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D.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2. 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 少年出洋觅真谛?????????B. 中原淮海建奇功?????????????????????????????????
C. 拨乱反正倡改革?????????D. 一国两制定回归
3. 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构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能够对香港. 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因素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一国两制
5.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6.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 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8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8.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民族区域自治 D.香港. 澳门回归
9.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 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10.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下面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B.统一后的台湾拥有外交自主权
C.统一后的台湾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D.统一后的台湾实行原有的社会制度
11.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2.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由于(  )
A.毛泽东确立“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对台政策
B.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交往
D.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1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14. 下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的照片。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两岸相互尊重. 互补互利原则
C.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 以下为某论文关于两岸关系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最为合理的是(  )
一.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 二. 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
第二,迫使台湾维持“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
三. 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
A.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B.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二. 非选择题
16. 2018年8月4日,“中国心. 血脉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图片巡展在上海青浦区展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就开始酝酿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后称“叶九条”的谈话,允许台湾保持现制度不变,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明确提出:叶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晚上到7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就像“守岁”一样,共同经历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归夜”。中央电视台72小时的直播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记录历史的经典时刻。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港澳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网
材料四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6日发布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今年6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为3403亿港元,进口货值为3945亿港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3%和4.4%。统计还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上升9.3%,进口货值上升10.5%。上半年,香港有形贸易逆差2737亿港元,相当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2.2%。
——2018年7月26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政府解决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回归夜”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 四,分析香港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来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名称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3)联系材料二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 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今日中国
(1)材料中的“一个原则”“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此共识达成于哪年?
(2)谁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方针?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 澳门分别在何时顺利回归?此前,这两个地区分别被哪个国家占领过?
(3)1993年,“汪辜会谈”在哪里举行?两位领导人分别是谁?
(4)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你能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DBCA 6-10BCDBB 11-15CCCDA
二. 非选择题
16.(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2)历史事件:香港回归。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主要因素:“一国两制”的实践;同内地经济联系的加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7.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2)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 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 经济. 文化广泛交流。
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18. (1)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2)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7.1;1999.12.20;香港被英国占据;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3)新加坡. 汪道涵. 辜振甫。
(4)做法: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做贡献(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