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最新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总结

资源简介

2021年(春学段)最新改版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复习题、测试题
准备单元
降落伞
一、
我会填。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伞面越(

),下降得越(

)。

伞绳越(

),降落得越(

)。
2.
降落伞的(
伞绳)(均匀
)分布,每根细线一样长,这样下降时才能更(
平稳
)。
二、
我会选。
1.
降落伞伞面的形状应该选择的是(
B
)。
A.
B.
C.
不确定
2.
下面的材料,最适合制作降落伞伞面的是(
A
)。
A.
塑料
B.
雨伞布
C.

3.
比较塑料、布和纸不同材料的伞面,塑料的优点是(
C
)。
A.
轻便
B.
不易烂
C.
轻便、不易烂
4.
比较降落伞伞面大小对降落快慢的影响,正确的是(
A
)。
A.
降落伞的伞面越大,降落得越慢。
B.
几根绳子长短不同,降落得慢。
C.
绳子越短,降落得越慢。
三、
我会判。
1.
我们站在高处试验降落伞时,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行了,旁边不需要有老师或同学保护。(
×

2.
降落伞的伞面做得大一些,这样下降时空气阻力会更大。(


四、
我会答。
1.
怎样改进我们的降落伞,让它下降得更慢?
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伞面越

,下降得越



伞绳越

,降落得越


2.
制作降落伞的步骤?
答:①用塑料袋剪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塑料薄膜。
②用透明胶带在塑料薄膜的边上粘上几条细线。
③将细线的另一头拢到一起,然后包上橡皮泥。
第一单元
生命世界

、我会填。
1.
种子的萌发需要(
适量的水分
)、(
充足的空气
)和(
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
阳光
),它们是植物(
维持生命
)不可缺少的条件。
2.
生活在(
不同环境
)中的植物,其(
外部形态
)具有(
不同的特点
)。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
水分
)、(
阳光
)和(
温度
)条件的结果。
3.
生活在(
热带沙漠
)中的(
仙人掌
),为了减少(
水分的蒸发
)和(
动物的侵害
),叶退化为(
刺形叶
),它的(
肉质茎
)可以储存更多的水分。
4.
一般来说,(
水生植物
)的根长得短而浅;(
旱生植物
)的根长得长而深。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着(
长长的根
),才能吸收到维持生存的水分。同时,才能不被沙漠中的(
狂风吹走
)。
5.
农民伯伯种地的时候,作物是(
分行
)种植的,一行里面相邻两株作物的距离就是(
株距
),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就是(
行距
)。
6.
动物维持生命需要(
空气
)、(

)、(
食物
)和(
适宜的温度
)等。
7.
蚂蚁具有(
感知环境
)的能力,同时又有(
适应环境
)的能力。
8.
动物通过(
皮肤
)、(
四肢
)、(

)、(

)、(

)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
适应环境
)的变化。
9.

变色蜥蜴
)的皮肤可在不同环境中变色,从而达到完美的伪装效果。(
大象跺脚
)能使地面产生震动,从而向其他同伴发出警告,提醒它们发生了危险,要迅速逃离。(
鹰类的翅膀
)很宽,尾巴呈扇形,飞行时主要飞羽全部展开,羽毛之间的缝可以防备狂风,从而在山峡间不稳定的气流中保持稳定。(
鱼鳍
)能够帮助鱼在水里保持平衡,从而自由游动。
10.

筑巢
)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11.
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
冬眠
)、如:蛇、青蛙、熊等。(
南飞
)、如
:
燕子、大雁、天鹅等。(
备粮
)、如:蚂蚁、田鼠、松鼠等。(
换毛
)如:猫、狗、牛、羊等。
12.
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
动植物
)的(
生存空间
),人与动植物要(
和谐相处
)。
13.
植物通过(
自身制造营养
)维持生存,动物则通过(
食物
)获取营养。
14.
中国大熊猫在被世界各地饲养和展出时,当地动物园会模拟大熊猫在中国的生存(
环境
)建设场馆。
15.
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树的树冠来辨别方向。通常枝叶稠密的一侧是南方。这是因为(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南边的阳光多
)。
二、我会选。
1.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中蕴含着植物茁壮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C
)。
A.
营养、土壤
B.
土壤、阳光
C.
水、阳光
2.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B
)。
A.
阳光
B.
温度
C.

3.
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树的树冠来辨别方向。通常枝叶稠密的一侧是南方。这是因为(
A
)。
A.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南边的阳光多
B.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南边的水多
C.
植物生长需要空气,南边的空气多
4.
植物在适应环境的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观察下列植物的叶片,适宜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是(
A
)。
A.
仙人掌
B.

C.
榆树
5.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同一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根差别很大。以绿萝为例,水培与土培相比,水培根的特征是(
B
)。
A.
根短小、少
B.
根比较长、较多
C.
根长、少
6.
以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例,人们种植时会在前后两株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株距),在两行之间保持更大的距离(行距)。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植物获得(
C
)。
A.
更多的阳光
B.
更多的空气
C.
足够的阳光、空气、水
7.
小仓鼠喜欢在(
A
)的环境中睡觉。
A.
黑暗
B.
比较明亮
C.
阳光下
8.
用小木棒靠近仓鼠,它会(
A
)。
A.
啃咬小棒
B.
躲避
C
没有反应
9.
喂养小仓鼠,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B
)。
A.
因作业多,喂养的事交给父母
B.
亲自喂养、观察、记录
C.
高兴时喂喂
10.
正确喂养小仓鼠的方法是(
B
)。
A.
用手直接投食,并进行抚摸
B.
喂养时要戴上手套,不接触仓鼠
C.
远远地把食物扔进去就行,防止手指被咬伤
11.
夏天给金鱼喂食,它们会抢食,冬天金鱼却不进食。这说明(
C
)。
A.
金鱼不饿
B.
金鱼没有发现
C.
温度影响金鱼进食
12.
比较小仓鼠、小狗、金鱼的喂养经验,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动物都需要水和食物
B.
动物需要呼吸空气
C.
动物不仅需要水、空气和食物,还需要合适的温度
13.
变色蜥蜴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
B
),避免受到伤害。
A.
发出警告
B.
变换肤色
C.
断掉尾巴
14.
鱼没有耳朵,但能感一周围的声音、水流的变化,依靠的是(
C
)。
A.
鱼鳞
B.
鱼鳍
C.
侧线
15.
某年冬天,雷鸟像往年一样换成了白色的羽毛,但降雪延迟。此时,雷
鸟被敌害发现的机会(
B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16.
白天难见猫头鹰、蝙蝠活动,晚上难见麻雀、鸽子外出飞翔觅食。这些
象说明(
A
)因素对动物的生活有影响。
A.
昼夜
B.
季节
C.
温度
17.
某小岛上经常刮大风,岛上生存着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对这一现象
正确解释是(
A
)。
A.
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适应大风环境
B.
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躲避天敌追杀
C.
有翅昆虫被天敌捕食了
18.
人类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不良影响有(
B

A.
饲养宠物
B.
大量捕杀
C.
建立野生动物园
19.
人们在高速公路的特殊路段建造动物穿越通道,目的是(
A

A.
满足野生动物生活和迁徙
B.
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
C.
美化高速公路的风景
20.
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该做的是(
C

A.
根据需要随意砍伐
B.
把生活污水排人河中
C.
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21.
下列行为属于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是(
B

A.
穿动物毛皮衣服
B.
拒绝野味
C.
使用象牙筷子
2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保护动物、植物,还要保护河流、土壤等。
下列宣传标语中,倡导我们重视与植物和谐相处的是(
C
)。
A.
拒食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B.
塑料包装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几世
C.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木后人遭殃
23.
在验证种子发芽是否与空气有关的实验中,根据种子接触空气的情况,两组种子应该分别放置在(
C
)环境对比最适合。
A.
冰箱和阳台
B.
教室内和教室外
C.
实验台和实验台上的真空玻璃罩内
24.
在大雨来临之前,小鱼会(
B

A.
快速游离
B.
露出水面呼吸
C.
游向水底
25.
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蚂蚁多次尝试后,最终(
A
)逃出画的包围圈。
A.

B.
不能
C.
不确定是否能
26.
动物区别于植物生存的条件之一是动物需要
(
A
)
A.
空气
B.
适宜的温度
C.

27.
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B
)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A.
不会影响
B.
不能破坏
C.
不用考虑
27.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C

A.
阳光
B.
土壤
C.
适宜的温度
28.
在观察或实地考察植物及其周围环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不认识的植物不用观察
B.
有目的地认真观察、记录
C.
对一种植物观察时,只观察一株或一次就足够了
29.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根据环境特点,(
C
)更适合在这里生长。
A.
榆树
B.
仙人掌
C.
椰子树
三、我会判。
1.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空气、温度、水、阳光和食物。(
×

2.
小仓鼠和小狗都是动物,喂养的方法完全一样。(
×

3.
在遮光的条件下能培育韭黄、蒜黄,说明植物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

4.
小仓鼠就是小宠物,可以直接用手抓着玩。(
×

5.
动植物都需要通过食物来获取营养,维持生存。(
×

四、我会实验。
哪种环境下种子能发芽
?

