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新知讲解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记住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的变革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2.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3.通过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中国近代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导致的思想界的动荡。【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了解以魏源、容闳、郭嵩焘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认知西方的足迹感受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新知讲解“西学东渐“寻踪视频:西学东渐新知讲解“西学东渐“寻踪西学东渐是指明朝末年一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坤舆万国全图认为西方的历算以及力学、光学、电学等均出自《墨子》,提出了西学西法“尽其伎俩,尤不出墨子范围”的新论。----邹伯奇《邹征君存稿》中国人相信,中国的国土包罗整个的世界,把所有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与知识。----《利玛窦中国札记》新知讲解“西学东渐“寻踪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1.含义2.时间最早可追溯至明朝(16世纪)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模型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等方面.例如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2.时间3.内容“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明徐光启新知讲解“西学东渐“寻踪4.影响①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思考: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华夷之辨”不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学中源说”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②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主张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一些中国人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其中较著名的有徐光启等人,甚至包括康熙皇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为此感叹道:“中国在近代曾是欧洲之外第一个接受西方科学成果的伟大文明古国。”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冠属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鸿文硕学郁儒宗,才过古人,不掩其德;赤胆忠肝筹国是,谤满天下,无损于名。“西学东渐“寻踪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概述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他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新知讲解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主张设立工产,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目;3.改革考试制度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问题探究(1)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3)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1.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同时还存在什么样的局限?进步: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兵器和军事上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局限:仍然没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西方2.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晚清统治者坚持闲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而以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新知讲解《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在国内:少有人问津;骂声扑面而来;大逆不道的书;主张付之一炬资料:《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在日本:如获至宝;革新内政的“有用之书”;被大量翻印,印刷了15版;“呜呼!予与魏,……可谓海外同志矣!”思考: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什么影响?排斥认为它大逆不道;它认为外国的技术比中国的技术要先进;认同。改为传统的观念,学习西方。新知讲解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视频:容闳新知讲解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同治七年(1868年),他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同治九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获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新知讲解留美幼童计划的夭折总理衙门(外交部)鉴:近悉贵国将召回在美国学习之留学生…我们作为学生的教师、保护人或朋友,对此消息深感遗憾。……这些青年大都勤恳学习,品德高尚…正当这些青年即将通过勤奋的学习获取丰硕的成果的时候,政府却将他们召回,我们对此深深感到遗憾…---耶鲁大学校长波特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1.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容闳的计划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2.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黄遵宪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悲伤。”——黄遵宪新知讲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刊行《使西纪程》材料一:郭松涛指出“西洋以游历交接为义,已成风俗,各国互相款接,不为异也。中国关缴禁不许民人私行出入,无至国外游历者……中国人眼孔小,由未见西洋局面,闭门自尊大……此最害事。”材料二:郭嵩焘发现,“西洋以商贾为本计”,中国则“重士而轻视农、工、商三者”,“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治国之本,广开口岸、设立领事,保护商民,与国政相为经纬,官商之意常亲.”探究:郭嵩焘眼中的中西之间有什么差异?西方提倡开放交流,中国推行闭关自守。西方重商贾,中国重士而轻商新知讲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资料:郭嵩焘从出国时起,坚持每天写日记。到了伦敦之后,他就把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钞寄一份给总理衙门。书中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当时的中国国门已打开30余年,但国内风气仍然闭塞得很,满朝官员仍在闭着眼睛走路,很不喜欢有人说西方世界的好话。这份51天2万余字的日记在总署为之刻板刊行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其中,湖北人何金寿弹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士大夫舆论汹汹,说郭嵩焘的这本书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慈禧感到了明显压力,于是顺水推舟发布谕旨严厉申斥郭嵩焘,并下令毁弃《使西纪程》板,并禁止流传。书中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书中言论大大刺激了守旧势力的神经,结果,郭嵩焘遭到朝廷申诉,《使西纪程》也被毁版,禁止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探究:<使西纪程》为何会毁版?人物评价: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的一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特征,他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派的先声,郭嵩焘力主开眼看世界,早已被证实是明智之见和明智之举,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蓝调文明,面对重重阻力,他叹息过、苦恼过,却从未绝望过,相信未来,内心始终怀抱着沉重的乐观。事实证明,郭嵩焘是对的。问题探究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因为郭嵩焘通过自己的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也是晚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主要代表及主要主张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林则徐魏源容闳郭嵩焘设立译馆,主张要了解世界,编译《四洲志》,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促使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在《使西纪程》中阐述西方政教风俗远超中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课堂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课堂小结启示: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局限性:课堂练习1.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A.?《四洲志》????????B.?《使西纪程》?????C.?