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粤教版2017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粤教版2017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植物大观园
1、植物按生长环境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按茎的特点可分为:木本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3、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有明显坚硬的主干。属于乔木的植物还有:荔枝树、苹果树、凤凰树、榕树、芒果树
4、白兰的特点:树皮呈灰色,长椭圆形,两面网状叶脉明显。
5、银杏的特点:树皮灰褐色,有裂纹,比较粗糙,有细长的叶柄,扇形,落叶前变黄。
6、月季和茉莉等植物属于灌木,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的主杆。属于灌木的植物还有:栀子、桂花树、簕杜鹃、大红花、黄榕、假连翘、九里香。
7、月季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粗壮、有刺、叶子边缘有锯齿,四季开花,花朵较大,有深浓郁的香气。
8、茉莉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圆柱形、叶片较薄,叶脉明显,微凸起,花朵较小,花冠白色,极香。属于草本植物的还有:叶下珠、苜宿草、含羞草、蟋蟀草、睡莲、凤眼莲。
9、葡萄和爬墙虎是常见的藤本植物。葡萄和爬墙虎都长着细长的藤。这类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或者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属于藤本植物的还有:碗豆、牵牛花。
10、睡莲和荷花都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具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气孔和导管等中空组织,叶子面积较大,有丰富的叶脉组织。属于水生植物的还有金鱼藻、芡实、梭鱼草、慈姑。
第二单元
动物的需求
1、动物的呼吸系统: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2、鱼不能直接呼吸空气,只能通过特殊的结构——鱼鳃,来吸收溶解在水中氧气。鳃是鱼类呼吸官,是一种特殊的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它可以把氧气从水中分离出来。水流经过鳃时,氧被毛细血管吸收,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生活在陆地上的鸟、蛇、羊等动物,以及生活在水中鲸、海豚、龟等动物,它们通过肺来呼吸,获取空气中的氧气。空气进入肺中途径;空气——
鼻腔——
气——肺
4、动物通过呼吸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5、水是一切动物带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有的动物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饮水,直接摄取水分;有的动物则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动物都需要摄取水分才能生存。
6、水分和其他食物一样,也是从口腔进入到消化道中,但水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动物所吸收。
7、由于生长、运动的维持体温等生理需求,动物需求要不断地摄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动物生存所需的六大营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分、无机盐。
8、有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它们是植物性动物。
9、有的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它们肉食性动物。
10、还有的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动物,它们是杂食性动物。
11、腐食性动物:这一类动物以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如蚯蚓、蜗牛、蟹、螺、秃鹫等。
12、某些动物可能会有特别的食性,如非洲大蜗牛,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蜗牛,是杂食性的动物,所以做题时必须要看清楚题干。
13、动物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哺育后代、逃避敌害等。
14、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不相同。有的动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飞翔;有的动物有鳍或者蹼,能在水里或睡眠活动;有的动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15、鱼是水中活动的动物。它在游动时,需要在水中保持身体的直立和平衡,控制游动的方向,也需要动力来推动自身运动。
16、鸟类用翅膀来飞行;蝙蝠用翼手来飞行;蝗虫用翅来飞行。
17、绝大多数的鸟类都会编织或者搭建巢穴,作为他们休息或繁殖的庇护所。
18、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输液、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要判断物体是否有运动,先要先择其他物体做参照。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判断的结果是不同的。被用来参照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或者参照系。
2、要判断物体是否有运动,选择了参照的物体后,还要根据参照物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物体的运动有多种方式,如滑动、滚动、转动、振动等。
4、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较相同距离下物体运动的时间,还可以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
5、方法:
相同距离下,小车行驶所用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得越快;
相同时间内,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小车运动的越快。
6、人们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的交通工具运动速度不同。
7、小车在启动、加速、转弯灯情况下,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改变用力的方向,小车就可以转弯。
8、风力可以启动小车,风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当帆面正对着风时,能有效利用风力,小车行驶得比较远。当帆面侧对着曲时,风力很难作用于风帆,小车行驶的距离短。风力大小和风帆角度都会影响小车的运动情况。
9、一个物体在加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10、测力计算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单位是牛顿。
11、用测力计拉动一个物体,使物体沿水平方向保持相同速度运动,这是的读数与它爱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12、物体运动时,接触面光滑程度不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3、弹力、浮力与摩擦力一样,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14、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因为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15、动能是一种机械能。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具有更大的动能。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有影子出现的地方都有光。
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阻挡物、屏(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晷针指向北极点。
8、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亮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9、使用天文观测望远镜是进一步进行月球观测的最佳手段。月球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10、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高,较暗的区域一般是盆地,人们称之为“月海”。
11、月相的种类: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看不到)
12、月相的变化规律: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满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蛾眉月——新月
记忆方法:右上左下,先上后下
13、月相对着一面永远是亮的,背对着太阳的一面永远是暗的。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