干燥温暖处

一点水温暖处

一点水冰箱冷冻

水淹没种子温暖处
1.
奇奇选用环境
1
和环境
2
进行观察实验。
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判断,几天后,环境(
2
)中的种子最可能萌发;判断的依据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
2.
妙妙想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建议她选择环境(
2
)和环境(
3
)进行实验。建议的理由是(
环境
2
和环境
3
相同条件都是一点水,而温度却不同,一个寒冷,一个温度适宜。
)。
3.
环境
4
中的水淹没种子,种子具备水、适宜的温度,但没有(
空气
)因此推测里面的种子(
不会
)发芽。
五、
我会答。
1.
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
?
设计实验来进行研究。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
?
实验准备:
两组数量、大小、颜色相同的绿豆种子。
实验方法:
1.
让一组绿豆种子接触空气,保持湿润。
2.
另一组绿豆种子接触不到空气,保持湿润。
实验过程:
1.
给两个锥形瓶各装入
7
粒绿豆种子,贴上序号




2.
给锥形瓶注水,让①号瓶中的水淹没种子的一半,②号瓶中的水完全淹没种子。
3.
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
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2.
说出几个人类的活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事例?
答:
1.
大量捕猎动物。
2.
砍伐森林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
3.
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3.
说出几个人类的活动对植物造成影响的事例?
答:
1.
人工培育、种植农作物。
2.
乱砍滥伐,肆意占用土地。
3.
过度开荒造成水土流失。
4.
鸟巢有哪些作用?
答:
1.
鸟巢使鸟卵不致滚落并能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
2.
还有利于亲鸟喂养雏鸟。
3.
鸟巢还能减缓热量散失,防止其他动物攻击等。
第二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
我会填。
1.
整个(
陆地
)面积约占(
29%
),(
海洋
)面积约占(
71%
)。所以。我们常常说地球(
三分
)陆地,(
七分
)海洋。
2.
海水中含有大量

盐类



多种元素

,且浓度很高
(

100
克海水中含
3.5
克以上
)
,大量饮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

人体脱水

。因此,海水

不能

作为直接饮用水。
3.

冰川
)、(
河流
)、(
湖泊
)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
陆地上也有水,有少部分是像海水一样含盐量较多的

咸水

,更多的是含盐量小于
0.5

/
升的

淡水

资源。自古以来,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文明古国

都诞生在

沿河地带

。如,

黄河流域

诞生了

中华文明



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诞生了

古印度文




尼罗河流域

诞生了

古埃及文明
),(
两河流域

诞生了

古巴比伦文明


5.
陆地上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称为

河流

,有时也叫





。如

长江、黄河、亚马孙河、尼罗河



6.

冰川

是陆地表面主要的水体类型之一,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

两极和高山

地区。
7.
有的陆地表面洼地积水较多,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

湖泊
)。


青海湖、洞庭湖



8.
黄河发源于(
巴颜喀拉
)山脉(
各姿各雅
)山麓,全长约(
5464
千米
),是中国(
第二
)长河。黄河呈(
“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
9

)省、自治区,最后流入(
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
山地
)为主,中下游以(
平原、丘陵
)为主。由于黄河中段流经(
黄土高原
)地区,裹挟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
含沙量
)最多的河流。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称其为(
“母亲河”
)。
9.
长江发源于(
各拉丹冬峰
)西南侧,全长(
6300

),流经(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0.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
14
亿立方千米
),其中约(
97.5%
)都是(
咸水

(
海洋、
咸水湖
)
,(
淡水
)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2.5%
)左右,约(
3500
万立方千米
)。淡水
中近(
70%
)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冻积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0.26%
)。目前,世界上已有(
100

)个国家和地区缺水。
11.
虽然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
淡水
)却很短缺。目前世界上已有(
20
多亿
)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其中(
亚洲
)和(
非洲
)缺水最为严重。
12.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

立法

保护水资源,要求

合理开发,防止污染

,同时采取
各种措施提



资源利用率

,减少
水资源浪
费,

行水资源

污染防治
),
实现水资源

综合利用


13.
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

1993
年联合国大会确定特每年的

3

22


定为


世界水日



每年

3

22-28





中国水周



14.
我们一般将狭长弯曲的水域称为

河流




),
将比较宽广平坦的水域称为

湖泊
)。
15.
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是不同

水体

类型。
16.
依据含盐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水分为淡水和

咸水

两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

淡水
)。
17.
如果想要了解较多的人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某件事可能会采取的行为,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法
)。
二、我会判。
1.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诞生在沿河地带。(


2.
人类喝水、做饭、洗衣服要用淡水。(


3.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
13.6
亿立方千米,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2.5%
左右,淡水非常稀缺。(


三、
请判断以下情况是否属于节水行为,用
“√“

“x“
表示。
1.
在不影响卫生的情况下尽量少更换碗碟,减少洗刷用水。
(

)
2
家里有浴缸,常常泡澡

(
×
)
3.
洗手涂抹洗手液时,水龙头可以一直开着。
(
×
)
4.
夏天天气

热,同学们课间可以

打水仗


(
×
)
5.
洗碗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直冲洗。
(
×
)
6.

鱼的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

(

)
7.

手纸巾用冲水马桶冲

,可以减少
垃圾
堆积

(
×
)
8.
可收集空调冷凝水
用来
拖地、冲厕所、



(

)
四、我会选。
1.
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地球上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C.
地球上海陆分布非常均匀
2.
为解决“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
”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系列的探究活动,与你的探究过程、步骤一致的选项是(
B

A.
观察提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B.
观察提问——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
得出结论
C.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观察提问——得出结论
3.
中国东边的海洋是(
A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4.
表达地球上水、陆面积所占比例的多少,比较直观的方法是(
B

A.
画条形统计图
B.
画比例图
C.
画折线统计图
5
.
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地球表面有海洋、有陆地,且分布较为均匀
B.
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
C.
地球表面只有海洋
6
.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大约是

C

A.
2

8
B
.1

9
C
.
3

7
7
.
下列水体经过或处于河南境内的是
(
B
)
A.
青海湖、黄河
B.
黄河、淮河
C
长江、
黄河
8
.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

C

A.
冰川中
B.
河流里
C.
海洋里
9
.
目前发现的淡水资源中,所含淡水水量最多的是

A

A.

B.
浅层地下水
C.
深层地下水
10
.
交流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我们进行科学交流时,做法错误的是

C

A.
专心倾听,记录下对方的主要观点
B.
不随意打断别人,等对方发言结束后再发言
C.
认真比较,别人与自己观点发生分歧时,马上提出质疑
11
.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B

左右

A.3.5%
B.2.5%
C.0.9%
12
.
下列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
浅层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B.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C
冰川水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淡水的主要资源
13
.
在制作资料卡整理信息时,我们一般应注意

C
)。
A.
要记录资料来源,一张资料卡记录一个问题
B.
给资料卡进行分类,方便日后查找
C.
A

B
14.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

水球

,因为蓝色的水域很多
B
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们都可以直接饮用
C.
我们只

保护好江河湖怕里的水就够用了
五、我会答。
1.
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答:这是因为整个陆地面积约占
29%
,海洋面积约占
71%
。所以。我们常常说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
海水能喝吗?
答: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
(

100
克海水中含
3.5
克以上
)
,大量饮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人体脱水。因此,海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3.
列举出诞生在沿河地带的四大文明古国。
答:
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沿河地带。如,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
我会填。
1.
行进中的(

)被阻挡时,就形成了(
阻挡物
)的(
阴影
)。
2.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东升西落
),随着(
太阳
)位置的变化,(
影子的方向
)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
早晚长、中午短
)。
3.
(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
地球是(
太阳系
)的一颗(
行星
)。它在不停地绕着(
太阳
)运转。
5.
古希腊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在观察(
月食
)时,发现月球表面上的(
地影
)是(
圆的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6.
人们从古代起,就对月球很感兴趣,
不断对月球进行观察。


嫦娥奔月


就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
卫星
)。
7.
1609
年,

意大利

科学家

伽利略

首次用

望远镜

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

凹凸不平

的。
8.
1969


美国

宇航员乘
坐(

阿罗
11


宇宙飞船

,成功登上了

月球,

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

岩石和土壤

标本

9.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


嫦娥工程


。分为


无人月球探测

)(

载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


三个阶段。
10.
月球距离地球

38
万多千米

,我们可以用运载火箭把材料送到月球上。月球上没有

空气



昼夜温差

较大,人要穿上

宇航服

在月球表面活动。
11.
月球引力是地球的

),在月球上
走路要注意哟
!
月球上有

环形山



月陆



月海

等,没有

植物

,也没有

动物

。我建议选择一块平坦的区域建造基地。
12.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明亮部位的样子,叫(
月相
)。月相总是经历着(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变化周期就是(
农历一个月
)。
13.
日期
初一
初四
初八
十二
十五
十八
二十三
二十六
月相
新月
蛾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蛾眉月
14.
正如(
苏轼《水调歌头》
)所吟诵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睛圆缺”,诗人们常常将(
月圆
)比作(
团圆
),(
月缺
)比作(
离别
)。因此,(
月相
)的
变化往往牵动着诗人们的情感变化。
15.
读一读,想一想,下面的这些诗句所描写的都是什么月相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慕江吟》
)

