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3.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4. 954年北京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会,会上,与会者们积极讨论,投票选举了国家主席,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次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
D.“七千人大会”
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6. “我社今年五谷丰,禾稻密密不透风,就算卫星掉下来,也会弹回半空中”这首诗歌应该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产物?( )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大跃进”时期
7.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与这一史实相匹配的评价结论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造反派掀起夺权狂潮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8. 右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9. 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10.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并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地区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分田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1. 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
A.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B.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3.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方针,它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以上言论描述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 B.“一国两制”的内容
C.“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D.“一国两制”的特点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并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平等互利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互不侵犯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
材料三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8.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 如图。
【外交之盛】
材料三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1)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3 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
(3)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DBB 6-10DACCD 11-15CDADC
二、非选择题
16.(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17.(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2)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方针:“一国两制”。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
(4)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8.(1)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大,政府腐败无能。五四运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国两制”。
(3)世界贸易组织(WTO)。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