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2.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广大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最主要原因是( )
A.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B.国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 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5.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6.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8.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9. 对下图所示进行主题定位,最合适的一项是( )
A.高举毛泽东伟大旗帜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 有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也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下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城市的改革完全照搬了农村改革的模式
B.农村改革带动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
C.农村和城市的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
D.国有企业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11.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12.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广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澳门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下图为近期台湾民众示威游行的场景,它主要反映了( )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实
B.两岸政治观点一致的理念
C.两岸社会制度一致的主张
D.两岸价值取向一致的看法
15.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 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 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 “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 ——(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17. 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
【近代雪耻】
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和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1)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哪次战争?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哪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
【强国富民】
“锅里有的,碗里才有,国家好,大家才会真正好”,华盛顿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梦是海内外华人对强国富民的百年夙愿。
(2)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代崛起】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谈改革开放40周年》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有关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是如何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壮丽史诗的?
18. 共和国近70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____A____……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的“A”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重要里程碑的意义”的理解。
(4)材料四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AAD 6-10BDBBB 11-15DDCAB
二、非选择题
16.(1)《共同纲领》,主要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 (1)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2)邓小平。
(3)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运动:土地改革。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或农村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3)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理解:两国关系从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
(4)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