上蛾眉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
缪氏子《赋新月》
)

上蛾眉月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

满月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下弦月、下蛾眉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
李贺《南园》
)

下蛾眉月

二、
我会选。
1.
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子形成的必备条件的是(
A

A.
影子
B.
遮挡物
C.
光源
2.
爸爸停好汽车后,车灯把前方停车指示牌的影子投射到了墙上、指示牌
距离车灯越近,投射的影子(
A

A.
越大
B.
越小
C.
无变化
3.
晚上散步回家,路灯在我的右侧,影子一定在我的(
B

A.
右侧
B.
左侧
C.
前方
4
.
下面是一个小组对影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
课堂上做光和影的实验,我们需要光源、遮挡物和一块透明的屏
B.
做光影实验时,遮挡物必须放在光源和透明的屏之间
C.
物体的大小决定影子的大小
5.
观察影子的变化后,大家总结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下面观点中,
更正确的是(
C

A.
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
B.
影子的长度也发生变化,早晚长,中午短
C.
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都会变化,
A

B
的观点合起来更完整
6.
我发现旗杆的影子会变化,(
A
)。
A.
从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B.
从早上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C.
从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长;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短
7.
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5
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
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B
)。
A.
上午
B.
下午
C.
晚上
8.
探探每隔
1
个小时观察、记录日影变化。他凝视记录单,发现相邻影子
间的夹角好像是相等的。根据你的经历,他的推测(
A

A.
正确
B.
错误
C.
记录不真实
9.
小明用的篮球代表地球,小旗代表船帆。观察船帆的变化,推断地球的形
状。这种搜集证据的方式叫作(
B

A.
对比实验
B.
模拟实验
C.
解剖实验
10.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球体证据的是(
B

A.
月食的阴影
B.
神话传说
C.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11.
地球仪是人们根据精确测量地球的形状及各个地方的位置所制作的地球模型。下面是观察地球仪后的一些观点,错误的是(
C

A.
地球是个球体,会转动
B.
地球转动时,总是倾斜着身子
C.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
12.
我国第一个从太空遥望地球、看清地球形状的人是(
B

A.
尤里·加加林
B.
杨利伟
C.
阿姆斯特朗
13.2003

10

15
日,杨利伟在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
-
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他乘坐的载人飞船是(
A

A.
“神舟”
5

B.
“东方红”
1

C.
“嫦娥”
1

14.
小明搜集了一的关于月球的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C

A.
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1/6
B.
月球距离地球约
38
万多千米
C.
月球上没有黑夜
15.
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特征。月球是一颗(
C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16.
人类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月球。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B

①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初步认识了月球的真实面目②肉眼观察,想象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③“阿波罗”
11
号抵达月球,并进行采集岩石和土壤样品等活动④中国的“嫦娥”
4
号在月球背面进行观测
A.
④、③、①、②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17.
月球目前没有人类居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C

A.
距离地球
38
万多千米,运送物资不方便
B.
月球上没有水、空气等生命生存必需的条件
C.
A

B
18.
下面关于月相形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明亮部分总是在左边
B.
明亮部分总是在右边
C.
上半月明亮的部分总是在右边
19.
有句歇后语说:“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农历三十的晚上看不到
月亮的原因是(
A

A.
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球,看不到月亮
B.
这天月球不发光
C.
这天看不到月亮的明亮部分
20.
月相变化有规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月圆月缺一般一个月重复出现一次
B.
农历上半月逐渐变圆,下半月逐渐变缺
C.
A

B
21.
下面关于小伙伴们观察月相积累的经验中,正确的是(
A

A.
傍晚前后能看到月亮,是农历的上半月
B.
每天晚上
8

00
时看到的月相,相邻两天的位置相同
C.
A

B
22.
下列物体的影子总是圆形的是(
C

A.
圆柱
C.

B.
圆盘
23.
我们观察到,一天中大树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C

A.
从西到东运动
B.
从长到短变化
C.
上午由短到长,下午由长到短变化
24.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A

A.
农历上半月逐渐变圆,下半月逐渐变缺
B.
东升西落
C.
太阳和月亮总在地球的两边
25.
研究地球的形状,我们学生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C

A.
查阅资料
B.
模拟实验
C.
到外太空进行观察
26.
日晷是中国古代人们设计的一种计时工具。它运用的科学原理是(
C

A.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影子的形成原理
C.A

B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因为蓝色的水域很多
B.
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们都可以直接饮用
C.
我们只要保护好江河、湖泊里的水就够用了
28.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这是因为(
C

A.
探究月球受技术的影响
B.
探究月球受科学方法的影响
C.A

B
29.
下面的这些诗句所描写的月相是满月的是(
B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慕江吟》
)
B.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
C.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三、我会判。
1.
旗杆的影子会变化,早晚长、中午最短,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2.
观察月相时,农历每月的初一看新月,十五看满月。(


3.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上面有环形山和空气。(
×

4.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匀速移动的,所以能利用影子计时。(


5.
地球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
6
倍。(


6.
一个人在地球上的重量是
30
千克,他在月球上的重量就是
180
千克。(
×

7.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是听不到说话的声音的。(


8.
奇奇在地球上能提起
20
千克物体,他在月球上能提起
120
千克物体。(


9.
月球上非常平坦。(
×


、我会画。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蛾眉月
凸月
五、我会答。
1.
月球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答:月相总是经历着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变化周期就是农历一个月。
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声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长、中午短。
3.
举行说明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
答: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圆的,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能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第四单元
精确的时间的步伐
一、
我会填。
1.
从古到今常见的计时工具:(
日晷、水钟、蜡烛钟、香篆钟、沙漏、水运仪象台、摆钟、石英表、电子表、原子钟。

2.

原子钟
)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日晷
)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沙漏(沙钟)
)根据一定数量的沙子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中所需要的时间来计时。一般一个沙漏一次运行的时间是(
1
分钟
),短时间知识比较准确,测量时间越长,越不准确。
3.

最小的精确值
)就是工具可以测量出来的(
最小单位
)。单位越小,(
精确度越高
)。
4.
“日晷”又称
"

日规
)”,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
晷针

(
表针
)
和(
晷面

(
带刻度的表座
)
组成。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
5.
赤道式日晷通常由(
晷面
)和(
晷针
)两部分成,晷针垂直穿过晷面。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所以叫(
赤道式日晷
)。晷针指向(
北极星
)。晷针在阳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现代钟表的(
指针
),晷面则像(
钟表的表面
)。
6.
晷针朝向(
正北方
),且仰角等于当地的(
地理纬度
)时,就正好指向(
北极星
)了。
7.
夏季太阳靠(

),要从(
上晷面
)读取时间;冬季太阳靠(

),要从(
下晷面
)读取时间。
8.
水钟又叫(
漏刻
),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

)是指带孔的(

),(

)是指有刻度的标尺。漏刻有(
泄水型
)和(
受水型
)两种。当水从漏壶孔流出时,(
泄水型漏刻
)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受水型漏刻
)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上升而向上运动,同样是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9.
为了保持漏壶的水位稳定
(
水位稳定的漏壶又称为平水壶
)
,使流入受水壶的水流速度不变,古人设计了(
三级漏刻
)。在(
平水壶
)的上方加一个(
天壶
),持续为平水壶供水。在平水壶侧面一定高度处接一(
分水壶
),使天壶流下来的过多的水流入分水壶,这样就可保持平水壶的水位稳定。
10.
摆(
往返一次
)为摆动一次。(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摆的快慢与(
摆线的长短
)有关,摆的快慢与(
摆锤的质量
)无关。(
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
摆钟
)就是利用摆的(
等时性
)原理工作的。
11.

1656

年,(
惠更斯
)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并出版了(
《摆钟论》
),它是以(
伽利略
)发现的摆的(
等时性
)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二、我会选。
1.
制作赤道式日晷,晷面倾斜的角度(
C

A.

