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紧扣音乐元素,把握民歌特点。 《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一带的民间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的地方特色。教师紧扣音乐元素,从开始的感性聆听到后面的理性介绍,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花鼓”的历史等。 2.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环节设计都围绕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展开, 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在用音乐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的同时享受到音乐的美。 3.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体验。 拓展欣赏以《凤阳花鼓》为创作题材的钢琴独奏曲《花鼓》,丰富孩子们的音乐体验,拓展了孩子们的音乐视野。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自由的组合教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要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并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教育,用高雅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凤阳花鼓》,了解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用齐唱、轮唱、对唱等形式演唱《凤阳花鼓》,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感。 2.了解江淮歌舞“花鼓”,用4/4拍创编“锣”不同的节奏,并用这些节奏为《凤阳花鼓》伴奏。 3.聆听钢琴曲《花鼓》,了解民歌在音乐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用齐唱、轮唱、对唱等形式演唱《凤阳花鼓》,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感。 教学难点: 创编不同的节奏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导入】感知体验,导入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想要先为大家表演个节目,请大家想一想,老师在表演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表演形式? 生:唱、舞和敲小鼓。 师:这首歌曲给你们怎样的音乐情感体验呢? 生:欢快、喜悦的。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安徽民间歌舞《凤阳花鼓》,(出示课题)你们听出这首歌曲式几几拍的吗?老师在每小节的第几拍和第几排敲小鼓了呢?如果同学们没听清老师敲的节奏,那我们再观看一段视频,让那些表演的阿姨们告诉我们。 生观看视频,找节奏。 生:4/4拍。请学生用节奏卡牌摆出听出的节奏。(4/4拍) 师:小鼓敲响了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咚。 师:让我们来一起用小鼓的声音来读一读节奏吧。 师生模仿鼓声读节奏: 4/4 × 0 × 0 |× 0 × 0 | 咚 咚 咚 咚 【新授】层层深入,学习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1.找相同的旋律片段。 师:请同学们在歌谱中找一找,有没有找到相同的旋律片段?(学生视唱相同旋律片段并视唱。) 2.学唱歌谱。 (1)师: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唱一唱《凤阳花鼓》的歌谱,请你们唱相同部分的歌谱,其他的老师唱。 师生合作学唱歌谱。 (2)学生完整视唱全曲歌谱。 师:同学们,《凤阳花鼓》前四乐句的歌谱中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出示句尾的音和下一句句首相同。 师:前一句旋律的最后一个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这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叫“鱼咬尾”。 3.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词。 【活动】合作探究,表现歌曲。 1.分组讨论用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凤阳花鼓》。(齐唱、轮唱、对唱) 师:同学们,刚才那个视频里有个舞蹈动作是两个阿姨为一组,一个阿姨蹲着敲小鼓,另一个阿姨站着敲小鼓,这个动作让你想到哪种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那我们这首歌里哪几句歌词适合用对唱呢? 生:称词中的“得儿另当飘一飘”。 (1)分两组练习演唱对唱。 师:老师想要请你们把前五个乐句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你们认为在第一组同学唱了几拍以后第二组开始从头演唱歌曲比较符合欢快、活泼的情绪? 学生讨论给出答案。(两拍后第二组从头演唱歌曲。) (2)分两组练习轮唱。 (3)完整演唱歌曲,演唱形式为:第一边齐唱+对唱;第二遍轮唱+对唱+齐唱 2.创编“锣”的节奏 师:歌词里除了唱到凤阳的花鼓,还唱到了哪种打击乐器?(生:锣) 师:为了加强歌曲欢快的情绪,你们觉得锣在什么时候加进来更好呢?你们能为小锣创编节奏吗? 生:从称词处加。 生创编节奏:4/4 0 0 ×× × |0 0 ×× × |0 0 ×× × | 0 0 ×× × |0 0 ×× × | 在练习节奏时学生发现倒数二、三节奏两个小节不合适,请学生修改这两小节的节奏再进行节奏练习。学生模仿锣的声音读节奏,把学生分两组,分别模仿鼓和锣的节奏进行合奏练习。 选用学生创编的节奏用鼓、锣为歌曲伴奏。 3.简介“花鼓”。 【欣赏】拓展欣赏,小结延伸。 1.欣赏钢琴曲《花鼓》。 师:同学们,民歌的曲调是作曲家们音乐创作的源泉,我国作曲家瞿维爷爷就用《凤阳花鼓》的曲调创作了钢琴独奏曲《花鼓》,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钢琴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数一数,《凤阳花鼓》的曲调在这首钢琴曲中出现了几次?(四次) 2.小结表演。 师:同学们,《凤阳花鼓》至今已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正因为大家的喜爱才让它流传到现在,那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表演形式来重温这首经典的民歌吧!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