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及答案

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科为开卷考试。答题时可查阅课本及其他材料,但必须独立答题,不能交流材料、讨论问题。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而法国新招募的士兵一路高唱《马赛曲》,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下列能戳穿材料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谎言的史实包括
①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
②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
③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④凡尔登战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这场看似公正的“和平会议”,其决策权操纵在出席大会的美国总统、法国总理、英国首相手中,这里所说的“和平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公开惩戒德国
B.解决中国山东问题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依照三国意图重新瓜分世界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③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
④建立革命政权——南京国民政府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
迥然不同”。其中对“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③动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十月革命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阵线。这次革命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建立的政府宣布俄国继续参加世界大战
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6.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的是
①新生的中华民国政治混乱
②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③进步知识分子主张思想革命
④大量进步杂志在中国宣传反封建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如果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8.“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
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0.l935年,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D.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11.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和推行以工代赈
C.通过《农业调整法》,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D.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2.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下面是1921-1949年共产党员人数统计表,其中1937年后人数不断增长,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1921
1923
1927
1934
1937
1940
1945
1949
人数
57
432
1万
30万
4万
80万
121万
448万
A.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有关
B.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有关
C.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合作有关
D.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新中国成立有关
13.8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①另虎关前英气猛,台儿庄上赤旗豪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1935
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
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5.“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它既是从内战到联合抗战的转折点,也
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
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16.1937年上半年,日军参谋本部又陆续派出一些情报人员赴华北等地“考察”或“旅行”,调查兵要地志,收集谋略素材,对此加以研究并做好准备。印证这些“准备”的是
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17.右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B.②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C.③
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D.④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判断该宣战布告发布于
A.1931年
B.1937年
C.1941年
D.
1942年
19.“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达成上述决议的国际性会议会址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反攻
21.1948年底,蒋介石在军政要员的会议上说:“东北丧失,危及华北,徐、蚌(即徐州、蚌埠)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平津战役
2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下表各组中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五四运动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珍珠港事件
客观上推动美英合作,签署《大西洋宪章》

三大战役
奠定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天下之事,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第五次反围剿成功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运动胜利
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4.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近百年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遵义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②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25.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1919
1921
1927
A.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过程
C.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
D.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按序为14、12、12、12分,共50分)
26.振兴中华,伟人夙愿。阅读孙中山先生经典语录摘要,回答问题。(14分)
时间
经典语录摘要及说明
1894年
①《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鉴于日本维新的成功,1898年中国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新探索)
1903年
②《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17年
③广州演讲: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24年
④广州演讲: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1925年
⑤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
材料①中“一批有识之士”进行的“救国救民新探索”指什么?材料②与材料①相比较,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显著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原因。(6分)
根据材料③及所学,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原因是?根据材料④,孙中山所认为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是?(4分)
根据所学,材料⑤中“革命尚未成功”指什么?晚年的孙中山又是如何实践“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4分)
27.风云激荡,英雄武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武昌、汉口、汉阳,即武汉三镇,“九省通衢”,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五四运动发生第三天,武汉就掀起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学生为先导的爱国热潮,以恽代英、李汉俊、董必武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潮。1921年,恽代英等23位革命青年又聚首湖北黄冈回龙镇,成立了有中国共产党萌芽性质的共存社。五四运动启发了大批湖北革命青年,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湖北籍代表有5人,在省籍人数上位居首位。
——根据田子渝所著《武汉五四运动史》整理
材料三: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图
材料四: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五:1938年7月25日,武汉外围会战开始。中国早已准备于武汉外围打击日军后即行放弃。10月25日,全军撤退,计武汉会战的三个月。中国的战略为“持久战”和“消耗战”,不在沿海、沿江地带决战,但节节抵抗。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武汉首义”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十数行省先后独立”直接造成了什么结果?(2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湖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三中“北伐军”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军队进入英租界表明这场革命运动具有什么性质?(2分)
(4)材料四汉口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什么?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又作出了怎样的战略转变?(2分)
(5)联系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材料五中的“中国战略”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8.近代沧桑,百年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定位》
材料一中的“旧山河”具有怎样的社会性质?近代国人“否定传统、学习西方”旨在达成怎样的目标?为此经历了哪几个步骤?(5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尺(部分)
1921
1927
1935
1937
1945
1946
1949
(2)请为年代尺中①②③空格处各选择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力挽狂澜、继往开来、中流砥柱、开天辟地、革命摇篮。(3分)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3)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4分)
捍卫正义,珍爱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过去的战争目标不但有限而且特定,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德等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在哪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4分)
材料二: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盟军的战车抢滩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的进攻所向披靡……就在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之时,苏军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攻。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标志着“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事件是?结合所学,指出此时各方联合形成大反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最终战胜法西斯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材料三:此役,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传遍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从战争性质的角度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比拟并不适当”?(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C
B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D
C
B
C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按序为14、12、12、12分,共50分)
26.(14分)
(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学习君主立宪制度/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2分);由主张温和的改革转变为主张暴力革命;(2分)清政府专制腐朽,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失败,和平改良行不通(写到两点给2分)
(2)北洋政府(军阀)依然实行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控制与侵略。(2分)革命党没有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官僚军阀把持民国(2分)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2分);发起国民革命,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27.(12分)
(1)武昌起义,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各1分,共2分)
(2)湖北青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创建有中国共产党萌芽性质的共存社,为中共诞生做了组织准备。(4分)
(3)国民革命军
反对帝国主义(反帝)(各1分,共2分)
(4)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分)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1分)
(5)牵制与消耗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
分)
28.(12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分);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2分)
(2)①开天辟地;②力挽狂澜;③中流砥柱(3分)
(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起国民革命,促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势力);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史实+2影响)
29.(12分)
(1)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分)同盟国和协约国。(2分)
(2)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分)原因: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作用: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保障。(2分)
(3)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