30
°
B.
与北京的地理纬度一样
C.
与当地的地理纬度一样
2.
晷针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A

A.
早上影子在西边,向东边慢慢移动,晚上影子在东边
B.
早上影子在东边,向西边慢慢移动,晚上影子在西边
C.
晷针倾斜着,影子的变化规律不确定
3.
在上题中,根据日晷判断时间的依据是(
C

A.
夏季才能用日晷判断时间
B.
冬季晷针的影子落在下晷面上
C.
影子在左边,太阳应该在右边,所以是早上
4.
晷面上刻的“午”字表示的意思是(
A

A.
中午
B.
下午
C.
上午
5.
下列计时工具中,适合阴天和夜晚计时的是(
B

A.
日晷
B.
水钟
C.
月相
6.
第一台摆钟的发明人是(
B

A.
伽利略
B.
惠更斯
C.
牛顿
7.
我制作的摆,摆长越长,摆动(
A

A.
越慢
B.
越快
C.
不变
8.
反思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我发现(
B

A.
越来越小
B.
越来越精准
C.
越来越便宜
9.
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重的关系时,我们改变的量是(
B

A.
摆长
C.
摆动幅度
B.
摆重
10.
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关系时,我们改变的量是(
A

A.
摆长
C.
摆动幅度
B.
摆重
11.
制作日晷时,我们在晷面均匀地画出刻度。这样做的依据是(
C

A.
量角器的刻度是均匀的
B.
书上是这么规定的
C.
太阳下影子转动的角度是相等的
12.
单摆的运动方式是(
B

A.
绕圈
B.
摆动
C.
旋转
13.
制作水钟时,我发现水滴的速度开始快,后来慢。我采取的方法是(
C

A.
把漏水孔缩小点
B.
把漏水孔变大点
C.
让水位保持不变
14.
小明在做一个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做好后发现每分钟摆了
63
次,他修改的正确方式是(
B

A.
缩短摆绳长度
B.
增加摆绳长度
C.
减轻摆锤重量
15.
小明在做一个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做好后发现每分钟摆了
58
次,他修改的正确方式是(
A

A.
缩短摆线长度
B.
增加摆线长度
C.
减轻摆锤重量
16.
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惠更斯的“擒纵轮”是(
B

A.
科学发现
B.
科学发明
C.
科学幻想
17.
摆长影响摆的快慢。摆线越长,摆的速度(
B

A.
越快
B.
越慢
C.
不稳定
三、我会判。
1.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2.
惠更斯发明机械摆钟的科学原理是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


3.
秋千时,荡得越高,每个来回需要的时间越长。(


4
.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1
月,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

×

5
.
摆钟是利用摆能有规律的摆动的性质。



四、我会研究。
研究摆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
需要的材料:
摆、不同的摆线。
2.
控制的条件:
摆锤的重量一样,摆幅一样
,时间一样

3.
需要记录的是:
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4.
我的发现: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第五单元
开心游乐场
一、我会填。
1.
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
托力
),这种力叫(
浮力
)。
沉入水中的物体(
也受到了水
)的浮力。
2.
使用测力计前先轻轻地反复拉动(
弹簧
),防止(卡住)。
再看看测力计的(
刻度
),了解(
测量范围
),不能(
超量程
)使用。还要检查(
指针
)是否对齐(
零刻度线
),如果没有(
对齐
)则需要进行(
调节
)。使用时要让(
弹簧方向
)跟(
力的方向
)在一条(
直线
)上,读数时(
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3.
(在一定限度内)
,物体的(
形状变化越大
),产生的(
弹力就越大
)。如:

蹦床、拉力器、弓箭、撑杆跳、琴弦、弹簧、打羽毛球
)等。
4.
玩滑梯时,衣服与滑梯表面发声了摩擦,产生了一种(
阻碍滑动的力
),这种力叫(
摩擦力
)。它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与(
它们之间的压力
)有关。
5.
在(
压力
)一定时,两个物体(
接触面越粗糙
),产生的摩擦力就(
越大
),两个物体(
接触面越光滑
),产生的摩擦力(
越小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
时,(
物体越重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压力越小,摩擦力就越小。

6.
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增大物体的压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少接触面的面积、减小物体的压力。

7.
力可以改变
(
物体的形状
)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运动状态
)
。力可以使物体
(
开始运动
)
或者
(
停止运动
)
,也可以
(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

8.
有的力需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这种力叫
(
接触力
)
。有的力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这种力叫
(
非接触力
)

9.
力是
(
无处不在
)
的。物体间的
(
推、拉、提、压、吸引、排斥
)
等作用都是力。力不但有
(
大小
)
,还有
(
方向
)
。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
(
吸引力
)
。力的大小可以用
(
测力计
)
来测量。
10.

风力
)能制造风雪、发电;轮船浮在水上,受到了(
浮力
);火箭升空,是(
反冲力
)的作用;冲击平原是(
水力
)的作用。指南针能指南北,是(
磁力
)的作用。投石器应用了(
弹力
)的知识,滑梯应用了(
摩擦力
)的知识。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时,提起重物的力是(
重力
)。
11.
我们学过的磁力和重力是一种(
非接触力
)。
二、我会判。
1.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

2.
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3.
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

4
.
摩擦力对我们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小摩擦力。

×

5
.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


6
.
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吸引力。



7
.
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会受到空气对它的阻力。(


8
.
船在水面划过时,船与水之间没有摩擦力。(
×

9.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小。(
×

10.
摩擦力是有害的,我们要尽量减小它。(
×

11.
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12.
电话、电动车、磁悬浮列车都是利用了磁力。(


三、我会连。
1.
风车
应用了弹力
投石机
应用了风力
可调节滑梯
应用了反冲力
喷水转轮
应用了摩擦力
2.
汽车轮胎上的花纹
增大摩擦力
钥匙插不进,往锁孔中加油
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擦铁粉
减小摩擦力
瓶盖太紧,包块布容易旋开
4.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在拉链上涂抹石蜡
滑雪运动
减少摩擦力
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抹润滑油
“自制气垫船”运动时不接触桌面
增加摩擦力
下雪时汽车安装防滑链
用力捏紧刹车闸刹车
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四、我会选。
1.
找一个大的饮料瓶,装满水,盖上盖。在水中提起它和在空气中拿起它
.
用力大小正确的是(
B

A.
一样大
B.
在空气中用力大
C.
在水中用力大
2.
把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放入水中,木块上浮,石块下沉。下列解释中,
正确的是(
C

A.
木块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B.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石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C.
石块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浮力比石块的重力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10
牛顿,在水里的重力为
6
牛顿,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B

A.
0
牛顿
B.
4
牛顿
C.
6
牛顿
4.
与物体弹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C
)。
A.
物体的形状
B.
物体的软硬
C.
物体形变的大小
5.
下面几个关于弹力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
只有弹簧、皮筋才会产生弹力
B.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C.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6.
小车在桌面上静止,用力推一下,小车运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运动的小车又慢慢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C

A.
弹力
B.
推力
C.
摩擦力
7.
摩擦力能阻碍物体的运动,因此人们在某些地方会努力减小摩擦力,下列方法
中,可以减小摩擦力的是(
C

A.
穿足球鞋跑步
B.
在塑胶跑道上跑步
C.
穿上轮滑鞋在塑胶跑道上跑步
8.
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大玩具四驱车运动摩擦力的是
(
A
)
A.
轮胎更换成表面粗糙的
B.
让跑道表面更光滑些
C.
在齿轮涂抹润滑油
9.
研究物体的轻重对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影响时,我们应该改变
(
B
)
A.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
物体的重量
C.
A

B
10.
研究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影响时,我们应该改变
(
A
)
A.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
物体的重量
C.
A

B
10.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C

A.
力可以让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从运动到静止
B.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C.A

B
11.
把一张纸揉成一个纸团或叠成一个纸船,放在桌面上对它吹气。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C

A.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运动状态
B.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形状
C.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运动状态
12.
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破裂了,这说明(
A

A.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A

B
13.
关于磁吸文具盒,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C

A.
磁扣只有碰到一起时,才会产生吸力
B.
只有人用力按压,磁扣才会吸在一起
C.
磁扣不接触也有磁力,接触时磁力更大
14.
对玩具小车施加一个拉力,小车的运动状态(
C

A.
不改变
B.
一定改变
C.
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
15.
摩擦力的大小与(
B
)无关。
A.
物体的重量
B.
运动的快慢
C.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6.
测量力的大小时,我们常用的工具是(
A

A.
弹簧测力计
B.
量筒
C.
天平
17.
关于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实心的物体在水中会沉,空心的会浮在水面
B.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沉在水底
C.
只要物体比较小,就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18.
下列情况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
)
A.
鞋底装有轴承的溜冰鞋
B.
鞋底很多凹凸花纹的登山鞋
C.
用力握紧瓶盖,容易拧开饮料瓶
19.
我用测力计测量物体运动的摩擦力时,为了准确地搜集证据,下列建议可以采用的有
(
C
)
A.
快速拉动物体运动
B.
记录刚刚拉动时的最大值
C.
每一次测量,都要调整测力计指针指向“
0
”刻度
20.
雪地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上安装有一圈铁链子。人们这么做的目的是(
C

A.
增加汽车重量
B.
降低速度
C.
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21.
滑滑梯时有(
D
)在起作用。①重力②支撑力③摩擦力④压力
A
、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22.

C
)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复原来形状的力。
A.
擦力
B.
重力
C.
弹力
D.
反冲力
23.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上碳酸镁粉是为了(
B
)。
A.
减小摩擦力
B.
增大摩擦力
24.
使气式飞机、火销运动的力是(
D
)。
A.

