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37900112268000011747500125857000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主要战役: 1. 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借口:柳条湖事件。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 七七事变:爆发: 1937年7月7日。意义: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共歼敌1万余人,影响: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5. 武汉会战:1938年6月开始,战役:万家岭战役。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6.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影响: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7.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8. 百团大战: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9. 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0.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 1948.11—1949.1 1948.11—1949初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被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1.渡江战役:1949年4月,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主要会议: 1. 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3. 中共三大: 1923年召开,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内容: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意义: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5.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6.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7. 遵义会议: 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8. 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内容: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主要意义: 1. 戊戌变法: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 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 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6. 南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人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7. 长征意义: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 一二·九运动: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9.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 世界人民的支持。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1.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a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 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领导,d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土地政策: 1. 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 辛亥革命:平均地权 3.红军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 4.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5.解放战争时期: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法令文件: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侵略者: 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结果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日本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近代化的探索 1. 洋务运动(经济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起止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活动:a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b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c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d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广东等海军。 洋务运动的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2. 戊戌变法(政治方面:学习西方的制度) A公车上书 : 导火线 《马关条约》的签订。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百日维新: 内容: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④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辛亥革命:(政治方面:学习西方的制度) 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民报》作为机关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4.新文化运动:(思想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主要内容: a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b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c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过程。 国共两党的关系: A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 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主要成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汀泗桥和贺胜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汪精卫 “分共会议, 国民革命失败。 B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7)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 C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