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来说,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场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计的。”材料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
A.是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是中国和所有西方国家的一场战争
C.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D.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斗争
2. 下表为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造成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时间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 3 74 355 0 4 0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由此可见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B.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4.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 下表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千克/年)。出现下表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A.抗美援朝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B.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7. 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革”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一月风暴”“夺市委市政府权”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文革”的进程。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8. 阅读下列文字,它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
美国著名的太空学者迪安认为:“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印度教徒报》评论说:“中国把第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11.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设立了特区。下图所示设立的两个特区最主要区别是( )

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A.社会制度 B.文化传承
C.经济模式 D.生活方式
1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3.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4.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15. 我国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可见中美关系缓和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是( )
A.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C.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
D.维护了世界和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如图。
     图A           图B              图C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2)材料二: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指的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有何历史意义?
(3)你从材料一、材料二得到了什么启示?
(4)材料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材料二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ADB 6-10DCACA 11-15DCBAB
二、非选择题
16.(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一条即可)
17.(1)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8. (1)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改革开发的方针;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籼型水稻),提高水稻产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答二点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3)启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既要靠党的富民政策,又要靠科学技术。(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4)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物质条件;
①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
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