D.
反冲力
C.
重力
D.
推力
25
.
自行车座的弹簧有

C

的作用

A.
美观
B.
稳固
C.
缓冲
D.
造型需要
2
6
.
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B


A.
美观大方
B.
増大摩擦力、防止滑倒
27
.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钩码越大,产生的弹力

B
)。
A.
不变
B.
越大
C.
越小
28
.
使喷气式飞机、火箭运动的力是

C
)。
A.
弹力
B.
重力
C.
反冲力
29
.
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B
)。
A.
避免货物损坏
B.
省力
C
.
增大摩擦
30.
拉弓射箭时应用的是(
B
)力。
A.

B.

C.

31.
古时候人们在搬运石块时在石块下面放圆木是为了(
A
)。
A.
减小摩擦
B.
增大摩擦
C.
减小石块的重力
32.
下列利用了反冲力的是(
C
)。
A.
火车
B.
磁悬浮列车
C.
火箭
33
.
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B


A.
美观大方
B.
增大摩擦力
C
、防止滑倒
3
4.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钩码越大,产生的弹力

B


A.
不变
B.
越大
C.
越小
35
.
使喷气式飞机、火箭运动的力是

C
)。
A.
弹力
B.
重力
C.
反冲力
36
.
地球表面大约

B

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是陆地。
A.15%
B.71%
C.29%
37
.
以下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B
)。
A.
一年四季的变化
B.
白天黑夜的出现
C.
月食和日食的出现
38
.
摆的快慢与

B

有关。
A.
摆锤的轻重
B.
摆线的长短
C.
摆角的大小
五、我会分。
下列哪种力是接触力?哪种力是非接触力?
弹力
浮力
摩擦力
重力
磁力
推力
拉力
反冲力
吸引力
接触力:
弹力
浮力
摩擦力
推力
拉力
反冲力
非接触力:
磁力
重力
吸引力
六、我会答。
1.
增大摩擦的例子?
答:

鞋底和轮胎都有凹凸的花纹(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体操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抹上镁粉(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上装上防滑链(增大摩擦力)

瓶盖太紧,包块布容易旋开
2.
减小摩擦的例子?

在自行车转动轴处加上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锁打不开了,加一点炭粉。(减小摩擦力)

推动书柜前,先把书移出来,再推。(减轻物体的压力,减小摩擦力)

钥匙插不进,往锁孔中加油
古时候人们在搬运石块时在石块下面放圆木
3.
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
答:蹦床、撑杆跳、弓箭、弹簧秤、儿童玩具枪、打羽毛球。
4.
生活中常见的力?
答:重力、弹力、摩擦力、风力、水力、磁力、反冲力、推力、拉力、压力等
.
5.
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冻场,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
清理街道上的积雪是为了增加车辆、行人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打滑;为滑冰而冻冰场,是为了减少溜冰鞋与地面的摩擦力,使人滑得更顺畅。
7.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答: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增大物体的压力。
8.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答: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少接触面的面积、减小物体的压力。

、实验与探究
: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摩擦力。实验器材如下
: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带钩的正方体块,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几条毛巾,直尺,弹簧测力计,几支圆珠笔。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你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次序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4
N
0
.
5N
2
毛巾面
4
N
1.15N
比较第
1

2
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压力一定时,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产生的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
反思单元
让事实来说话
一、
我会填。
1.

亚里士多德

(
公元前
384
一公元前
322)
,(
古希腊
)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后人誉为(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他几乎对当时的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2.

伽利略

(1564-1642)
,(
意大利
)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被称为(
“近代科学之父”。

3.
在伽利略(
"
比萨斜塔实验
"
)的铁证面前,人们只好承认(
亚里士多德
)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他们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事实胜于雄辩”
)的道理。
4.
伽利略的观点是一种
(
推理
)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
(
事实
)
:如果推理是正确的,那么推理应该与事实
(
一致
)
的。
5.
科学的发展需要(
交流分享
)、(
反思修正
)。互相交流(
观察到的现象
),分享(
研究的过程
),反思(
方法是否科学
),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使我们的观点更接近(
真理
)。
二、我会选。
1.
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被称为(
A

A.
近代科学之父
B.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C.
百科全书式的人才
2.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句名言出自
(
B
)
A.
亚里士多德
B.
阿基米德
C.
哥白尼
3.
如何让皮筋产生更大的弹力
?(
C
)
A.
拉力越大,皮筋产生的弹力就大
B.
把皮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C.
在一定限度内,皮筋形状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我们在研究怎样把箭射得更远的活动中,得出“物体形状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的结论。分析数据时,我们没有用
(
B
)
的思维方法。
A
比较
B.
分类
C.
归纳
5.
我们小组弹力实验的结果是,物体形状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乐乐举例质疑,皮筋拉得太长,会断掉。这时我们应该(
B

A.
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B.
修改完善自己的观点
C.
全部否定自己的观点
三、我会填。
1.
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解律给同学们听的
?
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认可的
?
答:我们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对方认识到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我们用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宣传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我们用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是球体。
我们用比赛的方式展示了我们制作的游乐器材,
解释了我们的设计原理。
2020年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填空题知识点)
准备单元
降落伞
一、我会填。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伞面越(
),下降得越(
)。

伞绳越(
),降落得越(
)。
2.
降落伞的(
)(
)分布,每根细线(
)长,这样下降时才能更(
)。
二、我会选。
1.
降落伞伞面的形状应该选择的是(
)。
A.
B.
C.
不确定
2.
下面的材料,最适合制作降落伞伞面的是(
)。
A.
塑料
B.
雨伞布
C.

3.
比较塑料、布和纸不同材料的伞面,塑料的优点是(
)。
A.
轻便
B.
不易烂
C.
轻便、不易烂
3.
比较降落伞伞面大小对降落快慢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降落伞的伞面越大,降落得越慢。
B.
几根绳子长短不同,降落得慢。
C.
绳子越短,降落得越慢。
三、我会判。
1.
我们站在高处试验降落伞时,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行了,旁边不需要有老师或同学保护。(

2.
降落伞的伞面做得大一些,这样下降时空气阻力会更大。(

四、我会答。
1.
怎样改进我们的降落伞,让它下降得更慢?
答:
2.
制作降落伞的步骤?
答:
第一单元
生命世界

、我会填。
1.
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
),它们是植物(
)不可缺少的条件。
2.
生活在(
)中的植物,其(
)具有(
)。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
)、(
)和(
)条件的结果。
3.
生活在(
)中的(
),为了减少(
)和(
),叶退化为(
),它的(
)可以储存更多的水分。
4.
一般来说,(
)的根长得短而浅;(
)的根长得长而深。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着(
),才能吸收到维持生存的水分。同时,才能不被沙漠中的(
)。
5.
农民伯伯种地的时候,作物是(
)种植的,一行里面相邻两株作物的距离就是(
),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就是(
)。
6.
动物维持生命需要(
)、(
)、(
)和(
)等。
7.
蚂蚁具有(
)的能力,同时又有(
)的能力。
8.
动物通过(
)、(
)、(
)、(
)、(
)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
)的变化。
9.

)的皮肤可在不同环境中变色,从而达到完美的伪装效果。(
)能使地面产生震动,从而向其他同伴发出警告,提醒它们发生了危险,要迅速逃离。(
)很宽,尾巴呈扇形,飞行时主要飞羽全部展开,羽毛之间的缝可以防备狂风,从而在山峡间不稳定的气流中保持稳定。(
)能够帮助鱼在水里保持平衡,从而自由游动。
10.

)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11.
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
)、如:
等。(
)、如
:
等。(
)、如:蚂蚁、田鼠、松鼠等。(
)如:
等。
12.
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
)的(
),人与动植物要(
)。
13.
植物通过(
)维持生存,动物则通过(
)获取营养。
14.
中国大熊猫在被世界各地饲养和展出时,当地动物园会模拟大熊猫在中国的生存(
)建设场馆。
15.
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树的树冠来辨别方向。通常枝叶稠密的一侧是南方。这是因为(
)。
二、我会选。
1.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中蕴含着植物茁壮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
A.
营养、土壤
B.
土壤、阳光
C.
水、阳光
2.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3.
到北方旅游,假如在野外迷了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树的树冠来辨别方向。通常枝叶稠密的一侧是南方。这是因为(
)。
A.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南边的阳光多
B.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南边的水多
C.
植物生长需要空气,南边的空气多
4.
植物在适应环境的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观察下列植物的叶片,适宜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是(
)。
A.
仙人掌
B.

