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走进新时代目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学习目标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01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02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03视频:大江大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安徽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有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还有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20世纪5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材料二: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1)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形式: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责任利益特点: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他们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开始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1980年产粮1981年产粮1982年产粮5.02亿公斤6.70亿公斤7.15亿公斤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意义。3.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增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目标(课件简写)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走进新时代)及目录、视频导入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观看视频:大江大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新课讲解模块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安徽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有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还有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20世纪5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材料二: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背景:(1)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始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他们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出示图片: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契约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出示图片:兰州高原夏菜基地、临夏花卉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意义: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小结:1.首创: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模块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思考一下,改革为什么能够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的成功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了个好头,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为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及时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是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是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改革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经营模式)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分配方式)(2)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改革成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5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姓“资”还是姓“社”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模块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边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粮票、布票,而右边是现代企业发行的股票,它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有何历史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板书设计四、课后总结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江大河(1).mp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mp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doc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pptx 韦唯 - 走进新时代 (2002拥抱新时代建国53周年).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