《天演论》???D.?《海国图志》2.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材。酝酿派遣留学生计划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DD课堂练习3.“他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他不融于时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随俗浮沉”,面对个人命运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传百代千秋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4.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BA课堂练习材料一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1)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2)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3)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这说明了什么?5.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一、单选题1.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下列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有(???)①《农政全书》②《天工开物》③《四洲志》④《海国图志》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下列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有(???)①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②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③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④让全体中国人突破了狭隘的世界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他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他不融于时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随俗浮沉”,面对个人命运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传百代千秋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4.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A.?严复????????????????????????????????????B.?容闳????????????????????????????????????C.?魏源????????????????????????????????????D.?康有为5.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材。酝酿派遣留学生计划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6.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A.?《四洲志》????????????????????B.?《使西纪程》????????????????????C.?《天演论》????????????????????D.?《海国图志》7.1895年,某进步知识分子在报刊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该知识分子的观点为(???)A.?否定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B.?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C.?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8.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9.郭嵩焘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的著作是(???)A.?《使西纪程》???????????????????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盛世危言》10.为了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你认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张的是(?????)?A.?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B.?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C.?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落后于欧洲。D.?主张学习西方,开办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清政府颁布了一项对西洋商人的管制条例,有下列重要规定:?在贸易期间,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园游玩;夷商不准坐轿;夷商不准直接晋见中国官员,有所请求时,应写妥呈文请洋行代转;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中国人史纲》柏杨材料二:挽郭嵩焘:“鸿文硕学郁儒宗,才过古人,不掩其德;赤胆忠肝筹国是,谤满天下,无损于名”。──清末学者?王先谦材料三:“关键性术语使用的变化雄辩地证实了在对西方理解过程中的这种进步。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2)材料二挽联中赞誉了郭嵩焘的“赤胆忠肝筹国是”,请举例说明。挽联中的“谤满天下”又指什么?(3)说说材料三中对“与西方有关的事务”的术语称呼变化的差别。这种变化说明什么?(4)除了郭嵩焘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本题也可以这样设问:除了郭嵩焘、魏源、林则徐、容闳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12.区域联系日益密切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王家范等主编《大学中国史》材料三: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写过一部戏剧《中国孤儿》;而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尽力阻止留学生计划,断言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并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学生一律调回国内。(1)根据材料一的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主要代表人物事件的积极作用图1①________郑和②________图2新航路开辟开辟D航线:③________④________(2)阅读材料二,试举出早期“西学东渐”的一则事例,并说明它使“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3)从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对于文明的交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简要说说这两种态度导致什么结果?13.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1)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2)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3)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C3.B4.C5.D6.D7.C8.A9.A10.A二、材料分析题11.(1)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落后观念,狂妄自大,视西方为未开放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2)“赤胆忠肝筹国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谩骂声中出任驻英公使,并写下《使西纪程》,客观记述所见所闻,送呈总理衙门。“谤满天下”指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到守旧势力的谩骂羞辱;《使西纪程》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遭人弹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装、让妇女学洋语”遭守旧势力群起攻击;晚年回到家乡遭地方官员乡绅轻慢鄙视等。(3)“夷务”把中国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轻慢蔑视西方;“洋务”和“西学”开始改变看不起西方的态度;“新学”则清清楚楚地含有赞许的意思。这种变化说明了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启蒙下,中国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4)开放性测试题,学生任意举出魏源、林则徐、容闳并能说出他们主要思想观点即可。(根据学情和学生课外探究的情况,也可以采用括号内的设问,问题着眼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回答内容更为开放,像列举严复、郑观应、李鸿章等都可以,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一些喜欢看书、知识面广、喜欢思考的学生有成就感)12.(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麦哲伦;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如:①林则徐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却极力阻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中国落后西方。13.(1)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言之有理即可)(2)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3)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容闳.mp4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doc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pptx 西学东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