C.
榆树
5.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同一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根差别很大。以绿萝为例,水培与土培相比,水培根的特征是(
)。
A.
根短小、少
B.
根比较长、较多
C.
根长、少
6.
以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例,人们种植时会在前后两株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株距),在两行之间保持更大的距离(行距)。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植物获得(
)。
A.
更多的阳光
B.
更多的空气
C.
足够的阳光、空气、水
7.
小仓鼠喜欢在(
)的环境中睡觉。
A.
黑暗
B.
比较明亮
C.
阳光下
8.
用小木棒靠近仓鼠,它会(
)。
A.
啃咬小棒
B.
躲避
C
没有反应
9.
喂养小仓鼠,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
因作业多,喂养的事交给父母
B.
亲自喂养、观察、记录
C.
高兴时喂喂
10.
正确喂养小仓鼠的方法是(
)。
A.
用手直接投食,并进行抚摸
B.
喂养时要戴上手套,不接触仓鼠
C.
远远地把食物扔进去就行,防止手指被咬伤
11.
夏天给金鱼喂食,它们会抢食,冬天金鱼却不进食。这说明(
)。
A.
金鱼不饿
B.
金鱼没有发现
C.
温度影响金鱼进食
12.
比较小仓鼠、小狗、金鱼的喂养经验,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动物都需要水和食物
B.
动物需要呼吸空气
C.
动物不仅需要水、空气和食物,还需要合适的温度
13.
变色蜥蜴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
),避免受到伤害。
A.
发出警告
B.
变换肤色
C.
断掉尾巴
14.
鱼没有耳朵,但能感一周围的声音、水流的变化,依靠的是(
)。
A.
鱼鳞
B.
鱼鳍
C.
侧线
15.
某年冬天,雷鸟像往年一样换成了白色的羽毛,但降雪延迟。此时,雷
鸟被敌害发现的机会(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16.
白天难见猫头鹰、蝙蝠活动,晚上难见麻雀、鸽子外出飞翔觅食。这些
象说明(
)因素对动物的生活有影响。
A.
昼夜
B.
季节
C.
温度
17.
某小岛上经常刮大风,岛上生存着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对这一现象
正确解释是(
)。
A.
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适应大风环境
B.
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躲避天敌追杀
C.
有翅昆虫被天敌捕食了
18.
人类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不良影响有(

A.
饲养宠物
B.
大量捕杀
C.
建立野生动物园
19.
人们在高速公路的特殊路段建造动物穿越通道,目的是(

A.
满足野生动物生活和迁徙
B.
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
C.
美化高速公路的风景
20.
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该做的是(

A.
根据需要随意砍伐
B.
把生活污水排人河中
C.
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21.
下列行为属于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是(

A.
穿动物毛皮衣服
B.
拒绝野味
C.
使用象牙筷子
2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保护动物、植物,还要保护河流、土壤等。
下列宣传标语中,倡导我们重视与植物和谐相处的是(
)。
A.
拒食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B.
塑料包装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几世
C.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木后人遭殃
23.
在验证种子发芽是否与空气有关的实验中,根据种子接触空气的情况,两组种子应该分别放置在(
)环境对比最适合。
A.
冰箱和阳台
B.
教室内和教室外
C.
实验台和实验台上的真空玻璃罩内
24.
在大雨来临之前,小鱼会(

A.
快速游离
B.
露出水面呼吸
C.
游向水底
25.
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蚂蚁多次尝试后,最终(
)逃出画的包围圈。
A.

B.
不能
C.
不确定是否能
26.
动物区别于植物生存的条件之一是动物需要
(
)
A.
空气
B.
适宜的温度
C.

27.
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A.
不会影响
B.
不能破坏
C.
不用考虑
27.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
阳光
B.
土壤
C.
适宜的温度
28.
在观察或实地考察植物及其周围环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认识的植物不用观察
B.
有目的地认真观察、记录
C.
对一种植物观察时,只观察一株或一次就足够了
29.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根据环境特点,(
)更适合在这里生长。
A.
榆树
B.
仙人掌
C.
椰子树
三、我会判。
1.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空气、温度、水、阳光和食物。(

2.
小仓鼠和小狗都是动物,喂养的方法完全一样。(

3.
在遮光的条件下能培育韭黄、蒜黄,说明植物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4.
小仓鼠就是小宠物,可以直接用手抓着玩。(

5.
动植物都需要通过食物来获取营养,维持生存。(

四、我会实验。
哪种环境下种子能发芽
?

干燥温暖处

一点水温暖处

一点水冰箱冷冻

水淹没种子温暖处
1.
奇奇选用环境
1
和环境
2
进行观察实验。
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判断,几天后,环境(
)中的种子最可能萌发;判断的依据是(
)。
2.
妙妙想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建议她选择环境(
)和环境(
)进行实验。建议的理由是(
)。
3.
环境
4
中的水淹没种子,种子具备水、适宜的温度,但没有(
)因此推测里面的种子(
)发芽。
六、
我会答。
1.
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
?
设计实验来进行研究。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
实验准备:
实验方法:
1.
2.
实验过程:
1.
2.
3.
得出结论:
2.
说出几个人类的活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事例?
答:
3.
说出几个人类的活动对植物造成影响的事例?
答:
4.
鸟巢有哪些作用?
答:
第二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我会填。
1.
整个(
)面积约占(
),(
)面积约占(
)。所以。我们常常说地球(
)陆地,(
)海洋。
2.
海水中含有大量





,且浓度很高
(

100
克海水中含
3.5
克以上
)
,大量饮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


。因此,海水


作为直接饮用水。
3.

)、(
)、(
)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
陆地上也有水,有少部分是像海水一样含盐量较多的


,更多的是含盐量小于
0.5

/
升的


资源。自古以来,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都诞生在


。如,


诞生了





诞生了





诞生了

),(

诞生了



5.
陆地上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称为


,有时也叫




。如







6.


是陆地表面主要的水体类型之一,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


地区。
7.
有的陆地表面洼地积水较多,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

)。






8.
黄河发源于(
)山脉(
)山麓,全长约(
),是中国(
)长河。黄河呈(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
)省、自治区,最后流入(
)。黄河中上游以(
)为主,中下游以(

)为主。由于黄河中段流经(
)地区,裹挟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
)最多的河流。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称其为(


)。
9.
长江发源于(
)西南侧,全长(
),流经(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0.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
),其中约(
)都是(

(
海洋、咸水湖
)
,(
)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左右,约(
)。淡水中近(
)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冻积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
)个国家和地区缺水。
18.
虽然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
)却很短缺。目前世界上已有(
)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其中(
)和(
)缺水最为严重。
19.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


保护水资源,要求





,同时采取
各种措施提



,减少
水资源浪
费,

行水资源

),
实现水资源



20.
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

1993
年联合国大会确定特每年的


定为





每年








21.
我们一般将狭长弯曲的水域称为




),
将比较宽广平坦的水域称为

)。
22.
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是不同


类型。
23.
依据含盐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水分为淡水和


两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

)。
24.
如果想要了解较多的人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某件事可能会采取的行为,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
二、我会判。
1.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诞生在沿河地带。(

2.
人类喝水、做饭、洗衣服要用淡水。(

3.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
13.6
亿立方千米,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2.5%
左右,淡水非常稀缺。(

三、
请判断以下情况是否属于节水行为,用
“√“

“x“
表示。
1.
在不影响卫生的情况下尽量少更换碗碟,减少洗刷用水。
(
)
2
家里有浴缸,常常泡澡

(
)
3.
洗手涂抹洗手液时,水龙头可以一直开着。
(
)
4.
夏天天气

热,同学们课间可以

打水仗


(
)
5.
洗碗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直冲洗。
(
)
6.

鱼的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

(
)
7.

手纸巾用冲水马桶冲

,可以减少
垃圾
堆积

(
)
8.
可收集空调冷凝水
用来
拖地、冲厕所、



(
)
四、我会选。
1.
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地球上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C.
地球上海陆分布非常均匀
2.
为解决“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
”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系列的探究活动,与你的探究过程、步骤一致的选项是(

A.
观察提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B.
观察提问——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
得出结论
C.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观察提问——得出结论
3.
中国东边的海洋是(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4.
表达地球上水、陆面积所占比例的多少,比较直观的方法是(

A.
画条形统计图
B.
画比例图
C.
画折线统计图
5
.
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有海洋、有陆地,且分布较为均匀
B.
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
C.
地球表面只有海洋
6
.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大约是


A.
2

8
B
.1

9
C
.
3

7
7
.
下列水体经过或处于河南境内的是
(
)
A.
青海湖、黄河
B.
黄河、淮河
C
长江、
黄河
8
.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


A.
冰川中
B.
河流里
C.
海洋里
9
.
目前发现的淡水资源中,所含淡水水量最多的是


A.

