放在杯壁和纸之间。要保证充分的水分,但不要将种子浸泡在水中。 注意: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和右,为观察根的方向做准备。 任务三: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学生思考什么方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并交流记录的时间、内容和记录方法。 引导:种养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知道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是关键。我们什么时候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呢? 小结:每人准备记录本,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一本植物生长日记。观察记录方式可以列表、写日记、画图或为植物拍照,使用测量纸带。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结合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研讨相关内容。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小结: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选种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出芽率。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发芽?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结合种植的体验和生活经验,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才能使种子顺利发芽。 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小结:坚持观察,及时记录。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种植凤仙花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生长条件、观察计划 【教学反思】 建议让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并且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枝叶生长——开花结果这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来描述植物的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信息。 针对大纲的要求,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也充满了很多的困惑。每当翻开科学书,我总会自言自语,这个单元适合我们的学生吗?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这个单元获得多少知识呢?作为老师,虽然我每次上课都会通过查阅很多的资料,希望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希望学生听得有兴趣,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课后人人观察、人人记录。但是在这个单元,我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也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怪学生。课后我也想了很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贯穿整个学期,教学任务也完不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