B.
浅层地下水
C.
深层地下水
10
.
交流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我们进行科学交流时,做法错误的是


A.
专心倾听,记录下对方的主要观点
B.
不随意打断别人,等对方发言结束后再发言
C.
认真比较,别人与自己观点发生分歧时,马上提出质疑
11
.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左右

A.3.5%
B.2.5%
C.0.9%
12
.
下列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浅层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B.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C
冰川水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淡水的主要资源
13
.
在制作资料卡整理信息时,我们一般应注意

)。
A.
要记录资料来源,一张资料卡记录一个问题
B.
给资料卡进行分类,方便日后查找
C.
A

B
14.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

水球

,因为蓝色的水域很多
B
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们都可以直接饮用
C.
我们只

保护好江河湖怕里的水就够用了
五、我会答。
1.
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答:
2.
海水能喝吗?
答:
3.
列举出诞生在沿河地带的四大文明古国。
答: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我会填。
1.
行进中的(
)被阻挡时,就形成了(
)的(
)。
2.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随着(
)位置的变化,(
)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
)。
3.
(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
地球是(
)的一颗(
)。它在不停地绕着(
)运转。
5.
古希腊科学家(
)在观察(
)时,发现月球表面上的(
)是(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6.
人们从古代起,就对月球很感兴趣,
不断对月球进行观察。




就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
)。
7.
1609
年,


科学家


首次用


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


的。
8.
1969



宇航员乘
坐(

,成功登上了



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


标本

9.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




。分为



)(








三个阶段。
10.
月球距离地球


,我们可以用运载火箭把材料送到月球上。月球上没有





较大,人要穿上


在月球表面活动。
11.
月球引力是地球的

),在月球上
走路要注意哟
!
月球上有








等,没有


,也没有


。我建议选择一块平坦的区域建造基地。
12.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明亮部位的样子,叫(
)。月相总是经历着(







)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变化周期就是(
)。
13.
日期
.
月相
14.
正如(
)所吟诵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睛圆缺”,诗人们常常将(
)比作(
),(
)比作(
)。因此,(
)的变化往往牵动着诗人们的情感变化。
15.
读一读,想一想,下面的这些诗句所描写的都是什么月相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慕江吟》
)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
圆照满天。”
(
缪氏子《赋新月》
)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
李贺《南园》
)


三、
我会选。
1.
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子形成的必备条件的是(

A.
影子
B.
遮挡物
C.
光源
2.
爸爸停好汽车后,车灯把前方停车指示牌的影子投射到了墙上、指示牌
距离车灯越近,投射的影子(

A.
越大
B.
越小
C.
无变化
3.
晚上散步回家,路灯在我的右侧,影子一定在我的(

A.
右侧
B.
左侧
C.
前方
4
.
下面是一个小组对影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课堂上做光和影的实验,我们需要光源、遮挡物和一块透明的屏
B.
做光影实验时,遮挡物必须放在光源和透明的屏之间
C.
物体的大小决定影子的大小
5.
观察影子的变化后,大家总结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下面观点中,
更正确的是(

A.
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
B.
影子的长度也发生变化,早晚长,中午短
C.
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都会变化,
A

B
的观点合起来更完整
6.
我发现旗杆的影子会变化,(
)。
A.
从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B.
从早上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C.
从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长;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短
7.
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5
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
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
A.
上午
B.
下午
C.
晚上
8.
探探每隔
1
个小时观察、记录日影变化。他凝视记录单,发现相邻影子
间的夹角好像是相等的。根据你的经历,他的推测(

A.
正确
B.
错误
C.
记录不真实
9.
小明用的篮球代表地球,小旗代表船帆。观察船帆的变化,推断地球的形
状。这种搜集证据的方式叫作(

A.
对比实验
B.
模拟实验
C.
解剖实验
10.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球体证据的是(

A.
月食的阴影
B.
神话传说
C.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11.
地球仪是人们根据精确测量地球的形状及各个地方的位置所制作的地球模型。下面是观察地球仪后的一些观点,错误的是(

A.
地球是个球体,会转动
B.
地球转动时,总是倾斜着身子
C.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
12.
我国第一个从太空遥望地球、看清地球形状的人是(

A.
尤里·加加林
B.
杨利伟
C.
阿姆斯特朗
13.2003

10

15
日,杨利伟在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
-
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他乘坐的载人飞船是(

B.
“神舟”
5

B.
“东方红”
1

C.
“嫦娥”
1

14.
小明搜集了一的关于月球的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1/6
B.
月球距离地球约
38
万多千米
C.
月球上没有黑夜
15.
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特征。月球是一颗(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16.
人类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月球。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初步认识了月球的真实面目②肉眼观察,想象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③“阿波罗”
11
号抵达月球,并进行采集岩石和土壤样品等活动④中国的“嫦娥”
4
号在月球背面进行观测
A.
④、③、①、②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17.
月球目前没有人类居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距离地球
38
万多千米,运送物资不方便
B.
月球上没有水、空气等生命生存必需的条件
C.
A

B
18.
下面关于月相形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明亮部分总是在左边
B.
明亮部分总是在右边
C.
上半月明亮的部分总是在右边
19.
有句歇后语说:“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农历三十的晚上看不到
月亮的原因是(

A.
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球,看不到月亮
B.
这天月球不发光
C.
这天看不到月亮的明亮部分
20.
月相变化有规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月圆月缺一般一个月重复出现一次
B.
农历上半月逐渐变圆,下半月逐渐变缺
C.
A

B
21.
下面关于小伙伴们观察月相积累的经验中,正确的是(

A.
傍晚前后能看到月亮,是农历的上半月
B.
每天晚上
8

00
时看到的月相,相邻两天的位置相同
C.
A

B
22.
下列物体的影子总是圆形的是(

A.
圆柱
C.

B.
圆盘
23.
我们观察到,一天中大树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
从西到东运动
B.
从长到短变化
C.
上午由短到长,下午由长到短变化
24.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A.
农历上半月逐渐变圆,下半月逐渐变缺
B.
东升西落
C.
太阳和月亮总在地球的两边
25.
研究地球的形状,我们学生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
查阅资料
B.
模拟实验
C.
到外太空进行观察
26.
日晷是中国古代人们设计的一种计时工具。它运用的科学原理是(

A.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影子的形成原理
C.A

B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因为蓝色的水域很多
B.
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我们都可以直接饮用
C.
我们只要保护好江河、湖泊里的水就够用了
28.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这是因为(

A.
探究月球受技术的影响
B.
探究月球受科学方法的影响
C.A

B
29.
下面的这些诗句所描写的月相是满月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慕江吟》
)
B.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
C.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三、我会判。
1.
旗杆的影子会变化,早晚长、中午最短,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2.
观察月相时,农历每月的初一看新月,十五看满月。(

3.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上面有环形山和空气。(

4.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匀速移动的,所以能利用影子计时。(

5.
地球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
6
倍。(

6.
一个人在地球上的重量是
30
千克,他在月球上的重量就是
180
千克。(

7.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是听不到说话的声音的。(

8.
奇奇在地球上能提起
20
千克物体,他在月球上能提起
120
千克物体。(

9.
月球上非常平坦。(


、我会画。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蛾眉月
凸月
五、我会答。
1.
月球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答:
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3.
举行说明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
答:
第四单元
精确的时间的步伐
一、我会填。
1.
从古到今常见的计时工具:(











2.

)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根据一定数量的沙子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中所需要的时间来计时。一般一个沙漏一次运行的时间是(
),短时间知识比较准确,测量时间越长,越不准确。
3.

)就是工具可以测量出来的(
)。单位越小,(
)。
4.
“日晷”又称
"

)”,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

(
表针
)
和(

(
带刻度的表座
)
组成。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
5.
赤道式日晷通常由(
)和(
)两部分成,晷针垂直穿过晷面。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所以叫(
)。晷针指向(
)。晷针在阳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现代钟表的(
),晷面则像(
)。
6.
晷针朝向(
),且仰角等于当地的(
)时,就正好指向(
)了。
7.
夏季太阳靠(
),要从(
)读取时间;冬季太阳靠(
),要从(
)读取时间。
8.
水钟又叫(
),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
)是指带孔的(
),(
)是指有刻度的标尺。漏刻有(
)和(
)两种。当水从漏壶孔流出时,(
)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上升而向上运动,同样是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9.
为了保持漏壶的水位稳定
(
水位稳定的漏壶又称为平水壶
)
,使流入受水壶的水流速度不变,古人设计了(
)。在(
)的上方加一个(
),持续为平水壶供水。在平水壶侧面一定高度处接一(
),使天壶流下来的过多的水流入分水壶,这样就可保持平水壶的水位稳定。
10.
摆(
)为摆动一次。(
)。摆的快慢与(
)有关,摆的快慢与(
)无关。(
)。(
)就是利用摆的(
)原理工作的。
11.


年,(
)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并出版了(
),它是以(
)发现的摆的(
)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二、我会选。
1.
制作赤道式日晷,晷面倾斜的角度(

A.

30
°
B.
与北京的地理纬度一样
C.
与当地的地理纬度一样
2.
晷针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A.
早上影子在西边,向东边慢慢移动,晚上影子在东边
B.
早上影子在东边,向西边慢慢移动,晚上影子在西边
C.
晷针倾斜着,影子的变化规律不确定
3.
在上题中,根据日晷判断时间的依据是(

A.
夏季才能用日晷判断时间
B.
冬季晷针的影子落在下晷面上
C.
影子在左边,太阳应该在右边,所以是早上
4.
晷面上刻的“午”字表示的意思是(

A.
中午
B.
下午
C.
上午
5.
下列计时工具中,适合阴天和夜晚计时的是(

A.
日晷
B.
水钟
C.
月相
6.
第一台摆钟的发明人是(

A.
伽利略
B.
惠更斯
C.
牛顿
7.
我制作的摆,摆长越长,摆动(

A.
越慢
B.
越快
C.
不变
8.
反思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我发现(

A.
越来越小
B.
越来越精准
C.
越来越便宜
9.
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重的关系时,我们改变的量是(

A.
摆长
C.
摆动幅度
B.
摆重
10.
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关系时,我们改变的量是(

A.
摆长
C.
摆动幅度
B.
摆重
11.
制作日晷时,我们在晷面均匀地画出刻度。这样做的依据是(

A.
量角器的刻度是均匀的
B.
书上是这么规定的
C.
太阳下影子转动的角度是相等的
12.
单摆的运动方式是(

A.
绕圈
B.
摆动
C.
旋转
13.
制作水钟时,我发现水滴的速度开始快,后来慢。我采取的方法是(

A.
把漏水孔缩小点
B.
把漏水孔变大点
C.
让水位保持不变
14.
小明在做一个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做好后发现每分钟摆了
63
次,他修改的正确方式是(

A.
缩短摆绳长度
B.
增加摆绳长度
C.
减轻摆锤重量
15.
小明在做一个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做好后发现每分钟摆了
58
次,他修改的正确方式是(

A.
缩短摆线长度
B.
增加摆线长度
C.
减轻摆锤重量
16.
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惠更斯的“擒纵轮”是(

A.
科学发现
B.
科学发明
C.
科学幻想
17.
摆长影响摆的快慢。摆线越长,摆的速度(

A.
越快
B.
越慢
C.
不稳定
三、我会判。
1.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2.
惠更斯发明机械摆钟的科学原理是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

3.
秋千时,荡得越高,每个来回需要的时间越长。(

4
.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1
月,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


5
.
摆钟是利用摆能有规律的摆动的性质。


四、我会研究。
研究摆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
需要的材料:

2.
控制的条件
3.
需要记录的是:

4.
我的发现:
第五单元
开心游乐场
一、我会填。
1.
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
),这种力叫(
)。
沉入水中的物体(
)的浮力。
2.
使用测力计前先轻轻地反复拉动(
),防止(
)。
再看看测力计的(
),了解(
),不能(
)使用。还要检查(
)是否对齐(
),如果没有(
)则需要进行(
)。使用时要让(
)跟(
)在一条(
)上,读数时(


3.


,物体的(
),产生的(
)。如:(






)等。
4.
玩滑梯时,衣服与滑梯表面发声了摩擦,产生了一种(
),这种力叫(
)。它的大小与(
)有关,与(
)有关。
5.
在(
压力
)一定时,两个物体(
),产生的摩擦力就(
),两个物体(
),产生的摩擦力(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
6.
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
力可以改变
(
)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
)
。力可以使物体
(
)
或者
(
)
,也可以
(
)

8.
有的力需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这种力叫
(
)
。如:

。有的力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这种力叫
(
)
。如:

9.
力是
(
)
的。物体间的
(





)
等作用都是力。力不但有
(
)
,还有
(
)
。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
(
)
。力的大小可以用
(
)
来测量。
10.

)能制造风雪、发电;轮船浮在水上,受到了(
);火箭升空,是(
)的作用;冲击平原是(
)的作用。指南针能指南北,是(
)的作用。投石器应用了(
)的知识,滑梯应用了(
)的知识。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时,提起重物的力是(
)。
11.
我们学过的磁力和重力是一种(
)。
二、我会判。
1.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
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3.
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4
.
摩擦力对我们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小摩擦力。


5
.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

6
.
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吸引力。


7
.
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会受到空气对它的阻力。(

8
.
船在水面划过时,船与水之间没有摩擦力。(

9.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小。(

10.
摩擦力是有害的,我们要尽量减小它。(

11.
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12.
电话、电动车、磁悬浮列车都是利用了磁力。(

三、我会连。
1.
..
风车
应用了弹力
投石机
应用了风力
可调节滑梯
应用了反冲力
喷水转轮
应用了摩擦力
2.
汽车轮胎上的花纹
增大摩擦力
钥匙插不进,往锁孔中加油
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擦铁粉
减小摩擦力
瓶盖太紧,包块布容易旋开
5.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在拉链上涂抹石蜡
滑雪运动
减少摩擦力
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抹润滑油
“自制气垫船”运动时不接触桌面
增加摩擦力
下雪时汽车安装防滑链
用力捏紧刹车闸刹车
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四、我会选。
1.
找一个大的饮料瓶,装满水,盖上盖。在水中提起它和在空气中拿起它
.
用力大小正确的是(

A.
一样大
B.
在空气中用力大
C.
在水中用力大
2.
把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放入水中,木块上浮,石块下沉。下列解释中,
正确的是(

A.
木块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B.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石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C.
石块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浮力比石块的重力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10
牛顿,在水里的重力为
6
牛顿,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A.
0
牛顿
B.
4
牛顿
C.
6
牛顿
4.
与物体弹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
A.
物体的形状
B.
物体的软硬
C.
物体形变的大小
5.
下面几个关于弹力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只有弹簧、皮筋才会产生弹力
B.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C.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6.
小车在桌面上静止,用力推一下,小车运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运动的小车又慢慢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A.
弹力
B.
推力
C.
摩擦力
7.
摩擦力能阻碍物体的运动,因此人们在某些地方会努力减小摩擦力,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小摩擦力的是(

A.
穿足球鞋
B.
在塑胶跑道上跑步
C.
穿上轮滑鞋在塑胶跑道上跑步
8.
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大玩具四驱车运动摩擦力的是
(
)
A.
轮胎更换成表面粗糙的
B.
让跑道表面更光滑些
C.
在齿轮涂抹润滑油
9.
研究物体的轻重对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影响时,我们应该改变
(
)
A.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
物体的重量
C.
A

B
10.
研究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影响时,我们应该改变
(
)
A.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
物体的重量
C.
A

B
10.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力可以让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从运动到静止
B.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C.A

B
11.
把一张纸揉成一个纸团或叠成一个纸船,放在桌面上对它吹气。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A.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运动状态
B.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形状
C.
力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纸团
(
纸船
)
的运动状态
12.
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破裂了,这说明(

A.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A

B
13.
关于磁吸文具盒,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磁扣只有碰到一起时,才会产生吸力
B.
只有人用力按压,磁扣才会吸在一起
C.
磁扣不接触也有磁力,接触时磁力更大
14.
对玩具小车施加一个拉力,小车的运动状态(

A.
不改变
B.
一定改变
C.
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
15.
摩擦力的大小与(
)无关。
A.
物体的重量
B.
运动的快慢
C.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6.
测量力的大小时,我们常用的工具是(

A.
弹簧测力计
B.
量筒
C.
天平
17.
关于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心的物体在水中会沉,空心的会浮在水面
B.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沉在水底
C.
只要物体比较小,就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18.
下列情况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
A.
鞋底装有轴承的溜冰鞋
B.
鞋底很多凹凸花纹的登山鞋
C.
用力握紧瓶盖,容易拧开饮料瓶
19.
我用测力计测量物体运动的摩擦力时,为了准确地搜集证据,下列建议可以采用的有
(
)
A.
快速拉动物体运动
B.
记录刚刚拉动时的最大值
C.
每一次测量,都要调整测力计指针指向“
0
”刻度
20.
雪地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上安装有一圈铁链子。人们这么做的目的是(

A.
增加汽车重量
B.
降低速度
C.
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21.
滑滑梯时有(
)在起作用。①重力②支撑力③摩擦力④压力
A
、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22.

)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复原来形状的力。
A.
擦力
B.
重力
C.
弹力
D.
反冲力
23.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上碳酸镁粉是为了(
)。
A.
减小摩擦力
B.
增大摩擦力
24.
使气式飞机、火销运动的力是(
)。
A.

D.
反冲力
C.
重力
D.
推力
25
.
自行车座的弹簧有


的作用

A.
美观
B.
稳固
C.
缓冲
D.
造型需要
2
6
.
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A.
美观大方
B.
増大摩擦力、防止滑倒
27
.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钩码越大,产生的弹力

)。
A.
不变
B.
越大
C.
越小
28
.
使喷气式飞机、火箭运动的力是

)。
A.
弹力
B.
重力
C.
反冲力
29
.
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B.
避免货物损坏
B.
省力
C
.
增大摩擦
30.
拉弓射箭时应用的是(
)力。
A.

B.

C.

31.
古时候人们在搬运石块时在石块下面放圆木是为了(
)。
A.
减小摩擦
B.
增大摩擦
C.
减小石块的重力
32.
下列利用了反冲力的是(
)。
A.
火车
B.
磁悬浮列车
C.
火箭
33
.
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A.
美观大方
B.
增大摩擦力
C
、防止滑倒
3
4.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钩码越大,产生的弹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